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千万工程”蹲点记|单价提升0.5元背后:新农人如何让梅州“金柚生金”?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 广州报道
2023-11-06 21:48

编者按

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最大短板,也是最大潜力板。今年以来,广东各地各部门扎实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下称“百千万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着更高水平迈进。连日来,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派出多路记者分赴全省各地深入蹲点采访,深度解码全省如何以“头号工程”力度破解“最大短板”,今日推出“百千万工程”蹲点记系列报道。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梅州报道

多年前,梅县雁洋镇柚农黄雪云曾将一车柚子载到江门卖,价格只有几毛钱一斤。她记得,同一时期,外地的大果商,柚子单价能涨到6块钱。

贱卖的柚子起因自不对接的市场和弱势的品牌,使柚农一度被困在“丰产不丰收”的怪圈里。作为当地支柱产业,梅州柚不得不寻找破圈之路。这几年,水泥路已修通到黄雪云家的柚林边,随着快递公司驻点进村,采购商也随之而来,柚子犹如“插上翅膀”一般通过电商发往全球。

如今又到梅州柚成熟季,黄雪云正等待来自珠三角、湖南等地的水果商前来收购。近年来,她家的柚子都是“秒空”,“今天雨水足,柚子长得比去年还好,几乎没有小果。单价现在已经提到了两块多一斤,我们每年能增收几万块。”黄雪云高兴得合不拢嘴。

11月3日下午,梅州在雁洋镇举行了金柚开采活动。今年,梅县区金柚平均单果重1.28公斤,同比增长13%,前期预订价比去年增长了0.3-0.5元/斤,预计产值46.2亿元;金柚人均年收入占农业人口人均年收入比重已达到40%。

为进一步实现《梅州柚产业发展工作实施方案(2021-2025年)》(下称《方案》)提出的百亿产值目标,梅州柚还在继续奔向产业化的道路。一批龙头企业正在崛起,通过“企业+农户”模式反哺促进农户种植标准化,并推动产销一体、深加工和品牌化,梅州柚正成为透视广东“百千万工程”的一个案例。

新农人“入伙”新农业

11月3日中午,黄雪云在自己的柚林里转悠,巡视着挂满沉甸甸柚果的枝桠。上世纪70年代初,她同丈夫开垦了一小片荒山,当时种下的柚子树如今已逾50载。靠着这片柚林,她家盖起了洋房,又将一双儿女相继送入大学。

受产业特征所限,柚子种植过程机械化程度整体较低,严重依赖经验丰富的老农人——不结果的枝条要用力压枝,明年才会开花挂果;每年采摘后要给柚子树剪枝控高;每逢旱季,要用三轮车载水桶运上山,给柚子树提供水分……

这些繁重辛苦的工作,几乎全靠70多岁的黄雪云夫妻俩完成。几年前疏花时,她不慎从树上跌下来,摔折了脚骨,至今阴雨天走路仍会疼痛。

但随着产业化程度提升,梅州柚种植正在改变其传统印象,也改变了黄雪云夫妻种植柚子的方式。

一方面,数字化正应用到越来越多果园内:5G+智能多功能监测站能实时监测空气温湿度、光照强度、土壤墒情,并在系统进行分析,指导果农种植;点开APP,即可一键喷淋灌溉;智能病虫害监测系统还能通过特定灯光频率诱惑、电击昆虫,并将其照片回传识别,帮助开展病虫害防控……

目前,梅州已合作打造了大埔县5G+农业大数据、梅州柚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大数据中心等项目,构建柚子数据采集监测体系,解决产业数据碎片化分散的问题。

另一方面,越来越多“新农人”加入进来,成为“二代柚农”。黄雪云的儿女也在这一行列中。

“从小时候,他们就帮我挑粪施肥;现在工作之余,他们做电商,接到单后,我跟丈夫就把货打包发出。”黄雪云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很多快递公司已经驻点进村,邮费5毛一斤,每年柚子下树即被抢购一空。

如今,梅州还在培育新一代柚农,“梅县金柚直播带货评比活动”刚刚启动,手机变身“新农具”、直播变成“新农活”。

梅州柚产业协会会长李永生表示,“现在我们鼓励全民电商,产业强才能留住人才,返乡大学生也有了用武之地。”

品牌化助农“好柚不愁卖”

