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进博探馆|多方聚焦罕见病现实困境,如何全方位满足患者未尽之需?

21新健康季媛媛 2023-11-09 11:48

随着国家政策、法律等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推动整个产业快速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年一变化”。那么,罕见病领域还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季媛媛 上海报道  罕见病是一类慢性、多数不可治愈,且发病率很低的疾病。据《中国罕见病定义研究报告2021》提出的定义:将“新生儿发病率小于1/万、患病率小于1/万、患病人数小于14万的疾病”列入罕见病。由于其发病率低,相应医疗资源较为缺乏,对其诊断及治疗的研究也受到限制。

近年来在多方的持续努力下,罕见病领域日益得到社会广泛关注。特别是随着国家政策、法律等顶层设计逐步完善,推动整个产业快速的发展,可以说是“一年一变化”。那么,罕见病领域还有哪些未被满足的需求?

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有关罕见病的话题引发关注,多家跨国药企更是带来了罕见病领域的多款创新药物。赛诺菲特药全球事业部中国区罕见病及罕见血液病业务负责人俞蕾表示,本届进博会,赛诺菲首次展出全球针对血友病开发的siRNA疗法创新药物Fitusiran和新一代用于庞贝病的酶替代治疗(ERT)药物耐而赞®。

“赛诺菲十分感谢、赞赏进博会这一平台对于罕见病领域的推动。通过进博这一平台,罕见病得以被公众所熟知、认可,成功让‘罕见被看见’,让罕见病药物得以被更多人所了解,也有利于罕见病药物更好地引入中国惠及患者。在过去40多年以来,中国罕见病领域诊疗及生态保障体系取得了长足进步,我们也愿与各方携手,探索激励性政策的创新,借助进博会强大的平台效应,展示罕见病领域的前沿疗法,也让大众了解赛诺菲深耕罕见病领域、持续创新,惠及广大中国罕见病患者的承诺与决心。”俞蕾说。

6年来,进博会“溢出效应”不断加强,已成为全球新品的首发地、前沿技术的首选地、创新服务的首推地:“全球好物”源源不断进入中国市场,有力助推国内消费结构转型升级。进博平台也在书写罕见病新药“上市新速度”,借力“溢出效应”推动了创新药加快实现“展品变商品”。

罕见病诊治难题待解

罕见病的流行病学数据在世界范围内差异较大,世界各国对罕见病的定义各不相同。美国将患病总人数低于20万的疾病定义为罕见病;欧盟将患病率低于50/100,000的慢性、渐进性且危及生命的疾病定义为罕见病;日本将患者总数不超过5万人或患病率低于40/100,000的疾病定义为罕见病。

我国罕见病管理工作处于起步阶段,罕见病流行病学数据相对缺乏,这也意味着目前罕见病领域仍有诸多难题亟待解决。以庞贝病为例,是一种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也是患者人数极少的超罕见病,目前我国在世的确诊庞贝病患者约300余人。患者由于体内编码酸性α-葡糖苷酶(GAA)的基因变异,导致溶酶体内GAA酶活性缺乏或显著降低,糖原不能被降解而贮积在骨骼肌、心肌和平滑肌等细胞的溶酶体内,导致溶酶体肿胀、细胞破坏、脏器功能损伤等不良影响,进而引起一系列临床表现。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主任傅立军教授表示,庞贝病分为早发型庞贝病(IOPD)和晚发型庞贝病(LOPD)。IOPD病情进展迅速,若无有效治疗,常于1岁左右死于心力衰竭及呼吸衰竭。LOPD如不及时治疗,会导致多个器官、系统不可逆的进行性损伤,从而需长期依赖轮椅和呼吸机,并导致过早死亡。 

“当前,我国已发现的罕见病患者仅有300余例,而据我国的人口总数,推测仍有许多患者未被确诊。像庞贝病这样的超罕疾病诊断率低,误诊率高,65.5%医务工作者不了解罕见病,误诊率高达 94%,患者得不到及时准确的诊断和救治,病情也因此被延误。”傅立军教授说,除了诊断,治疗问题也较为突出。目前庞贝病唯一有效的方法是酶替代治疗,是生物制剂,治疗费用较高。

