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贸试验区尝试零关税、零补贴、零非关税壁垒;有效地与“容错激励机制相结合”等。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实习生崔源 武汉报道
自2013年9月上海自贸区建立以来,中国自贸区建设已走过十年历程,经历了六批次的扩展建设,取得了丰富的经验成果。自贸区在各地区短期振兴和长期经济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推动了市场经济进一步开放完善。
11月24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办,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华中分院承办的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主题为“加强沿江自贸试验区联动,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南开大学中国自贸试验区中心主任、南开大学讲席教授佟家栋发表演讲。佟家栋认为,中国自由贸易试验区已经从地理范围扩展转向质量提升,进入高质量建设自贸试验区的快车道。但国际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为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带来了挑战。
布局日趋完善
佟家栋认为,未来,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建设格局将日趋完善。
“在新发展格局下,中国自贸试验区未来可能突破‘胡焕庸线’向西部进发,推动‘一带一路’沿岸经贸发展,谋求更加平衡的布局。例如,10月31日,新疆自贸试验区成立。”佟家栋指出。
此外,佟家栋表示,从区块设计看,各自由贸易试验区一般都设定三个片区,以便为高科技产业创新、贸易投资自由化安排、改革创新发展提供足够的空间。当前,自贸试验区在发展的过程中往往会发现新的产业机遇。例如,浙江自贸试验区为发展数字经济,向外建立了自贸试验区(萧山数字经济发展)的扩展区。
当前,人们对于自贸试验区建设意义的认识也逐渐提高。佟家栋认为,自贸试验区从长远看是建设一个典型的开放型市场经济。
“具体来说,自贸试验区要尝试解决改革开放40年来没有解决的市场经济转型中政府与企业的关系问题,核心是转变政府职能,发挥‘看不见的手’和 ‘看得见的手’的协同作用,实现贸易自由、投资便利、金融自由化的飞地。在取得的改革开放经验、压力测试经验和教训的基础上,形成模板,在全国自贸试验区复制推广等。”佟家栋指出。
自国务院正式批准设立中国自贸试验区以来,中国自贸试验区在更加完善的市场经济制度、更加自由便利的贸易机制等方面取得了诸多成果。而长江经济带自贸区的建设,则具有典型示范作用。沿江各自贸试验区立足自身战略定位,不断进行市场机制和体制创新。
例如,湖北自贸区抢抓中国(武汉)光谷建设机遇,将科教、产业、创新相融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新机制”“人才抗疫贷”“资本项目收入支付便利化”等创新举措的落地。江苏自贸区重点发展生物医药产业,打造生物医药共性优势,2022年江苏生物医药产值达5000亿元,其中自贸区贡献一半。安徽自贸区开展产业化经费股权投资改革试点,重点解决科技中小微企业的资金问题,推动“科创+产业”制度创新特色等。
深化对外开放
自贸试验区也围绕着深化对外开放进行改革。例如,在快速通关、自由进入方面提出一系列措施;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历经7次修订,条目由190条缩减至27条,实现制造业条目清零;自由贸易账户率先在上海自贸区建立,推动外资“引进来”,内资“走出去”等。
2023年上半年,中国自贸试验区以不到千分之四的国土面积,贡献了占全国18.4%的外商投资和18.6%的进出口贸易;除新疆自贸区以外的21家自贸试验区实际使用外资达到1296.6亿元,同比增长8.2%。
有国内学者认为,在对外开放上,中国自贸区在过往实现了五个“率先”:率先实施外商投资准入前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管理模式,推动投资管理体制实现历史性变革;率先建立以国际贸易“单一窗口”为核心的贸易便利化模式,有力支撑贸易强国建设;率先以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管理模式为代表推进服务业综合开放,推动各类高端要素自由便捷流动;率先实施“证照分离”等政府管理改革,促进营商环境改善和政府职能加速转变;率先探索自由贸易账户,金融开放创新稳步推进。
不过,在取得系列成就之下仍要面对挑战。佟家栋指出,当前国际政治经济形势仍然紧迫,未来国际合作仍面临着诸多不确定因素。
佟家栋认为,自贸区在对外开放方面还需进行多方面探索创新。例如,加强对国外企业的“吸盘效应”、从相对于国内企业制度竞争优势转向国际自由贸易区的竞争优势;对标国际通行的贸易规则、深化改革和建立自由贸易港;向香港学习、汲取国外开放的先进经验;在自贸试验区尝试零关税、零补贴、零非关税壁垒;有效地与“容错激励机制相结合”等。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目标是,到2025年,建立比较成熟的投资贸易自由化便利化制度体系,打造一批更高开放度的功能型平台,集聚一批世界一流企业;到2035年,建成具有较强国际市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特殊经济功能区,形成更加成熟定型的制度成果,打造全球高端资源要素配置的核心功能,成为我国深度融入经济全球化的重要载体。”佟家栋指出。
(作者:王雪 编辑:陈洁)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