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百千万工程”是广东推动高质量发展的头号工程。此前,东莞提出构建“1279”典型引领工作体系,明确提出打造1个城乡融合综合片区、2个典型镇、7个典型村,开展9大行动,牵引全市“百千万工程”开局起势、开局见效。
为更好宣传东莞推动“百千万工程”实施的生动故事,即日起,南方财经推出《东莞“百千万工程”蹲点记》,走进东莞典型镇和典型村一线,全面展现东莞各镇街深入实施“百千万工程”、加快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的新谋划、新蓝图、新举措和新进展。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东莞报道
“2012年南社创意文化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之前,虽说南社古村落整体已经被保护起来,但也仅限于文物,其他大量的风貌、建筑等等还是在不断衰败,让我们非常惋惜。”现任南社创意文化副总经理的郭优,十年前和朋友来到南社古村落时,这里的门票收入一年都没超过20万元。
彼时的南社古村落,面临着文物保护财政支出有限、古民居租用困难等诸多难题。而今,南社通过村企合作开发,带给南社明清古村以“源头活水”,门票收入及其他收入带来了持续不断的现金流,同时引导村民参与景区商业运营、特色旅游产品售卖等,切实增加村民收入。
经过多年运营,景区接待游客量从2006年的11万人次提升至上百万人次,增长了9倍;村集体门票分成收入从2006年的年约12万元提升至300多万元,提升了20多倍;旅游综合创收从10多万元提升至上千万元,增长了100多倍。
数据变化背后,是一直以来南社村在做好文物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引进民间资本、聘请专家顾问等方式,探索出的一条极具茶山特色的古村落保育活化的路子,被称为东莞古村落保护开发的“南社模式”。
11月6日,广东“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首批典型县镇村名单公布,东莞茶山镇入选典型镇名单,南社村入选典型村名单。近日,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进茶山镇南社村,实地探访这个东莞古村保育活化示范村,如何探索出一条古村落保育活化利用新路径、新模式。
村企合作开发新路径
走进恬然安静的南社古村落,清溪古舍,炊烟缭绕,与不远处的工厂林立形成鲜明对比。
在现代工业极度发达的东莞,至今已有800多年历史的南社明清古村落,彰显着东莞在古村落保护和开发,探索岭南农耕文化文旅融合发展的新实践,“南社模式”是最好的注脚。
但在2013年之前,南社古村实际上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开发与活化利用。“2000年开始在政府指导下,南社古村落已迈入保护期,但那时候只是一个参观点,没有其他业态。从2006年到2013年之间,南社每年的门票收入都未超过20万元。”南社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谢柱成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
彼时,南社明清古村落已经被列入国家级保护名录,有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建筑本体19处、东莞市不可移动文物7处、历史建筑97处,有祠堂32间,古民居600多间,保留了大量明清时期石雕、砖雕、木雕、灰塑及陶塑建筑构件。
但古村落里房子时常需要维修,每年的费用将近100万元,这让文物保护出现了经济负担。谢柱成坦言,古村落的管理成本、修缮费用等,对当时经济收入并不高的南社而言,是一项不小的压力。
谢柱成表示,看到古村一天天衰败,大家意识到,古村的保护不能仅限于文物保护。“如何科学合理地开发利用,找回古村的活力和生机,推动南社人踏上了探索之路。”
就在南社为长期对古村落进行保护开发寻找专业公司时,郭优一行来到村里,开启了南社古村落活化开发的村企合作开发之路。
但对于南社村和郭优团队而言,面对南社这个国家级保护名录,起初都是摸索前行。郭优介绍,当时看到很多建筑不断衰败,团队自发选择了一个区域就开始改造修缮。“在改造过程中,南社村也看到了效果,2014年我们便开始在第一个片区实施运营。”
一年后,南社创意为古村落做了一份全面的旅游发展规划,开始有计划、有规模地进行投入,包括招商引资、建筑活化等。这期间,南社还先后委托清华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编制修缮方案,对古村内的古围墙、祠堂、民居等进行全面修缮提升。
而在郭优看来,文化是旅游的灵魂,发展文旅产业很难脱离文化。“南社本身并没有其他名山名景那样夯实的旅游基础,我们做古村落旅游,除了古建筑具备可挖掘可研究的优势外,其他都需要有针对性进行开发。所以元素一定要丰富,要吸引各种类型的人对南社产生兴趣。”郭优说。
带着这样的理念,南社结合自身农耕文化、古建筑和传统祠堂文化、茶文化等,不断开发新业态、新模式。渐渐探索出了结合农耕元素和莞香元素的“南社人家”“隐香古苑”民宿、茶文化主题的综合项目等文旅业态,以及“莞香茶社”等特色商铺和民俗体验配套设施等。
之后,古村落内部的开发基本完成。但要让古村焕发新生,除了活化利用,能带动经济效益的特色项目开发必不可少。
