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城市商业科创力哪家强?“城市科创力评价模型与年度排名”发布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孙燕 上海报道
2023-07-07 19:24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

21世纪经济研究院 孙燕 卜羽勤 张梓桐 

创新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全局中居于核心地位。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并指出要“统筹推进国际科技创新中心、区域科技创新中心建设”。

其中,企业是国家科技创新的重要载体,也是城市科技创新的源头活水。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要“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并指出要“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营造有利于科技型中小微企业成长的良好环境,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

7月7日,21世纪经济研究院在世界人工智能大会(WAIC)数据智能分论坛上发布了《创新驱动力:城市商业科创力评价模型发布与年度排名》。

为评测我国城市的科创力指数,报告从微观主体科创力作为切入点,与数库科技共同设计区域商业科创力模型,成立专门的专家委员会进行研判,上海交大安泰经管学院、上海交大深圳行业研究院作为学术支持,综合评价企业的科技创新能力以及发展潜力,并延伸出对区域、城市、园区商业科创力的评估。

企业科创力评价模型方面,报告共设立创新成果、研发能力、科技资质、行业发展、成长潜力、财税规模等6大企业科创力评价维度,涵盖19个二级维度,共计70个评价指标,并设置履约信用指数作为风险评价维度作为参考。

TOP10城市集中在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

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广州、杭州、南京、成都、天津、东莞在城市科创力榜单中位列前十。

北、上、深、广四大一线城市集体入围TOP10。在六大维度中,北京获得了创新成果、研发能力、成长潜力三项评价维度第一,以总分1371.04位列第一;上海获得了财税规模单项评价维度第一,以总分1330.62位列第二;深圳获得了科技资质、行业发展两项评价维度第一,以总分1302.82位列第三;广州以总分1212.35位列第五。

在TOP10榜单中,苏州、东莞以非直辖市、非省会城市和非副省级城市的身份强势上榜。从细分指标看,由于在工业总产值、上市企业数量、科创企业占比等方面领先,苏州在行业发展维度明显占优,该单项位列全国第2;由于本地对于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地方特色科创资质认定活跃,东莞同样在行业发展维度优势明显,该单项位居全国第5。

从区域来看,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京津冀分别有4个、3个、2个城市入围榜单前十。成都则是TOP10中唯一一个西南城市。从六项细分指标看,成都在成长潜力指标排名第6,在研发能力指标排名第7。

21世纪经济研究院了解到,近年来,成都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7月4日,成都市委十四届三次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成都市委关于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决定》,提出了“到2027年,创新发展综合优势显著增强,科技创新成为支撑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引擎,初步形成具有较强竞争力的现代化产业体系”的总体目标。

万亿GDP城市表现优秀

紧随TOP10,无锡、武汉、佛山、宁波、青岛、重庆、合肥、西安、常州、济南、温州、嘉兴、长沙、郑州、南通、厦门、绍兴、福州、台州、中山位列榜单第11至第30位。

从前30名城市看,除4大直辖市城市外,其余26个地级市分布在11个省份。其中,大多数城市位于东部沿海地区:浙江省有6个城市上榜,江苏省、广东省均有5个城市上榜,福建省、山东省均有2个城市上榜,安徽省、河南省、湖北省、湖南省、陕西省、四川省则分别有1个城市上榜。

直辖市中,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分别排名榜单第1、2、9、16。北京在创新成果、研发能力、成长潜力三项细分指标上领先全国,上海在财税规模单项上领先全国。天津的一级指标得分排名均在10名左右,排名最高的为创新成果指数,在TOP100中排名第6。重庆的一级指标得分排名均在15名左右,排名最高的为研发能力指数,在TOP100中排名第10。

报告显示,经济发达的城市,科创力整体表现较好。从地区生产总值看,除泉州位列40名外,其余23个GDP万亿城市均入围了TOP30榜单。其中,城市科创力榜单中位列前十的城市,均是GDP万亿城市。

佛山、无锡跻身前十五名

在前15名的城市中,苏州、东莞、无锡与佛山成为唯四“非直辖市、省会城市、计划单列市”而入围的城市。其中,苏州排名第4,东莞排名第10,无锡排名第11,佛山排名第13。