约40年前,刘仁华从当地银信部门筹集3000元启动资金,在家门口的废弃煤矿区边种下了第一批柚子树,随后又承包了生产队老果园,创办了宝鑫家庭农场。如今他的家庭农场已坐拥150亩地、4000多株果树。

11月2日,他带到第六届客商大会客家美食周上的“柚王级”金柚,已经卖到了238元两只,这背后是艰难的品牌化转型之路。

2006年,刘仁华曾在韶关帮助一家企业打理柚园,当时这家企业的柚子单价已经达到十几元。受此启发,他意识到“好柚不愁卖”,要走品质化、品牌化之路,“从前,我们只能等大果商来收购,现在则是自产自销,收拢起从种植、加工、销售的一条龙,并开通了电商平台,线上销售额估计能占到4成。”

品牌的背后,是坚实的品质支撑。其中最重要的一项秘诀在于——不能早摘。因此,尽管每到成熟季前期,刘仁华都接到许多催单电话,他仍坚持“不熟不摘”。同时,作为柚果专业合作社社长,他也反复向社里几十户金柚果农强调这一点,并组织外出参观学习,推动全社2000多亩果园共同转型,走品质化之路。

为进一步提升品质,在梅州市政府的协调对接下,梅州市果树研究所、梅县区农科所、嘉应学院、华工、华农等科研院所的专家团队均参与进来,指导农户种植方法,并帮忙培育良种,宣传“不熟不摘”。

今年,梅州金柚种植面积27.5万亩,比去年没有明显增长;但预计产量达66万吨,产值达46.2亿元,分别同比增长了6.8%和5.7%。李永生表示,“近年来,梅州柚已不再执着于追求扩大种植面积,而是提倡优质优价、做强品牌影响力。”

据了解,梅州金柚现已屡次在柚类评比活动中斩获金奖,获评岭南十大佳果、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等。通过中国农民丰收节、梅县金柚飘香文化旅游节、“又到中秋月圆时”等活动,梅县金柚的品牌已打得越来越响。截至目前,梅县金柚区域公共品牌评估价值高达113.27亿元,位居全省第一。

深加工让梅州“金柚生金”

“受天气影响,柚子品质无法十分稳定,总会出现部分次果。”同时,李永生发现,企业的柚子产值与品质似乎进入了一个瓶颈期。

于是,2016年前后,李永生创办的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开始向产业链下游延伸,从鲜果销售过渡到精深加工。不久后,公司以柚的疏除果和采前落果、残次果为原料,提取出天然黄酮类活性物质“柚苷”,赋予了次果新价值。

李永生认为,目前,“深加工占比较小”仍是梅州柚产业的一项短板,“柚子全身都是宝,表皮可以提取精油,柚子皮能做成预制菜,果肉可以制果汁、果脯……未来,应该不断延长产业链,加大深加工开发力度,将柚子‘吃干榨尽’。”

《方案》也提出,加强加工技术研发,提高精深加工比例,提高柚果的综合加工利用能力,强化本土柚果企业培育壮大和产业链招商。这也是完成“到2025年实现梅州柚总产值达100亿元以上”这一目标的必由之路。

据统计,梅县全区已有金柚深加工企业12家,各级重点农业龙头企业180家。精深加工催生出一批新模式的龙头企业。以梅州金柚集团为例,它是一个集生产、加工、销售、服务于一体的金柚平台,一家企业即是一条产业链。

龙头企业的涌现带动“企业+农户”的新型合作模式,并反向带动金柚生产规模化、农户种植标准化。李永生解释,“我们会对签约农户制定标准,实现从种植、用肥到采摘、储藏的标准化,将科学的种植方式传递给农户,实现统筹优质生产。”

目前,广东李金柚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已建立起自动化连续逆流提取柚苷生产线和小柚果烘干联动生产线,柚苷年产能达1200吨;公司连续三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直接带动当地农户2500户年增收1600万元。

举网以纲,千目皆张。梅州“金柚生金”背后,离不开广东全力实施推进“百千万工程”的具体部署,将其作为建设农业强省、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重大战略举措着力点,统筹县的优势、镇的特色和村的资源,加快把县镇村发展的短板转化为高质量发展的潜力板,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朝着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作者:丁莉 编辑:于长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