近几年,南社便开始围绕外围,为旅游景区进行商业配套开发,并打造了以非遗为主题的大湾区传统文化活态体验区,推动“非遗博物馆”“百师名宿”等特色文旅体验项目建设,并发展非遗研学、民宿等项目。
特色项目不仅让古村有了面向市场的机会,还在非遗产品开发上,弥补了南社的短板。“这些项目与南社的传统文化相结合,具有不可复制性,对于南社在当下推动研学及非遗活化增添助力。”谢柱成说。
通过村企合作,南社文旅开发配套逐步完善,影响力逐渐扩大,文物建筑更是得到了良好修缮保护。重要的是,通过公司化运作,吸引了村民就业创业,公司主体工作人员由南社村民组成,共雇佣南社村民85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80%以上。这几年,村民收入也在逐渐增加。
谢柱成表示,概括而言,“南社模式”就是分级分类保护和挖掘文化活化利用双管齐下,从基础的内部环境升级开始,到旧民居风貌建筑的修缮加固,再到分区域分功能规划、筑巢引凤,让古村和资本相遇,让文化和旅游相融,在乡村振兴的东风下,便有了当前南社古村的局面。
今年国庆假期,南社古村开展了诸多精彩节目,吸引了3万多游客前来,最高峰的一天进入古村的游客达1万人次。古村落保育活化闯出新路子,南社早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探索打造全域旅游的“东莞样本”
2020年,南社古村被写入《粤港澳大湾区文化和旅游发展规划》,但截至今年仍有五分之三的区域未被开发利用。
采访中,谢柱成的办公桌上满是工作方案、相关项目等资料。而这段时间,他和村委会思考最多的问题,就是在被选树为典型村后,古村如何利用未开发区域,融合打造文旅大IP。
“放在全国看,南社古村体量还是偏小,我们希望古村、新村可以利用现有资源推动全域旅游开发,站在全市角度上来看待。”谢柱成表示,在做好古村保育的基础上,还要加大力度把更多的历史建筑修复活化利用起来。
全域旅游是依托于一定的区域发展旅游业优势产业,再通过区域资源整合、产业深度融合发展,实现以旅游带动区域经济全面发展的一种旅游发展形式。全域旅游对推动一个地区文旅产业的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也是南社村入选典型村名单后的新使命。目前东莞已有寮步镇这一首批广东全域旅游示范区。
如何挖掘优势资源,推动南社村在古村落保育活化利用等方面成为东莞样本,推动茶山全域旅游发展是首要任务。
近期,茶山镇党委书记黄锦发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茶山要继续抓好全域规划引领,以南社村古建筑群、非遗项目等特色资源禀赋为核心,形成“古村保育旅居区、现代农业体验区、商旅综合配套区、高新工业产业区、双创孵化园区”五大片区,完整构建南社村城乡融合标杆乡村建设体系。
具体路线上,南社古村落将推进与周边的传统村落牛过蓢、红色景点寒溪水、观光休闲农业旅游点上元稻田公园等旅游资源联动发展,形成乡村自然景观、古村落、民宿客栈、特色美食、红色文化等串珠成链,构建全域旅游新格局。
但在规划先行后,推动全域旅游东莞样本,仍需要找到主要抓手。“发展全域旅游,留住人是第一位的。不能让大家来几个小时又回去了,有了人气才能发展旅游。”谢柱成认为,南社未来定位打造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要先思考游客为什么来南社、来南社看什么的问题。
选择来南社游玩的人们,更多被这里古香古色的建筑和宁静的氛围所吸引。“其实核心还是岭南文化,来到南社,就能够体验完东莞全部的岭南文化,只有文化突围了,才能让文旅实现突围。”谢柱成说,发展全域旅游,南社的思路就是将古村作为原点,在周围延伸体验区、配套区等,“但中间的古村不能太商业化,要让它保持原汁原味。”
但保护与开发时常存在着矛盾,仅仅依靠古村落本身,也并不能实现聚人气的效果。于是,南社继续积极推进“非遗+文旅”发展新路径,通过非遗这项特色文旅体验项目建设,让南社不仅成为东莞古村保护的样本,更成为观察东莞岭南文化的“活的博物馆”,以此实现聚人气、促消费,育商机、引新凤。
茶山探索全域旅游、抓好全域规划引领,南社古村落是核心,但最终南社这一优势能否发挥,区域资源整合和产业深度融合发展能否实现,谋求长远发展的密钥,还在“引新凤”身上。
随着“百千万工程”深入实施,南社村的建设正从蓝图逐步走向现实。谢柱成表示,这几年,针对南社文旅发展的蓝图规划都非常完美,但是能否落地,有没有资本来投,这是关键。“肯定要规划先行,但最重要的是,能否引到凤凰,引到真正能投资的人。这背后,实际上是南社当下的两大痛点:人才和资金的不足。”
当前,南社“百千万工程”正在按照“五大功能区”布局,打造“莞邑古村·岭南遗风”文旅融合发展示范村,申报联合国世界旅游组织“最佳旅游乡村”。在谢柱成看来,这些政策将是南社真正成为行业标杆的全新动力,也将为目前发展中的相关痛点提供更多解决方式。
谢柱成表示,自被选树为典型村后,南社村积极谋划推进并已经落实“四个一”工作:制定“一个工作方案、一个规划方案、一个项目库、一个诉求表”。在人居环境持续优化的同时,村民收入尤其是参与文旅创业的村民收入同比提升。
“下一步,我们会整合周边零星农地,打造农业新形态示范区,创新探索村集体有效介入的农文工旅融合模式,不断提升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谢柱成说。
(作者:郑康喜 编辑:于长洹)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