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许爽 横琴报道
近日,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全面总结2023年经济工作,深刻分析当前经济形势,系统部署2024年经济工作。
此次会议释放了哪些重磅信号?大湾区如何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香港如何发挥好国际金融中心作用,服务实体经济?
在近日举办的第二届高品质消费博览会暨横琴世界湾区论坛上,香港中文大学(深圳)高等金融研究院政策与实践研究所所长、香港国际金融学会主席肖耿围绕上述问题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专访。
肖耿表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明确、清晰,系统地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领域并强调要在各个领域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在国际新变局中,最重要的挑战是在科技领域有所突破并处于前沿地位,而科技创新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比较优势所在。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振市场信心 强调宏观政策步调一致
南方财经:刚刚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4年的经济工作重点作出了重要部署,释放出一系列重磅信号。对此,你有何解读?
肖耿: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释放的信号明确、清晰,系统地将工作重点放在经济领域,强调要在各个领域保持宏观经济政策的一致性。
近几年以来,我们所面临的新冠疫情、中美竞争博弈、地缘政治冲突等非传统、非常规挑战,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实现共同富裕等长期目标,都不在传统宏观经济学的范畴之内,而这些因素对于短期宏观经济环境有强烈的紧缩效应,这需要宏观经济政策层面做足充分对冲。由于此前所遇到的是此前未有的、复杂多变的情况,因此我认为过去做的对冲准备相对不足,导致上述因素影响了企业利润以及居民收入、财富,间接地影响了市场信心。
我认为,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充分剖析了当前所面临的挑战,以更精准的宏观政策聚焦实体经济,在各领域提出了明确的短期与中长期目标,提振信心。特别是强调非经济政策与宏观经济政策保持一致性,在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方面强调要有足够的行动、足够的刺激,但不过分过激。
大湾区发展新质生产力具备比较优势
南方财经: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及,要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特别是以颠覆性技术和前沿技术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发展新质生产力。粤港澳大湾区推动“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中有哪些优势?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肖耿:在新的国际变局中,挑战是在科技领域。不管是新兴产业、气候变化还是大国竞争,都需要我们在科技领域有所突破并处于前沿地位。
而科技创新恰恰是粤港澳大湾区的比较优势,这主要得益于香港在人才吸引、营商环境、开放程度与国际化等领域十分突出,但由于香港自身的空间局限性导致其成本相当高,这意味着香港需要大湾区内地城市的支持以扩展其空间,将香港制度优势与内地空间、产业资源优势相结合,形成1+1大于2的效能,推动大湾区建设成世界级科创枢纽。
南方财经:横琴、前海、南沙、河套等平台在其中会扮演怎样的角色?
肖耿:科技创新的一大特点是大部分创新都会失败,所以一定需要发达的资本市场,特别是股票市场,以分散并吸收风险,而香港恰好拥有全球最发达的股票市场。
20年前,我在香港证监会担任主席顾问和研究部主任的时候提出了很多互联互通的政策,研究如何让内地投资者可以参与红筹股、h股,香港参与内地A股市场投资,现在也已经落实一系列相关政策。现在企业可以在香港上市,上市后实体大部分业务在内地运作,但中间仍然有脱节的部分。金融必须服务于实体经济,所以从这个层面而言,国家有许多国家级试验区将助力港澳融入国家发展战略。
横琴粤澳深度合作区的优势在于“一张白纸”,可以绘出最新最美的蓝图。横琴可以通过港珠澳大桥联通香港,所以横琴不仅要与澳门融合,还必须与香港联通,将香港、澳门优势资源一同融入内地发展。
河套深港科技创新合作区地理条件优越,地处深圳河两岸,是香港和深圳“两城三圈”设想的重要衔接带。根据河套规划,河套目前在深圳一侧实行“二线”实行通道管理,香港一侧实行“一线”口岸管理。如果香港方面也能有“二线”管理的话,深圳河两岸的铁丝网就可以去掉了,对深港合作有巨大推动作用。
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的目标是在服务业上实现深港深度合作。目前,前海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十分健全,但在规则制度等软件方面仍要创新,比如香港机构在前海的监管归属问题。创新的目的在于解决“2选1” 的问题,实现“1+1>2”的效能。制度的创新并不难,在实践过程中我们已经有许多间接的办法,比如“一地两检”“港大深圳医院”“香港中文大学(深圳)”等案例都已经得到充分验证。
南沙自贸区地处大湾区几何中心,其面临的挑战与前海相似,关键在于政策层面的创新。
香港的竞争对手是自身 应思考未来如何服务好实体经济
南方财经:近期,香港市场较为低迷。有国际声音指出,新加坡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正在追赶或者超越香港,你如何看待?作为内地面向国际的窗口,香港与内地经济联系紧密,香港在提升国际循环质量和水平中发挥怎样的作用?
肖耿:香港是中国经济和世界经济的晴雨表,而且通常情况还会放大,原因在于香港作为“超级联系人”,其比较优势是交易成本比较低,所以香港市场的枯荣主要通过交易量来反映。从现有情况来看,世界经济复苏乏力,中国经济仍处于经济恢复和转型升级的关键期,中美关系处于“十字路口”,所以香港现在的数据一定是不好的。
这并非香港的问题,而是反映香港的特点。香港的优势在于其与全球经济、中国经济紧密联系在一起,一旦世界经济、中国经济持续向好,香港市场一定会恢复。
从存量资产而言,香港远高于新加坡。同时,香港背靠祖国,所以我认为香港的竞争对手不是新加坡,而是其自身。香港是全球服务业主导程度最高的经济体之一,如何帮助服务对象解决痛点问题是香港过去成功的重要原因。
过去四五十年,香港帮助国家解决了两大问题,一是资本市场发展问题,二是外商直接投资问题,超过一半的外商直接投资通过香港,而且香港是国家最重要的离岸资产存放地,这是没有改变的。目前,我们观察到的情况是一些外资由于信心不足而离开,这符合资本追逐利润的特征。一旦中国经济回归一定水平,投资回报率提升后,外资自然而然地回流,而这一现象也在最近得到证实,许多欧美、中东地区投资者已经到大湾区考察,包括我前段时间也接待一百多个来自瑞士的投资者团队调研大湾区。
所以,香港不需要为目前统计数字上的变化而担心,而是要思考如何在未来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服务(中国,按购买力GDP计算)。
策划:于晓娜
监制:施诗
责任编辑:李振 梁小婵
记者:许爽
制作:李群
视频拍摄:梁远浩
海报设计:白宇航
新媒体统筹:丁青云 曾婷芳 赖禧 黄达迅
海外运营监制: 黄燕淑
海外运营内容统筹: 黄子豪
海外运营编辑:庄欢 吴婉婕 龙李华 张伟韬
出品: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
(作者:许爽 编辑:李振,萧北)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