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募降费持续推进 “固收系”机构不减权益布局热情

21世纪经济报道 黎雨辰 北京报道
2023-07-21 05:00

继头部公募机构启动降费后,7月17-18日,天弘基金、平安基金、国投瑞银基金三家公募旗下产品正式实施降费规定。

第二批名单的出炉,也意味着公募降费由头部机构向中小机构延展。

有业内人士指出,作为基金公司重要的收入与利润来源,主动权益基金在利润回报缩减、费率差异缩小后,一定程度上将削弱基金公司发展主动权益基金的动力。公募行业的整体格局,也可能将从围绕主动权益的单品销售,向多元产品的资产配置转型。

但记者注意到,对于部分并非以权益产品规模见长的中小机构来说,眼下反而是其“拉近身位”、布局权益产品线的利好时间窗口。

“压力来源不在于降费,而是在于发展主动权益。”有“固收系”中小公募机构人士向记者如是说。

持续跟进后续工作

7月8日,证监会发布公募基金费率改革工作安排,指导公募基金行业稳妥有序开展费率机制改革。

同月10日起,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中欧基金等19家头部公募率先落实,宣布旗下主动权益型管理费率、托管费率将分别正式调降至1.2%/年及0.2%/年。

而随中小型基金公司陆续完成准备工作,7月17日起,第二批基金降费名单也水落石出,具体共有天弘基金、平安基金、国投瑞银基金三家机构在列。

从降费产品数量来看,国投瑞银基金在第二批降费机构中领跑,首发公告调降产品数量达40只,其中包含5只LOF基金。除国投瑞银港股通6个月定开的原始费率为1.35%/年外,其余基金管理费均由1.5%/年下调,托管费则由0.25%/年降至0.2%/年。

天弘基金方面,7月17日起实施的新费率标准,则适用于公司旗下的18只主动权益类基金及一只养老目标日期FOF。

相比于前两家基本完成旗下绝大部分产品费率调降的机构,平安基金首批宣布降费的产品目前仅有2只,皆属尚在募集中、还未正式成立的新产品,分别是由张晓泉和神爱前拟任基金经理的平安新鑫优选混合、平安策略回报混合。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从平安基金处了解到,公司旗下存量产品目前已在集中进行材料准备与备案工作,后续很快将分批次完成降费调整。

而披露公告只是开始。随降费进程走深,基金公司内部的诸多配合跟进工作也被密集提上日程。

一位已公告降费的公募机构人士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称,与新发产品不同,存量基金的降费涉及到与托管行方面修改合同等法律文件、拿到托管行的降费无异议函等流程,此后才能推进后续备案工作。

从该人士所在公司获得的监管口头指引来看,存量主动权益基金产品的降费,整体或将预计于8月底之前完成。

“工作量比较大。”该人士对此表示。

事实上,当前已有首批降费的头部公募选择进一步扩大旗下降费基金数量。记者注意到,7月12日、14日,汇添富基金先后发布公告称,公司已将正在发行中的汇添富远景成长一年持有混合,以及另外3只在管中基金补入了降费名单。

另外,由于降费将同期关联销售渠道收益,记者从一位公募机构销售部人士处了解到,公司销售团队近期已全面启动了与代销渠道的沟通与信息同步事宜。

据证监会口径,2022年,销售渠道相关费用占公募基金费用总额的比例约37%。在管理费率调降之余,证监会也曾同时宣布,将通过法规修改、统筹让利投资者和调动销售机构积极性,进一步规范公募基金销售环节收费。这一调整与规范预计将于2024年底前完成。

不过该销售部人士告诉记者,目前公司销售团队暂未从平台方、监管方收到修改存量产品代销佣金费率方面的需求或指引。

前述公募人士也称,当前公司内部已成立产品的销售服务费用比例,可能仍“会按与代销渠道既有的合同进行”。在销售环节收费方面,相关业务部门仍在等待进一步改革信号落地。

抢占权益布局机遇

在首批已公告披露的机构中,易方达基金、广发基金和中欧基金或将涉及最大的降费规模。Wind最新数据显示,截至一季度末,三家机构主动权益类产品规模分别为3655亿元、2863亿元和2722亿元。

而相比之下,第二批机构中的平安基金、天弘基金,其在管主动权益产品规模仅在百亿量级,分别为272亿元和100亿元。

作为基金公司重要的收入与利润来源,有业内人士指出,主动权益基金在利润回报缩减、费率差异缩小后,一定程度上将削弱基金公司发展主动权益基金的动力。但对于部分主动权益基金规模占比不高的中小机构来说,眼下反而是其“拉近身位”、布局权益产品线的利好时间窗口。

“压力来源不在于降费,而是在于发展主动权益。”一家主打固收类产品的中小公募人士向记者坦言,“从最近的指标和任务来看,公司可能还是想要更把主动权益搞上来一点。”

据东吴证券研报测算,在主动权益产品规模前20名的机构中,前海开源基金、中欧基金、大成基金净利润因降费下滑比例最高,分别达-39.3%/年、-36.6%/年、-24.3%/年。广发基金、东证资管、银华基金、大成基金净利润的缩水幅度也在20%/年以上。

记者从前述公募人士处了解到,因权益类产品规模占比较小,根据其所在机构的测算,降费对该公司净利润的影响仅在1%左右。

比起降费带来的净利润衰减,公司更在意自身在权益领域与其他公募的市场影响力差距,因此在眼下依然保持着对主动权益类产品布局的偏向性。

另一位“固收系”公募人士也向记者指出,从发行环境本身来看,权益市场目前也处于历史低位区间,具有高性价比的入场机会。

“最近两年权益产品的发行相对来说比较艰难,但我们觉得现在可能来到了比较好的一个投资时间点——相比于高位进场,现在这个点位可能更安全一些。”该人士表示,公司近月来仍发行了多只主动权益类产品。

Wind数据显示,2022年股票型和混合型基金合计亏损约1.69万亿元。主动权益类基金2022年平均收益率下滑至-33.07%/年。2023上半年,主动权益基金板块走势两极分化,整体亏损则有所收窄,整体收益率为-0.31%/年。

多家公募在2023年中期策略中指出,我国权益市场有望在下半年走出盈利筑底周期,相比商品、债券等拥有更多机会。

东兴证券在研报中称,在当前市场持续波动,基金业绩低迷的背景下,降费或将成为基金发行及销售回暖的一剂“良药”,吸引投资者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

而从长远角度来看,更多机构的入场,也或将与费率机制改革发生良性反应。

证监会指出,要通过公募费率改革吸引各类中长期资金通过公募基金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推动权益类基金发展,为公募基金行业更好服务国家重大战略和居民财富管理需求、促进资本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提供充足资金和良好环境。

(作者:黎雨辰 编辑:姜诗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