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向揭榜”精准匹配产学研需求,联合攻关预制菜产业按下“加速键”
“双向揭榜”机制小范围的试验,给整个预制菜产业技术匹配、标准化、智能化进阶提供了可行思路。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实习生周馨雨 梁雅泳 珠海报道
“在广东珠海举办的首届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结束后,有5家企业向我联系了解预制菜冷藏冷冻、解冻、杀菌技术等,覆盖广东、江苏、山东等多地。”广东省农科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研究员、果蔬加工研究室主任余元善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作为在大会上“双向揭榜”的科研机构代表,余元善深刻感受到行业内对预制菜装备的需求正迅猛增长。珠海集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谢祖铭对此也有直观的感受,“预制菜装备升级是一个趋势,我们在大会上专门关注了格力在预制菜装备领域的技术,未来希望合作建设新的智能工厂,实现海鲈鱼全自动化加工。”
“双向揭榜”是首届预制菜装备产业大会上的创新环节,虽然在短时间内,收集到的首批获“双向揭榜”的课题仅5项,“但都是实打实的业界痛点和需求,引领和带动效应明显。”
供给端能够创造需求,需求端也能反馈供给,“双向揭榜”机制小范围的试验,给整个预制菜产业技术匹配、标准化、智能化进阶提供了可行思路。
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相关人士表示,通过“双向揭榜”这一合作模式,预制菜装备关键核心技术联合攻关和创新成果应用平台搭建起来了,预制菜装备上下游供需情况得以相互打通,行业内核心难题有望精准高效地得到解决。
装备升级带来生产“新需求”
广州达桥食品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杨李益表示,以往果蔬前处理效率低,也给大批工人带来繁重工作,杨李益在行业内观察多年,终于下定决心开发自动化、智能化机械设备。
但各类果蔬形状不规则、质地不均、易碎易氧化,传统的刚性机器无法满足,这是一个亟需攻克的难题。杨李益将突破点放在智能化方面。公司机器带有智能自适应功能,可自动跟贴果实随高就低,随粗就细、随弯就直,在不同形态的果蔬处理中游刃有余。
经过多年探索,达桥设备已“通解”百余种果蔬的“三去”环节。例如,企业研发的切片机,可兼容60多种果蔬,且每秒钟可切割出16片。
在大会现场,广东通美食品有限公司发榜“瓜果高效自动去皮技术”,达桥设备凭借多年的技术积累顺利揭榜,帮助企业解决长久以来的加工难题。
这仅是预制菜企业破解自动化难题的一个案例。事实上,预制菜从原材料采购到加工再到销售的跨度较长,涉及菜品加工、冷藏保鲜、冷链运输等多个环节,每个环节都有相关的核心技术难题需要破解。
以往,这些需求得不到满足,食品加工企业在众多机械设备商中想找到具体环节的定制化设备,仿佛“大海捞针”,日常繁忙的流水线工作也隐藏了原本可以降本增效的技术需求。
瓜果高效自动去皮技术通过自动化加工设备提高瓜果加工作业效率,大幅度降低工人劳动强度及果品的切屑损坏率。“自动化产线将清洗、削皮、去核、切块以及防褐变等多个功能和环节囊括为一体,在进一步提升客户生产效率的同时,也实现了公司经营额的跃升。”杨李益说。
余元善也补充道,牡蛎机械开壳取肉和保鲜技术将实现生蚝原料壳肉分离机械化,比人工效率提升50%,同时保持蚝肉生鲜度不下降。
格力更是在“双向揭榜”中接下两个课题。格力的首台荔枝专用保鲜移动装备机组,能使荔枝在储存20天后仍实现99.8%的好果率,并兼具除菌、控温等功能,顺利对接广东东荔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解决新鲜荔枝的运输难题。
