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容易有后遗症!
作者:李迪 金山区亭林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公益科普支持:广东省二十一世纪教育基金会
“缠腰龙”,医学上称带状疱疹,是一种常见皮肤病,临床症状表现为疼痛和水泡,属于急症皮肤病,往往在秋冬季节十分常见,易感人群则为老年人、小孩、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同时带状疱疹女性易感性高于男性。
带状疱疹可发生在人体的任何一个部位,没有明显的限制,但多数主要以腰部、面部和会阴部等部位更加严重,皮肤损伤则主要以带状和单侧分布,因此在民间素有“缠腰龙”、“蛇盘疮”等称呼。
带状疱疹如果不及时治疗或者治疗不当,容易有后遗症!常见后遗症后有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以及自身免疫力下降等。中医和西医针对带状疱疹都有自己的认知和治疗方式,因此我们今天主要来认识一下中医和西医对于带状疱疹的认知,以及他们各自相对应的治疗方式,一起来详细看看吧!
带状疱疹中西医认知
西医认为带状疱疹是由于水痘-带状疱疹侵犯皮肤和机体组织以及神经而引起的,该病很强的传染性,据研究表示,带状疱疹有一定的进展周期,首先患者机体会有轻度的乏力和全身不适,1天至3天后,患处的神经分布区域则会出现形状不规则的红斑、而后出现群发性的、多发性的水疱。水疱往往有绿豆大小,水疱壁内紧张发亮,内部的液体如水一般清澈。
当发病2天至5天后,新鲜皮疹不断出现,此时皮疹往往沿着神经部位分布,排列成带状,发生在机体的单侧,不超过中线。少部分患者会仅出现红斑,丘疹,可能没有水疱的情况,一般称之为顿挫型带状疱疹。也有部分患者形成大疱型的带状疱疹,还有的患者疱疹内容物不像水透亮清澈,而是带血,则被称之为出血性带状疱疹。老人以及营养不良者,疱疹皮肤还可坏死,视为坏疽性带状疱疹。此外,还有因为淋巴瘤和以及极度衰弱的患者,全身出现泛发型带状疱疹。
中医认为急性带状疱疹的病因主要是躯体外感毒邪。从中医角度考虑,可以归入缠腰火丹或者是蛇串疮的范畴,而引起的毒邪也就是西医所说的病毒,当毒邪留置于体内后,和气血搏结,阻淤于经络,滞留脏腑,使得气机不畅、经络堵塞不通,继而发生躯体疼痛难忍的情况。往往此类疾病不仅有外因的侵犯,还有内因的影响,内因则多见情志内伤、肝郁化火、脾湿蕴结,致使毒邪与肝火、湿毒、热毒等相互搏结,气滞于身,血运不畅,不通则疼痛。
按照病因则被分为肝经郁热型、脾虚湿郁型、气滞血瘀型。中医认为此病根据机体不同,有极大的自限性,病程通常2-3周,老年人或者孩童3-4周,有部分患者可能会遗留有神经痛。
带状疱疹的中西医治疗
西医的治疗主要分为抗病毒、营养神经的措施来治疗。首先确诊后,给予患者抗病毒药物的治疗,同时用外用药物促使水疱尽早的结痂。治疗期间,需要避免将水疱抓破,以免诱发感染。由于带状疱疹会影响神经,导致神经出现炎症反应,因此还需要用营养神经的药物进行治疗,以免患者出现后遗症神经疼痛。
中医治疗则按照不同的症候进行辩证治疗,如肝经郁热型,可见皮疹鲜红,灼热刺痛,同时伴随有口干口苦、五心烦躁的、脉弦滑情况,治疗原则以清热利湿,解毒止痛为原则。而脾虚湿郁型则以健脾利湿,解毒止痛为原则;气滞血瘀型则以活血化瘀,行气止痛,兼清余毒为治疗原则,同时外用药物雄黄解毒散和水调配或者以新鲜的马齿苋捣烂后混和湿敷。此外还可选阿是穴、阳陵泉、曲池、外关等穴位,以针刺治疗。另外,中医治疗还可以配合耳针或耳穴压豆以及艾灸、拔罐、放血等进行辅助治疗。
带状疱疹,中医、西医的相关知识就介绍到这里了,中医和西医都对带状疱疹有着相对全面的认知,其治疗方式也是不尽相同,但总的来说都是清除毒素,阻碍病毒向神经末梢传感。
在生活中,只要带状疱疹患者积极的治疗,及时的把病毒传导到神经末梢的过程阻断,是不会有后遗症发生的。反之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会出现疼痛超过1个月,稍微触摸可出现自发性闪电性的疼痛和撕裂性的疼痛,且还伴随有持续性灼烧的情况。带状疱疹危害性较大,且容易有后遗症,因此需要引起重视。
而俗话说,预防大于治疗,因此大家在日常生活中,可以通过增强身体的免疫力,积极的进行锻炼,合理摄入营养物质,增加免疫系统的功能来降低带状疱疹的感染率。另外,在日常生活中也需要注意个人卫生,不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在冬季以及天气寒冷时注意保暖,预防感冒也可降低带状疱疹的病发。针对小儿,则要及时的接种水痘疫苗,可以从根源上预防。针对老人,则除了要预防感冒和增强营养外,还应当积极的控制糖尿病、HIV病毒感染等基础疾病,也有利于预防带状疱疹。
(编辑:季媛媛)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