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柳宁馨 北京报道
3月8日,全国人大常委会工作报告提出,制定民营经济促进法。3月5日,国务院总理李强作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坚定不移深化改革,增强发展内生动力。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激发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国有企业、民营企业、外资企业都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力量。要不断完善落实 “两个毫不动摇”的体制机制,为各类所有制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竞相发展的良好环境。
(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围绕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民营经济的表述,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了浙江大学民营经济研究中心理事长、金融研究院院长史晋川。在他看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更强有力的法律保障,也需要支持多种类型创新的包容环境。
立法保障民营经济发展
两会期间,不少代表委员热议民营经济促进法立法工作。例如,民建中央拟提交的《关于尽快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提案建议,全国人大常委会应将《民营经济促进法》作为重大立法、应急立法列入2024年度立法计划,并争取在2024—2025年正式制定出台。
在史晋川看来,中国民营经济发展需要更强有力法律保障,未来需要加紧出台民营经济促进法,也应当随着经济改革发展,继续修改宪法中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表述。
“随着经济改革发展,未来宪法中有关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的地位、作用、发展的表述差异性要尽可能缩小,进一步强化民营经济的宪法地位,可以为我们制定其他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法律条文提供更好的上位法支撑。”史晋川说。
政府工作报告列出了2024年重点工作规划,将全面落实促进民营经济发展壮大的意见及配套举措,进一步解决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提高民营企业贷款占比、扩大发债融资规模,加强对个体工商户分类帮扶支持。
史晋川认为,要鼓励支持民营企业多种形式的创新,尤其为企业的体制机制创新提供更包容的环境,要全面地看待民营企业的创新,正确地对待民营企业的创新。
“中国民营企业的创新,既包括了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也包括了两种类型的体制机制创新。”史晋川表示,一方面是民营企业自身的公司治理、经营方式、组织结构等的创新,另一方面在技术创新和商业模式创新当中,民营企业可能会触及到一些现有的市场监管等,应该要“先立后破”,对企业的各类创新更加宽容和包容。
同时根据政府工作报告规划,2024年我国将实施降低物流成本行动,健全防范化解拖欠企业账款长效机制,坚决查处乱收费、乱罚款、乱摊派。这也将为民营企业发展进一步优化环境。
民营经济发达地区率先探索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着力稳定和扩大民间投资,落实和完善支持政策,实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鼓励民间资本参与重大项目建设。进一步拆除各种藩篱,在更多领域让民间投资进得来、能发展、有作为。
史晋川认为,想要全面看待民营企业的创新,正确对待民营企业的各种创新行为,首先要在准入方面拆除各种藩篱,让企业更好地市场准入,其次,在市场准入之后,要让民营企业发挥创新精神,更好地经营。
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积极支持企业家专注创新发展、敢干敢闯敢投、踏踏实实把企业办好。
3月6日下午,浙江代表团开放日上,浙江省委书记易炼红提到,当前浙江发展面临着新的成长烦恼,进入了又一个爬坡过坎的关键期,“最大的坡、最大的坎就是科技创新。”
易炼红表示,当前面对市场需求不足,内外竞争激烈等各种困难挑战。浙江的企业家要挺身而出,敢于突围突破,敢于创新创造,善于化危为机。
在史晋川看来,随着国家为民营企业的创新提供更多的空间,真正地包容鼓励支持企业的各类创新,区域自然而然就会产生民营企业干事创业的活力。
“在民营经济比较发达的地区,可能会率先摆脱一些原有的旧的体制机制的束缚,较早地形成相对比较良好的预期、恢复信心,敢为人先,来进行各种各样的探索和创新。”史晋川说。
以浙江为例,当前浙江的不少民营企业正在积极“走出去”,拓展产业链全球布局。例如,2016年,阿里巴巴收购Lazada,这是一家总部设于新加坡的东南亚头部电商企业,随着阿里全面进入、多轮注资,Lazada不断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也承接了阿里巴巴的技术和人才资源,阿里巴巴也在东南亚加大市场开拓。
“只要给民营企业足够的法律保障,真正鼓励创新并提供开放包容的发展环境,浙江民营企业,尤其是互联网头部企业会自发地做更多的事情,重塑平台经济在国际的竞争力。”史晋川说。
(作者:柳宁馨 编辑:陈洁)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