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庞成 广州报道
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正加速改变文化产业生态模式。11月28日至29日,2023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大会(下称“大会”)在广州举行。本次大会以高标准打造新型文化投融资平台为目标,着眼于金融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聚焦生成式元宇宙、数字创意、人工智能三大文化产业发展的前沿领域。
广东是文化大省,也是金融大省。会上,多位受访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金融作为支持文化产业生态的重要一环,“文化+金融”的合作模式将产生裂变效应,破解产业发展难题。近年来,广东在政策支持、服务支撑等多个方面积极探索发力,发挥了金融作为产业“催化剂”的重要作用,期待此次大会的举行进一步加速文化和金融的融合,开辟“文化+金融”高速通道。
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模式亟待转变
产业是经济的筋骨,金融是产业的血脉。
近年来,我国文化金融发展取得了巨大进步,为我国文化发展和文化强国建设作出了积极贡献。
日前,由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等单位编撰发布的《中国文化金融发展报告(2023)》(下称《报告》)指出,近十年来,我国文化金融市场高速增长并极大地推动了文化产业发展。在银行信贷、债券、上市公司融资、私募股权基金市场等各个方面,市场规模都在这十年间实现了飞跃。文化产业贷款余额已经接近万亿元,债券发行规模超过400亿元,上市公司融资和私募股权融资均一度超过千亿元规模。其中,以银行为主体等间接融资体系是文化产业金融支持体系中规模最大、最为成熟稳定的部分。
值得注意的是,《报告》亦指出,从长期看,随着数字文化经济政策的深入实施,以及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等,数字文化产业成为文化产业投融资的主要领域将成为必然趋势。
有业内人士认为,以数字技术为主导的新技术不仅改变了传统的文化产品和服务模式,更改变了文化产业生态模式。 金融支持体系作为产业生态重要的一环需要进行相应调整,传统的文化产业金融支持模式无法应对不断涌现和升级换代的文化科技产生的颠覆性效应,亟待在金融支持模式上有所创新,文化和金融的融合也需加深 。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相较于传统文化产业,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在产品模式、产业链构建、风险控制等方面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因此新兴文化产业的投资逻辑亦有所不同。
向勇表示,传统的文化产业大致可以分成两类型,一类属于资源密集型,例如旅游业等往往与“不可移动”的资源相关的产业。在投资这类产业时,资本更多流向于物理设施的建设、固定资产投资;另一类是劳动密集型,例如表演艺术业。这类产业从研发、创作再到表演都与演职人员的劳动投入密切相关,往往存在不确定因素,投资风险较大。
“以数字技术为代表的新兴文化产业在产品规模化、产业链的拉长性,与传统文化产业有明显不同。”向勇表示,数字文化产品包含数字创意、数字传播、数字分配、数字流通和数字消费等多个环节,而上述环节往往依托于数字技术搭建的平台进行产品的全流程流通,因此对于投资者而言,在市场调研、市场反馈、风险控制方面更具透明性和可预期性。此外,从投资的未来期待的效益来说,数字化产业的想象空间也比传统产业要大得多。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刘佳宁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广东“文化+金融”优势明显。一方面广东文化产业基础好,文化产业起步较早,依托丰厚而独特的文化资源和产业优势,市场潜力巨大,产业数字化趋势明显。另一方面,广东金融发展基础好,有助于为文化产业创新驱动、转型升级注入新动能。
刘佳宁建议,广东应进一步大力优化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的文化产业投融资市场结构,扶持和培育市场化的类金融机构,借助金融科技提升服务的精准度,着力帮助文化企业解决融资难题,支持企业实现创新发展。
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新发展路径
近年来,广东在政策支持、服务体系支持等多个方面积极发力,积极探索金融支持文化产业加“数”发展的新路径。
在政策支持方面,2022年,广东省委、省政府出台《关于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要强化数字赋能、创意驱动,着力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打造数字文化引领地、文化创意新高地、文旅融合示范地,取得新进展新成效。要创新文化产业投融资体制,完善多层次、多元化、多渠道文化金融服务体系。
广东省委、省政府将文化产业纳入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予以重点扶持,制定6个方面20条“文化经济政策包”,逐一推动落实落地;深化“放管服”改革,文化领域省级行政权力事项压减44%,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
在服务体系方面,目前大湾区已经形成了包含资本市场、文化产业基金、风险投资基金、商业银行、民营/个人资本等投资主体的多层次文化企业融资市场,满足从领军企业、高潜力企业到中小企业初创融资的多维度融资需求。
据不完全统计,粤港澳大湾区已经有超过170家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大湾区囊括了香港、深圳和广州三大亚洲乃至世界级的金融中心,坐拥港交所与深交所两大交易所、上百家券商以及上千家投资机构,金融资本体量巨大、活跃度极高。这为大湾区文化产业的投融资,提供了坚实的金融资本支持,为文化产业企业提供宽广的融资空间。
此外,大湾区自2019年至今超过500起一级市场直接融资,多由风险投资基金、文化产业领军企业主导,风险投资基金投资决策效率高、投融资机制成熟规范,是文化产业融资的中坚力量之一。
值得注意的是,近年来,广东积极重视利用文化产业基金撬动资本流动,为满足大湾区文化优势产业融资需求做出重要贡献。据统计,自2015年以来,广东省内由政府及国企发起的文化产业基金已有近十支,这些产业基金多通过整合国资文化企业资源,吸纳成熟的民营资本,发挥“资本+产业”的资源联动作用,已经形成多层级、全产业和主题性基金相结合的产业基金体系。
11月28日下午,大会特别设立文化产业投资基金推介环节。中国文化产业投资母基金、央视融媒体产业投资基金、AIGC中科数智文创产业基金、IDG新文体旅基金、广东省数字创意基金、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6家文化产业投资基金负责人就基金运行情况、投资策略、投资偏好等,面向企业路演。
备受瞩目的是,除了积极为文化企业与投融资机构牵线搭桥,引金融“活水”助力湾区文化企业发展壮大,此次大会还旨在进一步搭建起湾区文化产业投资生态圈——发起建立“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投融资联盟”。
据了解,首批联盟成员为23家机构,涵盖私募股权机构、风险投资机构、证券公司、文化国企,其中不乏中信证券、红杉资本等国内乃至国际知名的投融资机构。该联盟将立足为行业提供投融资咨询、基金设立、股权投资、上市辅导等,努力营造合作共赢和深度协同的行业氛围,为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的投融资发展贡献积极力量。
对于联盟的成立,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院长向勇表示,相较其他行业,文化产业的生产模式与盈利模式存在一定的特殊之处,文化产业的效益评价不仅仅包含经济效益,还应考虑产业的文化效益。因此,探索出的一套结合文化产业实际的投融资评价体系,对推动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有重要意义。“期待联盟在此方面有所探索,为广东乃至全国探索金融助力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先行先试。”向勇说。
(作者:庞成 编辑:李振)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