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超长期特别国债有助于提升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解码政府工作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易妍君 广州报道
2024-03-06 13:33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妍君 广州报道

2024年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代表国务院,向十四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作政府工作报告。

报告回顾了2023年的工作,并提出了2024年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要求和政策取向。

华福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燕翔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谈到,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有两大亮点值得关注:一是财政政策方面,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

二是货币政策方面,与2023年相比,“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从“精准有力”的表述转变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整体取向更加强调“灵活适度”和“有效”。

燕翔认为,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从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具体部署来看,未来将从三个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两大亮点

《21世纪》:与2023年相比,今年政府工作报告对全年经济工作的部署新增了哪些亮点?

燕翔:总体来看,《政府工作报告》提出,2024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为5%左右,与2023年保持一致。在这个基础上,城镇新增就业1200万人以上(去年是左右),城镇调查失业率5.5%左右;居民消费价格涨幅3%左右;居民收入增长与经济增长基本同步;国际收支保持基本平衡;粮食产量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耗降低2.5%左右,生态环境质量稳定改善。

特别值得提出的是,财政政策方面,提出了为系统解决强国建设、民族复兴进程中一些重大项目建设的资金问题,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的发行可以提供更为稳定的资金来源,不仅有助于提升我国财政政策的可持续性,也是我国未来长远发展所需要的重要财政工具。同时,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比上年增加1000亿元。

货币政策方面,与2023年相比,“稳健的货币政策”的总基调从“精准有力”的表述转变为“灵活适度、精准有效”,整体取向更加强调“灵活适度”和“有效”。“灵活”代表着货币政策根据不同的宏观背景灵活调整,积极适应不同宏观环境的变化,在稳增长、扩内需、巩固经济恢复基础的背景下将偏向宽松,“适度”则代表着货币政策的力度合适,大概率不会搞“大水漫灌”。

《21世纪》:如何看待“2024年经济增长预期目标为5%左右”?

燕翔:将2024年全年经济增长目标定在5%左右,意义重大。

一是有助于稳定市场预期,提振市场信心。当前我国经济增长仍然面临着来自国内外的较大的不确定性,外部因素看,2024年是选举大年,全球政治经济风险加剧,国际形势复杂严峻,内部因素看,国内经济仍然存在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等风险隐患。政府工作报告将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为5%左右,与2023年保持一致,无疑给市场传递出了稳增长的积极信号,有助于稳定预期、提振信心。

二是今年的发展目标也综合考虑了促进就业增收、防范化解风险等需要,同时有助于实现2035年远景目标。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到2035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要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要实现这个目标,就要求我国经济保持持续稳定健康的增长。

从三方面推动发展新质生产力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到的第一项工作任务为: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

燕翔: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新引擎、以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为载体,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新型生产力。这一重大理念的提出,具有深刻的时代背景,对中国经济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大的指导意义。

当前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升级、增长动力转换,在生产力数量之外,更对生产力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新质生产力是以科技创新为经济增长引擎、实现经济增长动能新旧转换、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的生产力。新质生产力突破传统经济增长模式,是新形态的生产力类型,能够有效释放高质量发展的新动力,是生产力理论和实践发展的一次跃迁。

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要高度重视科技创新。从理论模型来看,当人口红利逐步减少以及人均资本积累达到稳态后,无论从劳动力还是资本看,依靠资源要素投入推动经济增长的方式都很难行得通。经济进一步发展只能依靠全要素生产率,而提升全要素生产率最核心的方式就是科技创新。新质生产力以科技创新为第一动力,推动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加快科技成果转换和产业化,形成现实生产力,是高质量发展阶段的经济增长新动力。

《21世纪》:围绕“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政府工作报告重点作了哪些部署?这些政策可能带来哪些影响?

燕翔: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离不开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产业是经济之本,是生产力变革发展的具体落地载体,新质生产力的形成依靠整合科技创新资源,引领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等新产业。

充分发挥创新主导作用,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提高全要素生产率。从本次《政府工作报告》具体部署来看,未来将从三个方面发展新质生产力:一是推动产业链供应链优化升级。二是积极培育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三是深入推进数字经济创新发展。

可能的影响包括:加快我国传统行业的产业升级进程;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培育发展,将助力我国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取得强有力的科技创新竞争力,把握住历史机遇;为经济增长赋能,助力经济高质量发展;供给创造需求,丰富人民群众的生活,为人民生活创造便利;有助于提升社会治理的现代化水平。

(作者:易妍君 编辑:姜诗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