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对话丨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市长吴晓晖:迈过4000亿大关,靠这三张牌继续“狂飙”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丁莉 北京报道
2024-03-11 21:44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丁莉  北京报道

去年初,《狂飙》的拍摄让江门这座珠三角城市火了一把;而实际上,连续多年,江门经济一直在“狂飙”:“十四五”以来其GDP年均增长5.7%,始终走在全省前列。去年,建市40年之际,江门的GDP更是迈过4000亿元大关。

作为传统工业大市,新一轮发展浪潮中,江门新质生产力的来源在哪里?如何破解长期困扰高质量发展的“城乡区域不平衡”问题?

两会期间,全国人大代表、江门市委副书记、市长吴晓晖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讲述了“江门经验”。她认为,产业是重要支撑,尤其是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速达到8.1%,这背后江门一靠产业“链”出新动能,二靠园区打造“强磁场”,而除产业支撑外,江门还要打好城乡融合发展、文旅影视牌。

打造有江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

南方财经:过去一年,江门高质量发展取得了不少成绩。结合你的工作情况,该如何理解新质生产力?

吴晓晖:新质生产力已经在实践中形成并展示出了对高质量发展的强劲推动力和支撑力,江门过去三年能克服疫情的影响,保持经济平稳健康发展,靠的就是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培育新质生产力。

过去一年,我们的经济总量成功迈上四千亿元的台阶,产业是重要支撑。以工业、建筑业、现代农业、文旅业为“四梁八柱”,具有江门特色的现代化产业体系已经形成了。近年来,江门规上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8.1%、建筑业总产值年均增长15.2%、农林牧渔业总产值年均增长8.7%,有力支撑了经济大盘之稳。

为给新质生产力提供良好的营商环境,我们持续深化流程再造,在市场准入、公平竞争、社会信用、知识产权保护等实施集成式改革,推动各类先进优质生产要素向发展新质生产力顺畅流动,获评全国营商环境进步最明显的五个地级市之一。

在金融方面,“政银保”“邑科贷”“侨都质量贷”等特色金融产品也在协同发力,去年制造业贷款余额突破千亿元。其中,中长期贷款增长48.9%,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这也是对企业“好点、再好一点、更好一点”理念的践行。

南方财经:具体在制造业领域,江门是如何培育和发展新质生产力的?

吴晓晖:江门市工业迈上新台阶,一方面靠产业“链”出新动能,在推动现代农业与食品、现代轻工纺织、先进材料等三大超千亿传统优势产业集群转型升级的同时,又加快新能源、新一代电子信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进军千亿目标,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

去年,江门先进制造业增加值增长7.7%,高于规上工业增速;先进制造业投资增长23.1%、技改投资增长近3成;“专精特新”企业数量达713家,今年将力争突破1000家;这些增量都符合新质生产力的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

在产业发展中,我们通过“链长制”推动生产要素创新性配置,工业投资连续三年增量超百亿、去年总量突破千亿大关,招商项目总投资年均增长近300亿元、制造业占8成;新投产入库企业136家,全省第一,对规上工业增长贡献率达28%。

另一方面,我们靠园区打造“强磁场”,把优质资源投向园区,推动江门大型产业集聚区加快建设,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成为大湾区唯一的省重点主平台。

城乡融合是促进投资和消费的重要抓手

南方财经:长期以来,区域发展不平衡是广东高质量发展的一大难题。江门是否也面临着相关挑战?对此,江门是如何应对的?

吴晓晖:城乡区域协调发展中蕴藏着经济增长巨大的结构性潜能。事实上,东西部区域发展一直是江门发展的痛点,西部台开恩三市占全市土地面积约7成,但产生的GDP却只占3成左右。

对此,近年来,我们也在学习浙江等省份的“千万工程”经验,推进“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引导各县锚定产业主攻方向,积极承接珠三角产业有序转移,将近6成新增债券投向园区建设,以县域经济打造新的增长引擎。

去年,江门承接产业有序转移主平台承接项目84个、总投资247亿元;与深圳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与中山开展产业对口协作,一批合作项目顺利落地。

“十四五”以来,我市东部的新会区成为全市首个GDP千亿强区,而台山、开平、恩平GDP年均增长6.1%、5.5%、5.3%,其中继台山在2021年GDP突破500亿元后,开平于去年也突破500亿元大关。县域经济全面增长,发展也更趋协调。

