“城市商业科创力评价模型与年度排名”发布,大湾区和长三角区(市)科创呈现出多中心发展态势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孙燕 上海报道
2023-07-07 19:27

全国哪个区(市)商业科创力最高?

21世纪经济研究院 孙燕 卜羽勤 张梓桐

7月7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数据智能分论坛上发布了《创新驱动力:城市商业科创力评价模型发布与年度排名》。

为评测我国城市的科创力指数,报告从微观主体科创力作为切入点,与数库科技共同设计区域商业科创力模型,成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进行研判,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上海交大深圳行业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综合评价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并延伸出对区域、城市、园区商业科创力的评估。

报告显示,全国直辖市市辖区以及地级市市辖区、县、县级市等区域中,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四市的区(市)科创力排名突出。区域联动发展为当地企业科创实力的提升带来明显促进作用。

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区(市)一级科创力排名突出

报告显示,四大直辖市中共有27个区进入TOP100,其中北京11个、上海11个、天津4个、重庆1个。前十位分别是: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市嘉定区、上海市松江区、北京市大兴区、北京市昌平区、北京市丰台区和天津市西青区。

地级市中,共有73个区(市)入榜,分属于13个省份的26个市。其中江苏22个,广东17个、浙江9个、安徽1个。其余9个省份中,除大连、厦门、青岛、威海外,上榜区(市)均为省会城市辖区。

整体来看,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四市在县市区科创力排名突出。直辖市设区中,TOP10中北京入榜5区、上海入榜4区;非直辖市的市辖区和县级市中,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市宝安区、苏州市吴中区、成都市武侯区、苏州市昆山市、深圳市龙岗区、深圳市龙华区、广州市黄埔区、合肥市蜀山区和西安市雁塔区成为TOP10,其中深圳占4位、苏州2位,广州、成都、合肥、西安各占1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若将两类区(市)对比来看,从总得分上,呈现出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和深圳市南山区“三足鼎立”的态势;苏州市吴中区凭借苏州工业园区活跃的科创企业排名全国第5;作为“全国最强县级市”的苏州市昆山市,则是唯一一个跻身TOP10的县级市,总得分位列全国第8。

数据显示,2022年昆山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全年昆山新登记市场主体5.7万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累计达46家,北交所全国首个县级服务基地成功落户;完成工业投资250亿元,同比增长8.4%,总量创五年来新高。

江浙粤科创多中心发展

依据报告,从区域来看,大湾区和长三角科创优势明显,且呈现出多中心发展的趋势。从评价指标结果来看,TOP100的区(市)中,江苏、广东、浙江分别以22个、17个、9个的入选数量排名前三,从城市来看并非集中在省会城市,而是分散在3~5个城市中。

江苏省中,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五市分别有8个、6个、5个、2个和1个区(市)入选TOP100;广东省中,深圳、广州两市集聚明显,分别入选7个和6个区,佛山入选2区,惠州、珠海也分别入选1区;浙江则是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三市,分别入选6个、2个和1个区。

区域联动发展为当地企业科创实力的提升带来明显促进作用。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动下, 5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聚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支撑国家发展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区域科创力TOP100区(市)中,长三角占据45席,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推动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除江浙粤外的其他省份中,企业科创力较强的县市区基本都为省会城市的下辖区,如四川、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辽宁和福建;此外,还有大连、厦门、青岛、威海等四个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辖区入选。

附:区域商业科创力评价模型及城市商业科创力排名

【发布机构】21世纪经济研究院、数库科技

【学术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

【专家委员会(以姓氏首字母排列)】

陈    宪 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冯   奎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刘兴亮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执行主席

任兴磊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

谭瑞琮 长三角国创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

王    振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王芳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编委、上海中心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总经理

谢丹阳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署理院长、讲座教授

杨    斌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

【研究组成员】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卜羽勤、胡荷鑫、孙燕、张梓桐

数库科技:范珺劼、李吉妍、崔虎、万君

本报告撰文:孙燕、张梓桐、胡荷馨、卜羽勤 制图:胡荷馨、郑嘉琪

特约指导:耿雁冰、杜弘禹、王晓涛、李振、陶力

(作者:孙燕 编辑:卜羽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