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产力从海上来 南山三“千”入深蓝丨新潮涌动看南山①

深圳观察欧雪 2024-04-10 20:07

编者按:南山作为大湾区海洋经济第一梯队,也迎来“蓝色”新征程。这里的邮轮母港已近接待3千万的游客,4600多家涉海企业和45个创新载体集聚,正在形成千亿级的海洋经济集聚区。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欧雪 深圳报道

40多年前,蛇口街道的渔一村曾是全国著名的渔业“红旗标兵村”,彼时捕捞业是蛇口最重要的支柱产业。

从近海捕捞到海洋经济,蛇口见证了南山区和深圳全市海洋产业的起步与腾飞。

“南山区是深圳海洋经济的领头羊、基本盘,具有产业科技的内生动力,是海洋新质生产力的集中代表。”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前海分院副院长、可持续发展与海洋经济研究所所长胡振宇称。

向海洋要生产力,如今南山海洋经济中的“新”与“质”都格外突出。

目前,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占深圳的79%,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占70%、海洋信息服务业占62%,海洋教育占56%。

同时,在先发优势、大企业聚集优势、高新技术优势叠加之下,南山区海洋经济产业增加值已连续多年居深圳市第一,去年更是占比八成以上。

邮轮靠泊,千万游客纷至沓来

3月23日18时许,近1500名国际游客从首次靠泊在深圳招商蛇口邮轮母港的“和平之船”环球邮轮太平洋世界号上岸,开启深圳人文景观及美食之旅。

“和平之船”环球邮轮具有联合国特别咨商地位,从1990年起,它致力开展环球邮轮航线。这是该邮轮首次访问深圳南山,为邮轮复航后首艘访问广东的国际邮轮,深圳也是该邮轮2024年环球航线唯一到访的中国港口。

去年9月,交通运输部办公厅发布通知称,在上海、深圳邮轮港口试点恢复国际邮轮运输的基础上,全面恢复进出我国境内邮轮港口的国际邮轮运输。

大型邮轮与大型液化天然气(LNG)运输船、航空母舰并称为造船工业“皇冠上的明珠”,是体现一个国家工业实力和科技水平的标志性工程。尤其是,隶属海洋旅游业的邮轮设计、建造和运营难度极高,是构建高质量、高水平的本土海洋产业生态的核心牵引力。

“皇冠上的明珠”靠泊南山,也从这里出海。

今年夏天,亚洲吨位最大、技术最为先进的大型豪华邮轮——MSC荣耀号将从位于深圳南山的招商蛇口邮轮母港起航。

三年前,我国第一艘悬挂五星红旗的豪华邮轮“招商伊敦号”也是在这里首航,开启了深圳港船联动的全新发展阶段。

海洋旅游业已是南山加快推进蛇口国际海洋城建设的支点之一,邮轮正是牵引力。

据悉,深圳蛇口邮轮母港为华南地区集“海、陆、空、铁”于一体的现代化国际邮轮母港、海上门户和邮轮综合枢纽,已引进皇家加勒比游轮、地中海邮轮、招商维京游轮、歌诗达邮轮等12家邮轮品牌,实现19艘国际邮轮靠泊,带来了覆盖全球40多个国家及地区的航线。

此外,港口还运营有香港上环、澳门外港、澳门氹仔、珠海九洲等10条水上客运航线,以及港珠澳大桥、深圳湾、前海湾等6条湾区海上游航线。截至2023年年底,共接待游客超过2918万人次,其中邮轮游客超103万人次,邮轮客流规模已跻身国内邮轮港口第一梯队。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蛇口邮轮母港共计进出港邮轮艘次22艘,进出港旅客8492人次。

“国之重器”入海,千家企业走向深蓝

3月26日,在距深圳东南约240公里的流花油田海域,“海基二号”完成安装,成功滑移下水并精准就位,即将投入使用。

它是亚洲第一深水导管架,刷新了作业水深、高度、重量等多项亚洲纪录,标志着我国深水超大型固定式海洋平台建设能力实现重要突破,在超300米深水的深海油气资源开发中,具备了根据实际情况选择不同开发模式的能力。

“海基二号”来自南山区的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据介绍,其已成功打造大型无人智能平台、海上燃气轮机、500米级水深水下采油树、圆筒型FPSO等为代表的具有亚洲先进水平的“国之重器”,基本建成覆盖“水面、水中、水下、井下”的海洋能源技术体系和装备体系。

“公司大力实施科技创新强基工程,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全方位融入区域科创协同发展,携手南山区委区政府建设南山区海洋油气产业生态圈。”中国海油深圳分公司称。

数据显示,南山区是深圳涉海企业和创新载体最为集聚的地方,拥有4600多家涉海企业和45个创新载体,汇聚了中集集团、中国海油(深圳)、招商港口等全国知名涉海龙头。

在海洋油气业,中集集团旗下的中集海工也不断推陈出新,已实现由传统海洋钻井到“钻采并举”的转型升级。同时,海洋渔业为乡村振兴不断创新,中集海工将深海渔业装备与数字化运营结合,造就了贡献优质海洋蛋白的“海上新粮仓”。

海洋交通运输业方面,前海妈湾智慧港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5G绿色低碳智慧港口,截至2023年,已投入使用38辆无人驾驶集装箱卡车,构建了全球单一码头最大规模的无人集卡车队。

