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毕马威中国咨询首席战略官蔡伟:5%左右的GDP增速目标具有挑战性,应聚焦“三驾马车”协同发展|解码政府工作报告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梓桐
2024-03-06 22:19

现代化产业体系和人才支持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基础。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张梓桐 北京报道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提到对2024年经济增长目标设定在5%左右,强调今年我国发展面临的环境仍是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事实上,回顾2023年,尽管我国经济运行面临多重外部压力和内部挑战,但整体态势回升向好。工业生产稳步复苏,接触型、聚集型服务业显著改善,外贸结构持续优化。

但与此同时,这一过程依然面临诸多挑战,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业产能过剩,社会预期偏弱,国际循环存在干扰。

在稳定经济社会环境的基础上,我国如何进一步推动高质量发展?在积极进取的改革中又将怎样进一步巩固经济增长态势?

近日,21世纪经济报道对毕马威中国咨询首席战略官蔡伟进行了专访,在他看来,今年的“5%左右”的增速目标与去年保持一致,但实施起来将更具有挑战性,需要政策聚焦发力。消费、投资和出口“三驾马车”协同发展是经济稳步复苏的关键。

现代化产业与人才支持

《21世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推进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并将其放在今年工作任务的首要位置。这意味着什么?

蔡伟: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是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当前的信息技术革命是一个全新的创新浪潮,一个经济体想要延续经济增长,必须要不断开拓新技术,催生新产业,发展新质生产力,进而提高全要素生产率,增强全球竞争力。

随着科技创新在我国蓬勃发展,必将催生出更多的产业创新,企业则是技术应用产生新动能这一过程中的重要载体。推动“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发展“新质生产力”,能够助力我国企业在全球产业结构调整中制胜新赛道。此外,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发展,赋能产业创新,将引领我国现代化产业体系建设,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21世纪》: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强化高质量发展的基础支撑”,你认为这背后有怎样的内涵?

蔡伟:人才是创新的根本,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基础支撑。近年来,随着人才强国战略深入实施,我国人口素质、人口受教育程度不断提升。2023年,我国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超2.5亿人。16—59岁劳动年龄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达11.05年,比2010年的9.7年提高1.35年。人口红利正在向人才红利转换,支撑经济高质量发展。

与此同时,二十大报告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创新是第一动力,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

因此,本次《报告》进一步强调教育、科技、人才的统筹推进,国家、企业、人才的协同创新。强化国家战略引导和支持作用,推进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强化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深化产学研用结合,激发人才创新活力。未来政府将继续加强高质量教育体系建设,大力发展数字教育,全方位培养用好人才,促进人才区域合理布局和协调发展。

着力扩大内需,统筹区域发展

《21世纪》:今年《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推动经济实现良性循环”,你认为这背后的实现路径有哪些?哪些领域有望成为消费行业的“新动能”?

蔡伟:《报告》提出要着力扩大国内需求。在消费方面,从增加收入、优化供给、减少限制性措施等方面综合施策,激发消费潜能,促进消费稳定增长。消费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对经济发展起着基础性作用。2023年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82.5%,拉动GDP增长4.3个百分点

整体上,大宗消费、生活服务消费依然是重点发力方向。部分省市已推出补贴政策,促进新能源汽车、绿色智能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也有很多省市出台措施,完善消费场景配套设施,培育壮大文娱旅游、体育赛事等服务消费,帮助消费复苏。值得注意的是,为促进房地产消费,一些省市推动房地产销售与相关的装修装饰、家电销售等联动,以激发刚性、改善性住房群体的购房需求。今年3月1日国常会审议通过《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积极开展汽车、家电等消费品以旧换新,形成更新换代规模效应。随着居民收入和市场预期逐步改善,消费将继续支撑经济增长。

在投资方面,《报告》提出要积极扩大有效投资。发挥好政府投资的带动放大效应。今年拟安排地方政府专项债券3.9万亿元,较上年两会目标提高1000亿元,并将从今年开始拟连续几年发行超长期特别国债,专项用于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今年先发行1万亿元。加快实施“十四五”规划重大工程项目,合理扩大地方政府专项债券投向领域和用作资本金范围。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

开年以来,随着各地方重大项目陆续开工,基建和制造业投资正在有效释放。特别国债、提前批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落地,将继续拉动基础设施投资,以支撑经济稳增长。从项目支持方向来看,建筑和市政基础设施领域设备、交通运输设备、教育医疗设备等大规模设备更新,交通枢纽、水利、“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建设、减灾救灾等传统基建,以及5G基站、算力基础设施、新能源、储能、绿色基建等新基建将是政府支持重点。

《21世纪》:2023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已达到66.2%,提前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的65%。但与此同时,我国城镇化还有很大发展提升空间。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大力优化经济布局”,你认为这对我国实现高质量的城市化进程有何助益?