广东省佛山市在“创新成果指数”和“科技资质指数”两个评价维度均排名前十,足以体现佛山市在授权的发明专利数量、软件著作权数量等方面的优势。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梳理发现,今年年初,佛山提出将以高标准建设三龙湾科技城,加快科技型产业集聚园区建设。支持季华实验室创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仙湖实验室创建国家能源重点实验室,加快推进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佛山中心、广东中科半微纳制造技术研究院、有研(广东)新材料技术研究院等平台建设。同时,实施科技计划项目“揭榜挂帅” “赛马制”攻关机制。

而在赋能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方面,佛山指出要推动产值10亿元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部建立研发机构。启动科技型企业梯度培育工程,力争科技型中小企业新增900家以上,科技领军企业新增100家以上,高新技术企业超过1万家。加大企业创新普惠性支持力度,用好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研制与推广应用资金,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政策,鼓励企业建立研发准备金制度。

对于无锡来说,“科技创新”也已经成为其政府近年来的工作重点所在,今年3月2日,无锡召开全市科技创新大会。这是无锡时隔五年再次召开以“科技创新”为主题的全局性大会。在会上,无锡提出要“力争2025年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0000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5000家。”

数据统计,过去三年,无锡全面落实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各项科技惠企政策,累计为企业减免科技税收379.2亿元。全市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达10651家和5546家,分别增长了2.87倍和1.99倍;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从2.9万个增至4.5万个,其中四分之三诞生在企业;高新技术产业、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工业产值比重分别升至50.4%和41.3%,较2019年分别提升4.8和13.2个百分点。

长三角城市均衡发展

从前100名城市看,除4个直辖市城市外,其余96个地级市分布在24个省份。

报告显示,上榜城市超过5个的省份共有6个:江苏省、山东省均有13个城市上榜,广东省、浙江省均有10个城市上榜,河北省有8个城市上榜,安徽省有7个城市上榜。

此外,福建省、河南省、湖北省、江西省有4个城市上榜,广西壮族自治区、湖南省、辽宁省、山西省、四川省有2个城市上榜,甘肃省、贵州省、海南省、黑龙江省、吉林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陕西省、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云南省有1个城市上榜。

省会城市中,除呼和浩特、拉萨、西宁未上榜外,共有24个入围了TOP100榜单。其中,广州、杭州、南京、成都、武汉、合肥、西安、济南、长沙、郑州、福州在省会城市科创力榜单中位列前11,也成功入围榜单TOP30;沈阳、石家庄、昆明、南昌、哈尔滨、长春、南宁、太原、贵阳、海口、兰州、乌鲁木齐、银川位列省会城市科创力第12至第24名。

依据报告,长三角三省一市共有31个城市入围TOP100,13个城市入围TOP30。另外从科创企业数量占存续企业数量的比重看,长三角城市同样表现亮眼:苏州以7.12%的占比领先TOP100城市,南京、湖州、杭州、北京、嘉兴、常州、天津的科创企业占比也超过了6%。

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区(市)一级科创力排名突出

在全国直辖市、地级市科创力研究的基础上,21世纪经济研究院还梳理了全国直辖市市辖区,地级市市辖区、县、县级市等所有县级单位的科创力情况。

四大直辖市中共有27个区进入TOP100,其中北京11个、上海11个、天津4个、重庆1个。前十位分别是: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北京市朝阳区、上海市闵行区、上海市嘉定区、上海市松江区、北京市大兴区、北京市昌平区、北京市丰台区和天津市西青区。

地级市中,共有73个区(市)入榜,分属于13个省份的26个市。其中江苏22个,广东17个、浙江9个、安徽1个。其余9个省份中,除大连、厦门、青岛、威海外,上榜区(市)均为省会城市辖区。

报告显示,北京、上海、深圳、苏州四市在县市区科创力排名突出。直辖市设区中,TOP10中北京入榜5区、上海入榜4区;非直辖市的市辖区和县级市中,深圳市南山区、深圳市宝安区、苏州市吴中区、成都市武侯区、苏州市昆山市、深圳市龙岗区、深圳市龙华区、广州市黄埔区、合肥市蜀山区和西安市雁塔区成为TOP10,其中深圳占4位、苏州2位,广州、成都、合肥、西安各占1位。

21世纪经济研究院注意到,若将两类区(市)对比来看,从总得分上,呈现出北京市海淀区、上海市浦东新区和深圳市南山区“三足鼎立”的态势;苏州市吴中区凭借苏州工业园区活跃的科创企业排名全国第5;作为“全国最强县级市”的苏州市昆山市,则是唯一一个跻身TOP10的县级市,总得分位列全国第8。