此外,我们“把镇当县城干”,去年7个镇街入选全国千强镇,10个镇街GDP超100亿元、24个镇街超50亿元。接下来,我们还将重点推动新会大泽与司前、台山大江与水步、开平水口与月山、鹤山共和与址山等八个工业重镇联动发展,围绕“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全省城镇区域一体化发展试验区”发展定位,以2024至2026年三年为期,推动八镇发展为我市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引擎。

在乡村板块,我们用产业链的思维发展农业,推动农业“接二连三”。去年,陈皮、大米等六大特色优势农业产业链总产值达695.5亿元,增长30.3%,三年翻了一番;渔港经济区也在顺利推进,带来了乡村旅游、休闲度假等新业态。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展现出蓬勃的潜力,5成以上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超100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5.6%,城乡居民收入比缩小至1.83∶1。

从江门的实践看,城乡融合和区域协调发展是扩大投资、增加消费的重要抓手,通过挖掘其中的有效投资和需求,将有利于巩固增强经济回升向好态势;通过优化城乡区域经济布局,提高生产要素的空间配置效率与质量,将对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起到支撑作用,也为大规模创新发展创造条件,增强区域发展的内生动力。

在江门只要架起摄像机就能拍大片

南方财经:随着《狂飙》等影视作品出圈,江门吸引越来越多游客。江门为什么总能“出圈”?接下来,江门有无考虑通过出台一些政策鼓励短视频或影视创作公司在江门落地发展?

吴晓晖:江门影视文化积淀丰厚,被誉为大湾区的“天然摄影棚”“影视明星之乡”。江门的“山、河、湖、海”等自然景观一应俱全,青山绿水、温泉海岛、优美海岸线,也是影视作品取景的优质资源。

作为中国侨都,江门保留着众多融合中西建筑风格的历史建筑和历史文化街区,比如广东唯一的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保存完整的长堤骑楼街、台城骑楼街、水步骑楼街,有星罗棋布的侨圩洋楼,还有遍布全市各地各历史时期的工业遗址、年代建筑。

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在江门,只要架起摄像机就能开拍大片。截至目前,《甜蜜的事业》《让子弹飞》《一代宗师》《风雪西关》等100多部作品在江门拍摄。

同时,江门还孕育出中国著名电影技术专家及导演司徒慧敏、中国有声电影开拓者关文清、中国电影先驱黎明伟、中国“电影皇后”胡蝶等名家。据不完全统计,祖籍江门五邑地区的港澳影视娱乐明星有130多位,包括刘德华、梁朝伟、周润发等,他们有的深入参与推动中国电影发展进程,有的创作主演了深受观众喜爱的电影佳作,有的冲出中国走向世界,形成了影视高质量发展不可复制的文化优势。

我相信,在这些资源的加持下,江门一定是未来可期的影视制作梦工场。因此,我们十分重视和支持影视产业发展,去年印发了《江门市关于促进影视产业繁荣发展的意见》等相关文件,成立了江门市影视拍摄协调小组,协调解决全市影视拍摄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为影视拍摄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保障,全面促进影视产业繁荣发展。

接下来,我们将继续梳理江门影视资源优势,保护好侨乡特色建筑群、文化街区等场景,加大宣传推介力度,整合吸纳税务、金融等现有优惠政策,为优质短视频或影视公司、创作公司在江门落地发展提供“保姆式”落地服务。

南方财经:新一年,江门如何彰显更大担当与作为?

吴晓晖:江门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通江达海、承东启西,区位优势十分明显。随着深中通道、黄茅海跨海大桥等连接珠江口东西两岸的大型跨江跨海通道即将建成,江门开始迎来“大桥经济”的窗口期和黄金期。江门将立足“湾区所向、港澳所需、江门所能”,助力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发展最好的世界级湾区。

例如,江门将与深圳高标准规划建设深江经济合作区启动区,在交通互联、产业协同、园区共建、航空物流等领域融合发展,支持企业在深圳建设“反向飞地”。主动承接大湾区其他城市的产业转移,推进以市场为主导的合作新模式。

(作者:丁莉 编辑:吴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