在生产加工环节,格力梳理出了一条各品类预制菜生产加工的各道工序温度需求线,而格力预制菜智能工厂的解决方案可实现生产设备网络化,生产数据可视化,生产文档图纸化,生产过程透明化,生产现场无人化,可为企业每年增加500万元的利润收益。这刚好满足了珠海集元水产科技有限公司对海鲈鱼全自动化加工的技术需求。
首批预制菜装备创新与应用“双向揭榜”的5项课题,包括荔枝长效呼吸保鲜技术、瓜果高效自动去皮技术、牡蛎机械去壳与保鲜技术及装备、河田鸡预制菜加工技术和海鲈鱼智能加工技术及工厂搭建。“我们对接的企业说也要加入下一批”。广东省现代农业装备研究所相关负责人表示。
供需对接激发预制菜创新灵感
谢祖铭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他参加了本次大会前的走访调研环节。在格力车间展厅,看到比较成熟的预制菜装备技术,包括保鲜技术、不粘锅技术等,“整体感觉都很好,发现原来行业内有这么多的专业技术可以帮助我们优化生产,十分惊喜。”
据介绍,格力电器已研发出预冷类、存储类、冷却类等八大类冷链装备,覆盖食品从原产地到消费者餐桌的全过程;此外,格力电器还以温度控制技术、仓储管理技术、信息管理技术为基础,构建起集食材高效处理、出品标准化管控、食品安全严格把关于一体的智能化深加工链路。
未来,谢祖铭将和珠海格力预制菜装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持续对接,完善海鲈鱼智能加工技术及工厂搭建,“我们希望在自动化生产的过程中减少人力投入,通过自动化设备和机器人的应用,提高生产效率,实现出品标准化。”
珠海格力预制菜装备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技术总监李德权介绍了设备更新带来的生产变化,“以鱼加工智能工厂为例,目前格力的鱼加工智能工厂可达到每天200吨的生产效率,仓储存储量可达8000吨,发货效率峰值可达每小时196吨。”
未来,预制菜的工业化还有望向智能工厂方向更新,实现预制菜工业化1.0、2.0、3.0的进阶。
“从前瞻性维护到赋能知情决策,智能工厂创造的工作环境能使所有设备和谐运转。预制菜生产企业需要运用敏捷、优化、透明、前瞻及协作的方法来提高产量、提升终端产品质量。因此,预制菜产业未来将向智能工厂迈出关键的一步。”李德权说。
具体而言,智能化装备给预制菜带来的想象空间落在实处就是:搭建一条生产线,设计一套温度控制标准,绘制一张工厂布局,打造以物流仓储调度为指挥中心的精益物流生产模式,制定一套信息化体系,“从原料、生产、质检、仓储、发货到消费者,全生命周期追溯管理。”
谢祖铭想得更加细节,“我们在口味上也会有更高的要求,希望通过智能化设备实现更精准的口味把控,每一个产品都是标准化的样品。这就不仅需要硬件设备的支持,还需要软件的配合,让消费者体验到高还原度、高品质的预制菜。”
余元善所在的广东省农业科学院蚕业与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恰恰可以满足企业对预制菜口味的技术要求,针对预制菜冷藏冷冻、解冻、杀菌和调味技术,研究所的相关核心技术和装备应用可以直接帮助企业做好品控。
“速冻技术是绝大部分预制菜产品都需要用到的技术。速冻技术能抑制微生物的繁殖及其生化反应,提高预制菜的安全性。”余元善说。
此次“双向揭榜”中,研究所接下了鲜之然(广东)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对牡蛎机械去壳的技术课题。“具体来说就是,企业出题立项,我们来做课题。目前还处于初步研发阶段,我们出了初步的设计方案,将使用超高压辅助,通过物理场,用外力使牡蛎活体脱离。”
在大会结束后,“双向揭榜”供需对接机制还将以另一种方式长期存在,在广东省预制菜装备产业发展联合会的平台,企业、科研院所等可以提出各自的需求,通过平台相互对接。
谈及对供需对接“双向揭榜”模式的看法,业界建议,“未来,希望有更多实质性经费投入,也需要一个真正更加完善的对接机制,也希望有一些政府补助,更好地鼓励预制菜产学研合作,实现更多核心技术的攻关、转化、应用。”
(作者:柳宁馨,实习生周馨雨,梁雅泳 编辑:喻淑琴)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