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带一路”十周年丨海洋合作项目成果丰硕,蓝色合作倡议奏响“丝路海韵”新华章

21深度吴斌 2023-10-19 20:36

全球海洋合作正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一背景下蓝色合作倡议的价值也愈发凸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吴斌 上海报道

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提出十周年之际,全球蓝色合作正焕发出新的生机。

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海洋合作专题论坛10月18日在北京举行,会上发布“一带一路”蓝色合作成果清单以及《“一带一路”蓝色合作倡议》(以下简称“蓝色合作倡议”)。这是在高峰论坛框架下首次举办以海洋合作为主题的专题论坛,体现了中国对于高质量推进“一带一路”海洋合作的高度重视。

具体来看,蓝色合作倡议聚焦十方面内容:铸造可持续发展的蓝色引擎,推动海洋资源可持续利用,实施海洋空间规划,养护海洋生物多样性与韧性,促进海洋健康与清洁,加强海洋领域应对气候变化,深化海洋科学技术与合作,提供海洋公共服务,提升公民海洋素养以及构建蓝色伙伴关系。

上海社科院海上丝路研究中心主任李小年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这次中国在“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框架下首次举办以海洋合作为主题的专题论坛,发布了蓝色合作成果,提出了蓝色合作倡议,对进一步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具有重大意义。

在中国海洋大学海洋发展研究院研究员王娟看来,蓝色合作倡议是对“海洋命运共同体”理念的具体阐释,十方面内容也呼应了联合国“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和“海洋十年”发展目标,中国在这一过程中将发挥自己的独特贡献。

在此之前,中国对蓝色合作的重视由来已久。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关系学院教授、国际事务研究所所长王义桅介绍,2017年6月,中国在联合国首届海洋可持续发展会议上正式提出蓝色伙伴关系的倡议,旨在推动“珍爱共有海洋、守护蓝色家园”的国际合作,以有效应对非传统的海洋危机问题,重点经营中国—欧盟蓝色伙伴关系、中国—东盟蓝色伙伴关系、中国—太平洋岛国蓝色伙伴关系、中国—北极国家蓝色伙伴关系、中国—南美国家蓝色伙伴关系,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

10年来,中国与共建国家秉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推动蓝色伙伴关系持续加强,海上务实合作和科技交流不断深化,有力促进了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展望未来,蓝色合作将是“一带一路”走向更高水平、更深层次的关键。

海洋合作项目成果丰硕

过去十年,中国已与50多个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和国际组织签署了各层级的海洋领域合作协议,建立蓝色伙伴关系,为开展务实合作奠定了坚实基础。十年来,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强海洋空间规划和经济规划合作,促进斯里兰卡科伦坡港、沙特海水淡化等一批重大项目落地落实,推动海洋合作不断向纵深迈进。下一步“一带一路”海洋合作项目还将向海洋经济合作、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科技合作等方面发力。

具体来看,“一带一路”蓝色合作成果清单包含4方面内容。一是海洋合作专题论坛期间和前夕签署的双边合作文件。中国与印度尼西亚、越南、阿根廷、智利等国分别签署了政府间或部门间海洋或南极等领域合作文件。

二是中方推出的合作举措。包括持续实施中国政府海洋奖学金项目,未来3年为共建“一带一路”国家提供500个海洋和地学能力建设培训名额;与南海周边国家共建共享南海区域海啸预警中心,提供海啸预警服务;推出海洋发展合作支持项目、小岛屿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合作支持项目;推动援助巴基斯坦瓜达尔海水淡化厂项目;设立发展中国家水产养殖和渔业可持续发展人员培训计划;倡议成立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防灾减灾联盟等。

三是支持建立的合作平台。包括支持建设中非卫星遥感应用中心、中国—东盟卫星遥感应用中心;推动成立中国—印度洋地区国家蓝色经济智库网络;建设中葡海洋文化遗产研究中心;推动中国—太平洋岛国渔业合作发展论坛长效化机制化;建设中国—东盟海水养殖技术“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机制化举办中国—印度洋地区发展合作论坛、中国—东南亚国家海洋合作论坛、全球滨海论坛、海洋合作与治理论坛等。

四是合作项目清单。包括与孟加拉国、柬埔寨合作编制海岸带规划;与斐济、汤加、瓦努阿图等共同发布《气候变化下小岛屿国家海平面上升状况报告》;与有关国家共同开展微塑料问题研究;创建东南亚海洋环境预报系统;共同制修订海水淡化相关ISO国际标准,推动标准互认;与国际组织共同发起“蓝色市民”倡议,举办蓝色市民能力建设培训等。

与此同时,最新公布的蓝色合作倡议也内容丰富。王娟对记者分析称,由于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类型不同,发展程度不同,需求也不一样,蓝色合作倡议十方面内容可以满足不同国家需求。一些岛国秉承“先生存、后发展”理念,非常关注海洋生物多样性保护、海洋清洁能源利用、应对气候变化等海洋治理问题,同时也特别关心与民生和发展有关的实际领域,比如船员、领航员等涉海技能型、应用型人才培养等具体需求。东盟等海上丝路共建国家,比较侧重于港口建设与运营、国际航运合作、海洋资源与能源联合开发等领域的合作。