“现在很多患者及其家庭都面临一个问题,诊断出来庞贝病,但是治疗起来经济负担过重。所以我们应该集中社会力量来帮助这些庞贝病患者,让他们能够用得起药物。通过医保和商业保险等各种途径来进一步地减轻庞贝病人家庭的经济负担,帮助患者不仅有药可治,并且是治得起。”傅立军教授说。

同样的问题也出现在血友病上。血友病是一种罕见的X染色体连锁的隐形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者身体内天生缺少特定的凝血因子,临床表现为反复关节出血、关节残疾等,从而终生伴随着“血流不止”的痛苦,被称为“玻璃人”。据数据统计,我国血友病患病率约(2.73-3.09)/10万,大约有14万人之多。

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血液科主任医师孙竞教授表示,患者仍存在巨大的未满足需求:血友病尚无根治手段,一般通过规范化替代治疗注射凝血因子,改善患者的临床结局及生活质量。当前,相较于欧美国家,我国血友病诊疗仍处于改进与发展阶段,存在治疗渗透率低、预防比例低等问题,需要各方努力提升药物可及性及治疗能力。

“目前为止,中国仅有标准重组凝血因子上市,存在输注频率高、治疗依从性差、无法保证持续足量预防治疗从而残疾率高等问题,因而无法有效满足患者需求;当前血友病新药研发势头迅猛,重组凝血因子、长效凝血因子及非因子治疗等手段均有多种新药在研,有望在未来更充分地满足患者诊疗及生活需求。”孙竞教授说。

多维度破局当下痛点

从目前的现实情况来看,许多患者时常面临误诊漏诊的困境,这也是由于“罕见病医生比罕见病更为罕见”,使得罕见病的误诊漏诊比例居高不下。

为了改善这一现状,近年来,赛诺菲通过为超罕见病高危人群开展筛查项目、中国溶酶体贮积症(LSDs)诊疗能力建设项目,硬件上为医生提供免费诊断工具,软件上提升医生罕见病教育,通过线上线下有机结合,帮助误诊漏诊的患者获得治疗。 

在确诊后,患者必然还会面临“无药可治” 的困境。从全球范围而来看,7000种罕见病种只有10%有药可治,剩余90%无药可用。其背后也是由于罕见病治疗药物研发成本高、周期长、患者人数少,对应的特效药往往对于患者个体来说价格高昂。加上我国仍在探索完善罕见病用药保障机制,部分罕见病药物尤其是针对超罕见病的高值药短时间内基本医保难以报销,在家庭支付能力不足的情况下,患者面临用不起药、无法足量用药困境。

对此,一位多年来持续关注罕见病的医改政策专家表示,罕见病药物的针对性很强,如果单一病种患病率低,也就意味着单一病种药物市场需求量很小。但对市场化的企业来说,任何新药的开发都需要权衡研发投入、成功率和市场空间。目前,社会各层面对很多罕见病的认识仍然有限,同时药物研发周期长、临床试验入组难、投入大,尤其需求(可及人群)也很少时,很多企业没有足够的研发动力,即时成功获批,也只能通过较高的市场定价来平衡的收益回报。

尽管如此,也有诸多药企一直坚持加大罕见病药物研发投入。俞蕾介绍,进入中国以来,赛诺菲已引入7款罕见病产品,其中超罕见病药物4款。预估在2028年之前,赛诺菲将再上市7款新产品。而此次进博会上,赛诺菲展出的新一代用于治疗“超罕见病”庞贝病的酶替代治疗(ERT)药物耐而赞®,其15倍酶转运介质水平可增加细胞对酶的摄取,可以更好地改善庞贝病患者的呼吸和运动功能,安全性良好,旨在成为新一代标准治疗。根据公开信息,耐而赞®于去年进博首次亮相,本届进博会前夕在华获批。

另外,展出的首个且唯一siRNA血友病非因子预防治疗药物Fitusiran,年注射次数最少仅6次。该药通过预防或防治患者的出血,有望完全改变当前中国血友病的治疗格局。

“当前中国血友病患者由于规律性治疗的缺失,仍存在一定比例的出血、致残。Fitusiran能够完全改变血友病治疗格局,让患者拥有持续规范的治疗,从而恢复正常生活。当前,该药正在全球进行三期临床研究,与美国同步上市,有望明年递交并于2025年上半年获批。”俞蕾说,“我们本次进博会参展的两款罕见病药物也是希望借力进博会的‘溢出效应’,推动两款罕见病产品能够分别于明年、后年完成真正‘展品变商品’的转变,最大程度上惠及患者。”