蔡伟:完善城镇化空间布局,推动城市群一体化发展,是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抓手。《报告》提出要把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各类要素双向流动,形成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以县城为载体,发展多梯度的城市群和都市圈,能够显著提升如自然资源、土地、劳动力等生产要素的使用效率,避免要素和资源过度向大城市集中,促进人口、产业合理分布,推动城乡融合。

中国地域广阔,各个区域板块具备各自的比较优势,呈现出差异化的发展路径。《报告》提出要充分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按照主体功能定位,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优化重大生产力布局,加强国家战略腹地建设。在新发展格局下,推动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有利于打通资本、劳动、技术、数据等要素在区域间流动的梗阻,实现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推动形成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并为企业带来更多投资发展机遇。此外,《报告》指出要继续稳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打造宜居、智慧、韧性城市。大力发展海洋经济,建设海洋强国。

扩大高水平开放,统筹发展与安全

《21世纪》:政府工作报告提出,主动对接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我国在制度型开放方面取得了哪些成效?下一步的着力点在哪里?

蔡伟:去年全球经济增速放慢,外需明显走弱,对我国出口带来一定的压力,但我国外贸发展依然存在结构性亮点,支撑出口保持一定韧性。一方面,随着我国制造业逐步向高端制造和装备制造转化,出口商品结构不断优化。中国制造“新三样”——电动载人汽车、锂离子蓄电池和太阳能蓄电池,2023年合计出口首次突破万亿元,比上年增长29.9%。另一方面,“一带一路”建设和RCEP有利于区域贸易发展,中国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贸易增长势头良好。

过去一年,我国高水平制度型开放稳步推进,比如,推动上海自贸试验区全面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促进自贸试验区的跨境货物和资本流动等。此次《报告》指出要进一步培育外贸新动能,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放宽电信、医疗等服务业市场准入等措施,也展示了我国将进一步推动产业升级,坚持扩大开放的决心和信心。

《21世纪》: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有效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在你看来,前述“重点领域”主要包含哪些行业?化解风险的具体路径又有哪些?

蔡伟: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依然是今年重点经济工作任务之一,需重点关注房地产、地方债务、中小金融机构等风险,维护经济金融大局稳定。

金融风险方面,《报告》强调稳妥推进一些地方的中小金融机构风险处置。严厉打击非法金融活动。健全金融监管体制,提高金融风险防控能力。房地产方面,《报告》指出要优化房地产政策,对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要一视同仁给予支持,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完善商品房相关基础性制度,满足居民刚性住房需求和多样化改善性住房需求。地方政府债务风险方面,《报告》要求妥善化解存量债务风险、严防新增债务风险。建立同高质量发展相适应的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完善全口径地方债务监测监管体系,分类推进地方融资平台转型。

去年下半年中央提出要有效防范化解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2023年10月,特殊再融资债重启发行用于偿还存量债务,截至2月末,地方共发行了约1.42万亿元特殊再融资债券。此外,金融机构实施展期降息,贷款置换等方式化解地方债务。经过各方面协同努力,地方债务风险得到整体缓解。预计后续政府将继续强化财政、金融等配套政策支持,合理降低债务成本、优化期限结构,进一步推动一揽子化债方案落地见效。同时政府将加快建立政府债务管理机制,在高质量发展中逐步化解地方债务风险。

此次《报告》提出要加大保障性住房建设和供给。我们看到,抵押补充贷款(PSL)于2023年12月起再次向政策性银行提供资金, 截至2024年1月末,共提供贷款5000亿元,重点支持保障性住房、城中村改造和“平急两用”公共基础设施“三大工程”建设。后续各金融机构将继续用好“三支箭”,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的合理融资需求,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助力经济稳增长。

(作者:张梓桐 编辑:骆一帆)

张梓桐向TA提问

21上海中心记者

关注大科技,欢迎交流。联系方式:18902071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