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南海四年累计供应产业用地将超2万亩|佛山向“新”力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吴蓉 佛山报道
2024-01-18 15:24

南海在新制造和新业态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突破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吴蓉  实习生李佩、李敏怡   佛山报道

继2023年工业总产值预计突破万亿大关之后,近日南海又对外发布新消息:2024年将新增6000亩产业用地,涵盖佛北战新产业园南海片区、佛山信息装备先进制造业产业园等重点片区。

在此之前,南海已经连续两年保持超6000亩/年的产业用地供应,其中2022年6010亩,2023年6245亩,加上2021年的超2600亩,南海四年将累计提供逾2万亩的产业用地,为发展新质生产力提供土地支撑。

伴随而来的是一批优质项目。截至2023年年底,南海区招商引资连续两年破千亿,工业投资连续两年破历史纪录、总量保持全市第一。单2023年就引进1亿元或1000万美元以上项目121个,签约投资总额1102.27亿元,日均签约额达3.06亿元。在2024年度制造业当家助推南海高质量发展推介会上,又有9个代表性项目与南海区现场签约,涉及投资额210.5亿元,包括总投资超百亿的南海新材料零碳示范园等项目。

中国金融四十人论坛学术顾问、重庆市原市长黄奇帆认为,新质生产力包括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代表的新制造,以高附加值生产性服务业为代表的新服务以及以全球化和数字化为代表的新业态。对照这一解析,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发现,在土地资源的加持下,南海在新制造和新业态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突破,年轻态现代化制造业体系日益清晰。

提升土地资源配置效率

“新质生产力的提出,意味着我国要更快摆脱对传统增长路径的依赖,依靠科技创新驱动产业变革,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在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教授刘俏看来,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一般是两个来源,一是技术进步,二是资源配置效率提升。

于制造业大区南海而言,土地是至关重要的、需要不断提升利用率和产出率的资源。过去多年,南海在工业用地空间规模、空间结构以及配套政策上同时发力,不断拓展发展空间。

据不完全统计,从上世纪90年代的农村土地股份制改革到国家试点的农村“三块地”改革经验,再到在全省率先推出地券、房券、绿券以推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南海一共拿过17个涉及土地改革试点的牌子。

佛山市自然资源局南海分局透露,到如今,南海区工业用地红线已从144平方公里增至190平方公里,占全市42.2%,全市排名第一。仅2022年工业用地现状台账净增约3690亩,2023年上报新增产业项目建设用地4671亩。

从另一组数据也可看出南海坚持“制造业当家”的决心和定力。根据南海区国土空间总体规划,南海区新增城镇建设用地规模88.77平方公里,工业用地占比最高。其中投放工业集聚区内48.98平方公里,占全区总规模55.18%,投放佛北战新产业园39.31平方公里,占全区总规模44.28%;投放佛山市十大创新引领型特色制造业园区20.73平方公里,占全区总规模23.35%。

正如南海区委书记顾耀辉所说“只要是好企业、好项目,来南海就有充足的发展空间”,南海真正实现“把土地交到实业家手里”。

产业用地的持续释放让南海得以放开手脚去拼招商。数据显示,南海区已累计引入百亿项目达12个,超过30个顶尖人才项目(院士项目)。仅2023年招商引资项目中,10亿元或1亿美元以上重大产业项目就有24个,签约投资总额854.74亿元。

2024年南海将以新质生产力为抓手,继续坚守制造业当家,持续强力保障产业发展空间,涵盖7大镇街约90宗超6000亩产业用地。

发展新制造、新业态

解构招商引资成绩单,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南海在新制造和新业态方面已经有了明显突破。

从产业结构重塑来看,南海近年来招商引资的项目涵盖新能源、新一代信息技术、新型生物医药、数控机床、仪器仪表、高端装备、现代物流、预制菜等战新产业,实现了“新制造”数量和质量的双突破。

如今,南海区拥有工业企业超8.2万家,形成千亿产业集群2个,超200亿产业集群14个。特别是在新能源方面,已形成氢能、储能并驾齐驱的良好局面。氢能产业累计汇聚氢能企业超150家,氢能产业累计投资规模超600亿元,达产后产值超1000亿元,形成了较完整的、具有国内自主知识产权的氢能产业链。储能方面,也在全国率先建立起涵盖电源侧、电网侧和用户侧所有储能产业场景的完整新型储能产业链条。粤港澳大湾区最大的储能电站——宝塘储能站正式投运。

新业态方面,2023年全区工业投资、工业技改投资增幅超30%,通过做好招引优质项目、淘汰低效产能、激发链条活力、实施数字领航等工作,进一步提高产业集群质量和区域品牌影响。

具体来看,13个传统产业加快转型升级,重塑传统产业优势。陶瓷、纺织、铝型材等传统龙头企业率先使用零碳燃烧、无水印染、铝基制氢等先进技术,打造零碳工厂,以打造绿色新增长极助推新型工业化。全区新增3家绿色工厂、1家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1家工业产品绿色设计示范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激发产业链条活力。南海成功培育佛山唯一的国家级“数字领航企业”、首个国家级特色专业型工业互联网平台,数字化示范工厂数量实现翻番,累计推动超2400家、超55%以上的规上工业企业实施数字化转型,企业数字化备案投入突破70亿,居全市首位。

2024年,南海区还将集中力量推动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工程,推动至少7个产业集群开展链式转型。

佛山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周紫霄表示,要做到“上下楼”就是“上下游”产业链,仍需继续加大投资和发展力度。希望南海坚持资源要素保障持续发力,把握制造业当家的总体要求,全力优化营商环境。

(作者:吴蓉 编辑:李振)

吴蓉

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常驻佛山,长期关注制造业、消费、外贸、楼市、乡村振兴领域,欢迎沟通交流!邮箱:348475237@qq.com;微信:wr8790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