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主要体现为五“新”。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雪 实习生邓万钰 武汉报道
加强沿江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助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是进一步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拓展国际经济合作新领域、新渠道的关键。
11月24日,由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管理学院主办,中国(湖北)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中国(江苏)自由贸易试验区研究院、21世纪经济研究院华中分院承办的长江经济带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研讨会在武汉举行,主题为“加强沿江自贸试验区联动,服务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首席研究员张燕生在会上发表主题演讲,他认为,促进沿江省市自由贸易试验区联动发展,为建设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积累新经验、探索新路径,要解决的是新形势下如何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问题。
张燕生表示,当前国际经济竞争与合作主要体现为五“新”,即新外贸、新外资、新外经、新外包以及新外智等。
具体来看,新外贸要解决在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和产业政策升级的新形势下,中国新外贸如何从低成本走向高增值;新外资是在美欧对外投资限制形成更高保护壁垒的条件下,如何留住制造业外资和吸引效率驱动型外资;新外经是为了破解美欧的“回岸制造”、“近岸制造”和“友岸制造”等难题,实施走出去、走进去和融进去、本地化战略突围;新外包是要与世界高技术制造业和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形成相互依存的全球外包新体系;新外智是打造新平台、新业态等引进人才,打造世界大脑。
在上述大环境下,沿江自贸试验区需要结合自身特色拓展国际经济合作的新领域,实现高水平对外开放。
张燕生指出,沿江自贸试验区第一大特色优势是“沿江”,可以打造三大自贸试验区联动的合作圈,分别是长江上游城市群、中游城市群和下游城市群自贸试验区域的合作圈;上中下游城市群内部都市圈之间的合作群以及国内国际双循环合作圈。
第二大特色优势是高效率的自由便利。“自贸试验区在合作圈中重点推动商品、服务、资金、运输、人员和数据的互联互通;推动区域一体化合作,既包括同RCEP地区的区域一体化合作,也包括通过新亚欧大陆桥推动和中亚、南高加索以及西亚地区的合作。”张燕生进一步表示。
沿江自贸试验区的第三大特色优势还在于“试验”。张燕生认为,试验区要先行先试CPTPP(跨太平洋伙伴关系协定)、DEPA(数字经济伙伴关系协定)等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解决其难点、焦点、分歧点和合作点。“其中CPTPP不仅要先行先试新的规则,也包括在新形势下保障经济安全、增进战略互信、开放全方位合作等。”
紧接着,张燕生指出,沿江自贸试验区在推动制度创新、先行先试的过程中,应以打造一流的法治化、国际化营商环境,推动统一大市场落地为抓手。
还需意识到,沿江自贸试验区联动发展是推动高水平对外开放的必要手段。张燕生指出,第一,沿江自贸试验区可以建立定期、不定期的研讨、沟通、互帮互鉴互学机制。第二,长江上中下游自贸区进行合理分工,下游作为龙头,重点是创世界一流;中游是中坚力量,重点是提升内陆经济的国际化;上游是主力,通过西部陆海新通道、中欧班列贯穿新亚欧大陆桥等打造带动西南、中南、西北的新增长点。第三,自贸试验区之间建立利益、责任、命运共同体,从而真正实现共赢联动。
(作者:王雪 编辑:林曦)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