尽管罕见病发病率不高,罕见病用药研发难度很大,市场规模不大,但是当关乎到每一个鲜活的家庭与患者,罕见病用药往往都是不可或缺的救命药。因此,每一种罕见病药物都值得全力以赴。

提升罕见病药物可及性

为解决罕见病患者群体迫切的用药问题,我国政府也出台一系列鼓励罕见病药物研发上市的政策举措,在丰富罕见病药物品种方面取得了一定的进展。近5年,我国罕见疾病药物上市数量呈现明显上升态势。

根据国家药监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从2018年起,国家药监局建立专门通道,在审评审批环节,对包括罕见病用药在内的临床急需境外新药,实行单独排队、鼓励申报、加快审评。据统计,截至今年上半年,我国批准上市的进口和国产罕见病用药已经达到了68个,有23个罕见病新药通过专门通道获批进口上市。到2020年,国家药监局进一步明确优先审评程序,将具有明显临床价值的罕见病新药纳入优先审评审批程序。

而作为一项系统工程,罕见病保障制度需要各方协作,特别是在目前中国罕见病事业正驶入快车道,随着越来越多的治疗药物进入中国,如何打通患者用药的最后一公里,提高患者保障问题也需要进一步研究。

上述医改专家指出,国家医保的定位是基本医疗保险,其功能是“保基本”,需要符合广覆盖、普适性的特点,对于超过了基本医保基金保障水平的药品,无法被纳入基本医保支付范围。因此无论是国家还是地方,当为罕见病做出一些针对性保障,在很多方面都需要进行不同程度的规则变化与制度创新。

专家指出,参考地方有益经验,建立国家罕见病专项基金,是一个值得探索的解决方案。全国政协委员、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保险学院副院长孙洁表示,“建立国家罕见病专项基金,是由于罕见病患者数量较少,药物开发成本高、周期长、药效价值大,个人和家庭难以承担。随着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发展和各项社保政策不断完善,多元付费、多主体分担、多层次保障已成为一个新时期的发展趋势,已有一些制度途径,如将罕见病纳入基本医保、惠民保等。而专项基金的建立已在浙江等地开展了探索,专项基金也应具有专款专用的专业性,能够为罕见病的用药保障和负担提供稳定可持续的资金来源。” 

从产业的维度来看,俞蕾也指出,在国家现有保障体系之外,建议建立一个专门针对罕见病的专项保障基金,这也是业界普遍认可的方式。唯有积极推动政策发展,探寻专项基金成立的未来及可能性,才能从整体上完善我国的整体用药保障,让有药而不可及的患者痛点得以被解决。

“赛诺菲通过积极推动多方共付模式,即在国家医保药品目录指导下,包括药企、慈善组织、商业保险等在内多途径解决罕见病可及性及其支付问题,帮助患者降低自付比例至可支付水平。当前,赛诺菲在中国已帮助近600个患者落地。未来,赛诺菲目标让患者自付比例降低至中国人均收入水平(3万元)。”俞蕾说,面对罕见病患者的现实痛点,赛诺菲将始终尽最大努力推动整体罕见病保障体系提升,帮助罕见病患者解决痛点,从而改善罕见病患者生活及命运。 

“围绕药物从早期研发、临床研究、审评审批到商业化整个生命周期的各个角度都有很多工作可以做,我国在罕见病领域相关的支持政策主要从2017-2018年左右开始推进,目前也已经在多方面做出了很多努力,但整体还有很多方面需要多方共同结合中国国情做进一步的模式探索,在例如疾病定义、相关企业/科研机构的研发方式/方向、药品审评审批速度、已上市药物的保障方式/维度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探索的。”该医改专家说。

这也意味着,罕见病领域还有诸多事情可以做。今年9月,国家卫健委等六部门联合发布《第二批罕见病目录》,加入的86种罕见疾病中,有26个疾病已有相关药物在国内获批上市,涉及药品36款,其中已有13款药物被成功纳入医保目录,还有一些疾病用药在国内通过“先行先试”政策率先落地海南博鳌乐城国际医疗旅游先行区等。

(作者:季媛媛 编辑:徐旭)

季媛媛

记者

新健康版记者。跟踪报道医疗医药大健康行业最新动态及相关政策解读。常驻上海,关注新药研发,也关注疾病预防。(微信号:jyy1991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