数据显示,2022年昆山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5006.7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1.8%,成为全国首个GDP突破5000亿元的县级市。全年昆山新登记市场主体5.7万家,新增上市企业6家、累计达46家,北交所全国首个县级服务基地成功落户;完成工业投资250亿元,同比增长8.4%,总量创五年来新高。

江浙粤科创多中心发展

从区域来看,大湾区和长三角科创优势明显,且呈现出多中心发展的趋势。从评价指标结果来看,TOP100的区(市)中,江苏、广东、浙江分别以22个、17个、9个的入选数量排名前三,从城市来看并非集中在省会城市,而是分散在3~5个城市中。

江苏省中,苏州、无锡、南京、常州、南通五市分别有8个、6个、5个、2个和1个区(市)入选TOP100;广东省中,深圳、广州两市集聚明显,分别入选7个和6个区,佛山入选2区,惠州、珠海也分别入选1区;浙江则是集中在杭州、宁波、温州三市,分别入选6个、2个和1个区。

区域联动发展为当地企业科创实力的提升带来明显促进作用。在长三角一体化国家战略的推动下, 5年来长三角三省一市聚焦解决关键核心技术问题,支撑国家发展和推动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同时带动长三角地区高质量发展。

报告显示,区域科创力TOP100区(市)中,长三角占据45席,呈现出“多点开花”的态势,推动区域发展更加均衡。

除江浙粤外的其他省份中,企业科创力较强的县市区基本都为省会城市的下辖区,如四川、湖南、湖北、山东、山西、河南、陕西、辽宁和福建;此外,还有大连、厦门、青岛、威海等四个沿海经济发达城市的辖区入选。

提升城市商业科创力

在报告中,21世纪经济研究院给城市商业科创力提升提出了五大建议。

一是进一步完善评价机制。建议建立科技评价负面清单,明确代表性成果的认定主体、责任、方式、标准,形成同行评议操作流程指南,规范同行评议专家遴选、评价方式、评价程序、评价意见反馈等行为,探索专家库共享机制。

二是加强区域政策引领。从数据来看,相对区域政策支持力度更高的城市得分明显偏高,企业活力也相对更强。科创政策对营商环境优化、促进优质科创企业落户和产业链、创新链集聚有着明显的推动作用,建议地方监管部门可加强政策引导,更加合理应用好已有科创评价结果。

三是加强产学研用联动。建议加大力度支持学会、行业协会等科学共同体加大研究细化符合本领域科学规律的评价规范指引,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等创新主体探索制定符合自身发展需求的科技评价体系,探索符合产业发展的金融支持措施等。

四是重视城市群和都市圈作用。建议充分发挥中心城市的辐射带动作用,周边城市做好产业承接和创新互补,做好区域产业链、创新链的构建与完善,从而提升区域内整体商业科创力的提升。

五是做好科创资源集聚和打造特色优势。考虑到一些省市企业科创资源有限,建议可重点做好核心城市如省会城市的科创环境建设,集中力量提升后再向周边覆盖。在特定产业有核心竞争的城市可充分发挥其主观能动性,打造有差异的特色商业科创优势。

附:区域商业科创力评价模型及城市商业科创力排名

【发布机构】21世纪经济研究院、数库科技

【学术支持】上海交通大学安泰经管学院、上海交通大学深圳行业研究院

【专家委员会(以姓氏首字母排列)】

陈    宪 经济学家、上海交通大学教授、中国工业经济学会副理事长,中国世界经济学会常务理事

冯   奎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

刘兴亮 工信部信息通信经济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关村数字媒体产业联盟执行主席

任兴磊 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执行会长

谭瑞琮 长三角国创中心副主任、上海长三角技术创新研究院党委书记

王    振 上海社会科学院副院长

王芳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编委、上海中心主任,粤港澳大湾区(广东)财经数据中心总经理

谢丹阳 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社会枢纽署理院长、讲座教授

杨    斌 上海科创基金总裁

【研究组成员】

21世纪经济研究院:卜羽勤、胡荷鑫、孙燕、张梓桐

数库科技:范珺劼、李吉妍、崔虎、万君

本报告撰文:孙燕、张梓桐、胡荷馨、卜羽勤  制图:胡荷馨、郑嘉琪

特约指导:耿雁冰、杜弘禹、王晓涛、李振、陶力

(作者:孙燕 编辑:卜羽勤,曾婷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