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报里的中国经济丨“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首份年报揭晓,扫地机器人、猫砂机等业务实现高增长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赵云帆 报道
3月28日晚间,“人形机器人第一股”优必选披露了上市后的首份财务报告。
报告显示,2023财年,优必选(09880.HK)实现全年总收入10.55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4.7%;经调整EBITDA亏损5.15亿元人民币,相比上一年度进一步收窄。
疑似受此影响,优必选日内收涨17.57%,市值再度超过900亿港元。
从业务分项来看,“人形机器人第一股”的2023年,反而着眼消费端与工业端两大传统机器人应用场景的商业化变现,两项业务均实现增长。同时,“非标”类的人形机器人制造均因交付问题,尚未确认收入导致部分业务同比下滑。
优必选方面还表示,未来致力于重点投入具身智能领域,包括将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智能化程度以及作业能力;提示以多模态感知和大模型技术为基础的全方位智慧感知能力,从而形成端到端的完整具身智能人形机器人能力。
变现类机器人业务提升
作为人形机器人第一股,公司的首份年报,透出公司较为广泛的商业化探索意图。
财报显示,优必选当前业务主要包括教育、物流、消费与其他行业定制机器人及解决方案业务。
教育方面,优必选2023年实现3.474亿人民币营业收入,占比总收入32.9%。与去年相比,教育板块收入同比降32.8%。该公司指出,2023年已中标或已签约的部分项目年底尚未完成交付和验收,从而导致收入减少。
据悉,该公司主要包括寓教于乐类产品Creland、模块化机器人UGOT和uKit积木编程机器人。
其次,其他行业定制类机器人实现营业收入6620万元,同比下降24.5%,其原因依旧来自于交付问题。其他定制类机器人所涉行业包括会展迎宾,酒店配送,康养等,其中公司广为人知的,进入蔚来汽车厂房“打工”的等身智能人形机器人Walk S也在该项业务分项之下。
教育和“非标”机器人为优必选的传统业务,可复制性偏弱,偶然性较大。除上述两大业务之外,2023年的优必选在商业化领域似乎更偏向落地,并瞄准了包括扫地机器人、工业移动机器人等传统机器人应用领域的变现模式。
其中,物流板块2023年实现营业收入3.897亿元人民币,同比提升47%。该部分主要包括导向机器人AGV、自主移动机器人ARM或者无人物流车等。
其次为消费类机器人,包括猫砂机和扫地机器人等,该部分业务获得2.536亿人民币的年度收入和91.5%的同比增速,为业务增速最快的产品分项。
投入研发仍是重点
作为人形机器人变革迭代,具身智能逐渐成为关键词的2023年,真正具备意义的数字,“藏”在了公司的研发投入之中。
数据显示,2023年,优必选研发投入达4.9亿元,同比增长14.5%,占同期总营业收入的46.4%。
研发内容方面,公司年报透露其包括运动控制,“端到端”的人形机器人步态规划算法;高集成的大推力直线伺服驱动器;自研的USLAM定位导航系统;研究多模态大模型技术在机器人感知交互并应用于决策和作业等。
对此,业内人士指出,当前人形机器人的发展仍然处在早期阶段,大部分人形机器人受限于运动算法,“端到端”人工智能感知和执行能力的限制,并不能真正意义上实现商业化落地。因此短期关注人形机器人相关业务的收入意义并不大。
此前市场人士普遍预期,人形机器人量产时间要到2030年以后。高盛则给出更乐观的估计,人形机器人消费者端的应用时间将提早到2028年,而制造业领域的应用时间在2024年就将开始。到2035年,人形机器人的市场规模有望达到350亿美元。
在落地产品方面,公司移动物流车Chitu,旋风强吸扫地机器人,第二代猫砂机器人作为公司发布新品在2023年落地,并形成相当比例的收入。
展望未来,优必选在财报中特别提到公司将以机器人具身智能研发作为下一阶段的业务重点。
“首先,持续投入人形机器人的软硬件研发,提升人形机器人的运动能力、智能化程度以及作业能力;其次,将多模态感知和大模型技术作为重要战略,通过对激光、图像、视频、语音和文本等的多模态信号进行融合处理和分析,提升机器人的感知能力;再次,研究具身智能技术,提升机器人的物理世界交互、操作和学习能力,让机器人可以自主执行复杂任务甚至陌生任务。”优必选在财报中谈及未来重点时指出。
(作者:赵云帆 编辑:朱益民)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