推进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对接

对于哈萨克斯坦等内陆国家而言,蓝色合作倡议也会间接对他们产生深刻影响。

王娟表示,陆上丝路国家例如哈萨克斯坦等,也可依托蓝色合作倡议中的港航贸一体化发展、建设立体互联互通网络等行动,将“陆锁国”变成“陆联国”,通过以海带陆、实现陆海统筹发展。

据哈萨克斯坦贸易和一体化部副部长托列巴耶夫介绍,已经建设完成的“霍尔果斯—东大门”经济特区无水港与哈中连云港物流合作基地串联起一条新亚欧陆海联运通道。“一带一路”为哈萨克斯坦注入了“海洋脉动”,让哈萨克斯坦拥有了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更成为连接亚欧的重要交通枢纽。

李小年分析称,创建欧亚大陆的“自由贸易愿景”一直是哈萨克斯坦的目标,而“一带一路”倡议与哈萨克斯坦提出的“光明大道”计划正将这一愿景转变为现实。哈萨克斯坦处于欧亚大陆的战略核心位置,因此对于我国基础设施网络的拓展具有主导作用,其中包括铁路、公路、物流枢纽、数字网络、机场与港口。全球的贸易90%以上仍然通过海运,蓝色合作倡议的实施和推进将为哈萨克斯坦提供直通太平洋的“出海口”,更加巩固其连接亚欧重要交通枢纽的地位。因此,蓝色合作倡议对哈萨克斯坦这样的内陆国家也是十分有益的。

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联系紧密。在王义桅看来,中国“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希望促进海上互联互通和各领域务实合作,推动蓝色经济发展,推动海洋文化交融,共同增进海洋福祉,需要创新航运、物流、安全合作模式,通过特许经营权、共建共享港口等方式,推进海上与陆上丝绸之路对接。

从具体措施看,王义桅表示,中国从同周边邻国积极探讨开展海上渔业合作和资源共同开发、设立多个亚洲合作基金为地区海上合作提供动力,到提出共建“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倡议、积极促进共建国家互联互通和经济融合发展;从支持配合国际社会打击各种非法渔业活动、有效实施伏季休渔政策,到与多个国家在海洋环保、防灾减灾、应对气候变化、蓝碳、海洋酸化、海洋垃圾治理等方面开展交流与合作,中国始终致力于同各国一道打造和平海洋、合作海洋、美丽海洋。

蓝色合作倡议奏响“丝路海韵”新华章

目前全球海洋合作正面临一系列挑战,这一背景下蓝色合作倡议的价值也愈发凸显。

李小年分析称,海洋问题是全球性的,例如海洋污染防治、气候变化导致海平面上升、海洋酸化、海洋微塑料治理,海洋新能源开发利用等海洋治理问题需要多边的国际解决方案。但现在的全球海洋治理体系是碎片化、区域化的,《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也存在一些历史性的局限和不足,欧美等一些传统海洋强国参与全球海洋治理的意愿并不是很积极。因此,中国倡导“共商共建共享”的蓝色伙伴关系,提出蓝色合作倡议,积极为全球的海洋治理提供区域性和全球性的公共产品。

未来海洋生物保护、清洁能源、气候变化、海洋教育等领域仍有很大进步空间。王娟表示,虽然“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同一年提出,但相比较而言,基于中国完善的交通基础设施、完备的工业产业链条和超大规模市场空间,陆地上的合作相对容易实现,海洋合作相对难些,地缘政治敏感性也更高一些,而且海洋合作其实也需要依托陆地的基础设施和产业配套才能实现。未来海洋合作将成为“一带一路”倡议的重点方向,发展潜力巨大。

在重重挑战下,如何推动全球海洋合作?李小年认为,海洋合作需要全球多层级联动,蓝色合作倡议提出了十个重点合作领域,正是全球海洋国家共同面临的问题,中国需要和东盟、欧洲、非洲、拉美、金砖国家等加强海洋可持续发展的合作,加强政府间的协调,创新利益相关方参与机制,对海洋产业和环境也要进行前瞻性的预测与规划,在海洋信息统计、经济数据库上推出一些公共产品。此外,在完善海洋法制建设方面,中国也应该在联合国海洋论坛上提出中国的改革方案,未来要积极地参与国际海洋规则的制定。

李小年指出,目前中国跟太平洋岛屿国家、印度洋地区重点海洋国家、欧洲、东盟、非洲等已经在海洋合作上取得了一系列丰硕成果。未来中国还可以和拉美、金砖国家进一步拓展蓝色伙伴关系,发展蓝色经济,并进一步加强和日本、澳大利亚、新西兰、英国、美国、印度等国在气候变化、海上安全、卫生等领域的合作,可以找到最大公约数,比如中国和日本的渔业合作,中国和美国在气候变化上的合作。

“中国倡导的蓝色伙伴关系是开放式的,没有限定哪个国家,不会搞封闭的小圈子,并且在海洋可持续发展合作方面务实行动,付出了真诚的努力,必将得到各海洋利益相关方的积极响应。”她说。

(作者:吴斌 编辑:和佳)

吴斌

海外版记者

关注外资机构,探索国际资本市场,聚焦有价值的信息。微信号:HarryWu95,邮箱:wubin@21jingji.com,欢迎交流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