中集海工助理总裁陈有孝告诉记者,作为中国第一强区,南山区在海洋产业方面的优势非常明显。

区位优势方面,南山区三面临海,辖区海域面积360平方公里,拥有赤湾港、蛇口港和太子湾邮轮母港等深水海港;资源对接方面,南山区海洋产业在产业链、创新链、教育链、人才链已形成良好循环。

科技创新方面,南山区高校资源丰富,企业与创新载体达成合作极为便利;支持政策方面,利好不断释放,先行示范建设世界级创新型滨海中心城区。

“数量本身就是质量。”胡振宇向记者介绍,南山区突出的特点就是海洋生产总值占全市比重大,各海洋产业体量也大。

分类来看,南山区海洋油气业增加值已超过400亿元,海洋交通运输业将近200亿元,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超过150亿元,海洋旅游业超过100亿元。

陆上技术复制到海上,新兴产业提速提质同时,南山的海洋经济结构也在悄然改变。

传统产业向下,新兴产业向上。当前,海洋交通运输业、滨海旅游业、海洋油气业等海洋传统产业尚为深圳的支柱力量,不过海洋工程和装备、海洋电子信息和海洋现代服务业等海洋新兴产业正迎头赶上。“水下机器人或智能硬件是一个万亿级的产业,但目前产品还不能满足市场的需求,随着一些关键性技术的突破,未来水下机器人的应用需求会逐步打开。”潜行创新常务副总裁周长根表示。

从2016年进入水下无人机产业到今日,潜行创新多年来构建了“水下作业”的技术壁垒,今年更是完成数千万元B+轮融资,万亿的水下无人机市场正在招手。目前,南山区持续推进海洋科研基础平台建设,依托涉海高校、科研机构、龙头企业引领,各级各类创新载体加速发展海洋科技创新体系,不断强化科技赋能海洋产业发展,助力海洋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截至2022年末,南山区辖区内拥有广东省海洋藻类生物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深圳海洋生物医用材料重点实验室(市级)等海洋领域市级以上创新平台载体超50家,涵盖海工装备、海洋生物医药、海洋可再生能源、海洋油气等多个领域,为海洋科研和人才培养提供有力支撑。

该趋势在涉海龙头上也同样得以验证,纷纷将“触角”伸至新兴产业。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是传统海洋油气产业的代表,随着国家对绿色低碳的要求增强,公司近年着力推动海上油田绿色低碳转型升级。

“CCS/CCUS作为碳中和背景下唯一的负碳技术产业,其减排功能对碳基能源的使用起着托底作用,而大湾区减碳需求大,南海海域封存潜力大,应该充分发挥地缘优势。”中海油深圳分公司总经理赵春明表示,希望深圳加大对海上CCS/CCUS产业的支持与扶持。

同样,中集海工也正在高端海工装备、海洋新能源开发、海洋蛋白不断发力。陈有孝告诉记者,中集海工向新兴产业转型的业务主要有四大脉络:海洋渔业,主要做深海装备即深水网箱多功能综合体;海洋新能源,包括海上风电、海洋氢能;海上数据中心,将空间扩大到海上;海上综合解决方案,如建造海上浮动核小堆等。

目前,南山区海洋药物和生物制品业增加值占深圳的79%,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占70%、海洋信息服务业占62%,海洋教育占56%。

向海而兴,千亿新生产力从海上来

2016年12月,国家海洋局批复深圳为首个海洋综合管理示范区,深圳首次被赋予“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使命。

南山无疑站在中心位置。

前海海洋新城规划草案公开展示,预计到2025年形成中欧蓝色产业园雏形,2035年全面建成高品质海洋产业示范园,形成千亿级海洋产业集群。

此外,根据《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有3处海洋重点发展片区位于南山,分别为蛇口国际海洋城、前海中心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深圳高新区深圳湾片区,未来发展重点各有千秋。

蛇口国际海洋城负责提升发展海洋交通运输、海洋油气开发、海洋文化旅游等三大优势产业,“一带、两谷、四湾、多点”的空间布局指日可待。

前海中心区则集聚众多国际海洋创新机构,将打造以海洋高端智能设备、海洋工程装备等为主的海洋科技创新高地。

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则积极搭建海洋产业仪器共享服务平台,5所高校院的183台套海洋仪器均参与共享。

胡振宇向记者表示,尽管南山区在海洋经济发展领先全市,但仍存在空间不足、链条不粗、市场不厚、品牌不响、网络不密等短板。建议通过海上大工程形成本土优势产业下海的强劲动力,带动形成本土海洋产业链。

他表示,南山区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中心,是蓝色深圳的旗帜,代表的国家海洋经济发展的方向。同时,在服务南海,提高软实力方面责无旁贷,但这些都需要海洋产业科技硬实力的支撑,需要新质生产力源源不断地注入。

尤其是,传统赛道要做出新文章。提高海工装备的高端智能设备及产业链上下游集聚,发挥甲方优势,凝聚集群力量。

此外,新赛道要做出大文章。要紧扣深水、绿色、安全、智能主题,提高在海上新能源、深海采矿、AI和海洋生物产业、海工装备智能化方面的集聚度。

还有,在隐形赛道上厚植实力、厚积薄发。在海洋观测、探测、监测仪器仪表等方面取得突破。争取部地合作,发布国际大科学计划,凝聚全球顶尖力量,提高选型、标准等方面的主动权。

(作者:欧雪 编辑:孙超逸)

欧雪

记者

立足深圳,关注企业与资本故事,研究外贸、交通、高新技术等产业生态,欢迎交流。微信:ouxue58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