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码广东蓝色引擎:海洋生产总值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三方面发力打造“海上新广东”|南财观察·广东两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冯玉怡 广州报道
2024-01-23 20:41

从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壮大现代海洋产业、提升海洋生态品质三方面着手,建设海洋强省。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冯玉怡   广州报道

1月23日,广东省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大会听取和审议广东省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政府工作报告最新数据显示,广东海洋生产总值占GDP比重达14%、总量连续29年居全国首位,呈现出广东蓝色引擎动能澎湃、潮头正劲的态势。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关注到,政府工作报告多处披露海洋建设相关内容,并作为2024年工作安排中“重点抓好十二个方面”内容之一单独列出。广东把海洋建设放置如此重要的地位,这在往年政府工作报告中鲜有出现过。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湾区经济与产业规划研究所所长安然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广东此次将海洋建设作为重点工作单独提出,是对广东海洋发展的系统性总结,也是开启“十五五”规划前期的重要战略时点。

安然认为,与其他沿海省份相比,广东有其特殊性,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和面向南海发展方面,需要广东独特的担当,协同广西北部湾、海南自贸港,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发展。广东也深刻领悟和谋划“海上新广东”的战略价值和国家使命,做好“十五五”开篇谋划,为国家今后一阶段塑造开放合作新格局打造广东样板、贡献广东力量。

海洋强省迈出重大步伐

回顾过去一年,广东在海洋牧场、海上新能源、海工装备等产业方面得到长足发展,稳步实现中共广东省委十三届三次全会上提出的“全面推进海洋强省建设,在打造海上新广东上取得新突破,构建科学高效的海洋经济发展格局”。

2023年,广东新开工现代化海洋牧场项目40个、总投资超120亿元,潮州饶平花鲈鱼种苗培育填补省内空白,全国首个风渔融合智能化养殖平台阳江“明渔一号”正式投产。风电整机制造年产能约1000台(套),新增海上风电装机规模超200万千瓦、总量突破1000万千瓦。推动海工装备集聚发展,全球首艘具有自主航行功能和远程遥控功能的智能型海洋科考船“珠海云”号交付使用。建立涉海项目审批联动机制,实现“拿海即开工”。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留意到,在打造“海上新广东”的路径上,广东在涉海基础设施、海洋科技等“硬实力”的强支撑下,一批海洋牧场等现代海洋产业实现“质”“量”齐升。

尤为值得注意的是,广东大力推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去年出台《关于加快海洋渔业转型升级促进现代化海洋牧场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措施》,即“海洋牧场17条”等措施,正在为各沿海城市拓展深远海利用空间带来新机遇。

以阳江为例,目前阳江成为国内首个规划建设的风电城,基本形成集风力开发、装备制造、港口服务与施工安装、研发设计、检测认证、运维管理、综合服务于一体的全产业链生态体系。

在“黄金内湾”,广深珠等珠三角核心区城市依托海洋科创基础,集聚带动海洋电子信息、海洋生物医药、海洋高端装备制造等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在当地的快速发展。

而在沿海经济带东西两翼城市,茂名、揭阳等城市依托自然资源条件和土地空间优势布局特色赛道,广东进军绿色石化产业,布局海洋新能源;湛江、阳江、汕头、潮州等则发展规模化、集约化的近海和深远海养殖。一张既协同并进又错位发展的广东海上风电产业链发展图景渐趋完整。

重点围绕三方面打造海洋强省

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分别从海洋经济发展格局、现代化海洋产业、海洋生态品质三方面,提出“坚持向海而兴、向海图强,全面建设海洋强省,打造海上新广东”。

在优化海洋经济发展格局方面,提出出台省海岸带及海洋空间规划,完善港航基础设施,加快汕头港、湛江港、揭阳港等疏港铁路建设,推进琼州海峡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强化港产城整体布局,高标准规划打造环珠江口100公里“黄金内湾”。同时,要统筹优化全省港口资源、促进协同发展,把14个沿海城市的“蓝色动力”充分激发出来。

蓝色经济是难得的增量经济,具有很大的潜力空间,尤其是近年来随着深海养殖、清洁能源等新兴技术的日益成熟,产业也到了规模化开发的节点,向海洋进军适逢其时。

中交四航院副总规划师、港产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姚苑平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港口是海陆的门户,海洋开发的基点。港产城的深度融合发展,既是带动区域发展的“效率”组合,更是服务海洋开发的“综合”基地。港产城整体布局与海洋开发能相互支撑、相互促进。他建议,统筹利用好沿海港口资源,大力发展临港经济,吸引优势海洋产业集聚,激发沿海港口城市的“蓝色动力”。

在加快壮大现代海洋产业方面,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聚力打造海洋清洁能源、海洋船舶与海工装备等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阳江青洲、汕头勒门、汕尾红海湾等海上风电项目建设,新增装机规模200万千瓦。加快深圳LNG应急调峰站、珠海LNG扩建项目二期、惠州LNG接收站等建设。坚持“疏近用远、生态发展”,建设海上牧场、“蓝色粮仓”,大力发展深远海养殖和智慧渔业。

在提升海洋生态品质方面,则提出推进海洋生态保护修复“五大工程”,强化岸线精细管控和生态修复,加快建设万亩级红树林示范区。 

整体发展格局、现代海洋产业和海洋生态品质是推动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三个方面,安然认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体系还需要包括海洋科技高质量、海洋产业高质量、海洋城市高质量、海洋生态高质量、海洋治理高质量发展等方面内容。

此外,政府工作报告还提及,“在新型储能与新能源、海洋科技等领域布局一批重大专项旗舰项目”。

安然建议,可以通过构建海洋新场景,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四链”深度融合,重点聚焦陆域优势产业下海,依托链主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专精特新企业,重点布局电子信息(数字经济)、新能源船舶(电、氢)产业链优势环节。

(作者:冯玉怡 编辑:喻淑琴,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