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关结售汇逆差、经常账户顺差和外汇展业改革新进展 国家外汇局重磅发声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唐婧 北京报道
2024-04-18 17:24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唐婧 北京报道

4月18日,国家外汇局副局长、新闻发言人王春英在国新办举行的新闻发布会上表示,一季度,外汇市场运行展现出较强韧性,跨境资金流动总体均衡,市场预期和交易保持理性有序。

从具体数据看,今年一季度,银行代客涉外收入16586亿美元,对外付款16555亿美元,涉外收付款顺差31亿美元;从银行结售汇数据看,银行结汇5422亿美元,售汇5670亿美元,结售汇逆差248亿美元。 

王春英介绍,一季度,银行结售汇月均逆差83亿美元。其中,银行代客结汇同比下降3%,售汇与上年同期基本持平。当前,企业获取人民币资金的便利度提升、方式更加多元。比如,通过“近结远购”掉期工具,当期将部分外汇资金转换成人民币来使用,并约定未来再转换回来,替代减少了部分当期结汇。

同时,结汇率和售汇率均表现为稳中有降,企业结售汇意愿保持理性。一季度,衡量结汇意愿的外汇收入结汇率为62.2%,较2023年同期小幅下降1.6个百分点,结汇需求略有减弱;衡量购汇意愿的外汇支出售汇率为66.5%,下降1.8个百分点,购汇意愿并未持续上升。

“近年来,境内主体逐步适应人民币汇率双向波动,汇率预期更加平稳,主要根据实际需求开展结售汇,外汇交易的理性程度明显提升。”王春英表示。

一季度经常账户延续顺差格局

王春英介绍,从今年一季度情况看,经常账户顺差依旧维持在合理均衡区间。初步统计,一季度货物和服务贸易顺差已经超过600亿美元,处于历史同期较高水平,在这个支撑下,今年一季度经常账户延续顺差格局。展望未来,王春英预计,我国经常账户仍有基础、有条件保持一定规模的合理顺差。

一方面,货物贸易顺差将保持比较高的水平,主要有结构性因素和周期性因素两大支撑。结构性方面,随着我国产业转型升级,今年以来,高端制造业产品、新能源汽车等出口表现非常亮眼;同时,跨境电商、市场采购等贸易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拓展;此外,传统出口市场表现比较稳定,而共建“一带一路”等新兴市场加速开拓,我们的贸易伙伴更加多元化。周期性方面,当前美国等发达经济体补库存需求已开始显现,全球电子产品消费周期已经走出底部,这些都会增加未来中国多种产品的出口。

另一方面,服务贸易结构更趋优化,生产性服务贸易作用更加突出。在服务贸易中,旅行是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居民跨境活动恢复,跨境旅行支出正在向常态化恢复。同时,我国对很多国家已经有免签便利,人民银行、外汇局等部门也在推动境外来华人员支付便利化,这都将推动境外人员来华旅行。今年一季度,我国旅行收入同比增长约30%,未来有望继续保持较好势头。更重要的是,近年来服务贸易高质量发展,生产性服务贸易出口稳步增加。去年,中国电信计算机和信息服务、商业服务贸易顺差合计572亿美元,处于历史高位,今年一季度亦持续增长,这也有助于服务贸易差额更趋均衡。

王春英还解释,从中长期来看,决定经常账户中长期发展趋势的是一个国家的经济结构和制造业水平。经常账户反映了储蓄和投资的关系,当前,我国储蓄率处于较高水平,未来储蓄率和投资率有望延续一定规模的正向缺口,推动经常账户保持合理顺差。此外,中国制造业正在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这将逐步提升我国产品竞争力,同时也会降低对一些进口产品的依赖度,支撑包括货物贸易在内的经常账户在中长期保持相对稳定格局。

外资投资我国债市仍有空间

王春英还介绍了近期境外机构大量增持中国境内债券的有关情况,主要呈现三大特点。第一,投资规模明显回升。从去年情况看,全年净增持230亿美元,今年一季度净增持已经达到416亿美元。截至今年3月末,已经有7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1129个境外机构进入到中国债券市场,外资持仓量已经超过5700亿美元,占境内债券托管总量的2.6%左右,占比较去年末上升了0.2个百分点。第二,投资结构延续合理。从持有主体看,境外央行和银行等金融机构有序增持境内债券,并且多投资于国债、政策性金融债等中长期债券。从去年10月份到今年3月,外资投资一年期以上债券占比为56%。第三,投资收益保持稳定。

展望未来,王春英预计,境外机构投资境内债券有望延续稳定增长态势,并从经济角度和政策角度作了分析说明。

从经济角度看,一是宏观环境有支撑。我国经济长期向好趋势没有改变,各项宏观政策持续发力,国内经济持续回升向好,这为境外投资者提供了一个良好稳定的宏观环境。二是投资价值有保障。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人民币资产在全球范围内有比较独立的资产收益表现,这有助于投资者分散风险。同时,中国债券市场规模全球第二,广度、深度不断拓展,流动性非常好,将提升人民币债券的投资价值。三是全球配置有需求。人民币在全球跨境交易使用中的占比稳步上升,人民币的国际影响力在逐步增强,人民币资产已经成为境外机构全球投资布局的一个重要选择。

从政策角度看,人民银行、外汇局将继续遵循市场化、法治化和国际化方向,稳步扩大中国债券市场的对外开放,更加便利境外投资者参与,目前正在开展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一是面向更多境外机构,放开回购业务,丰富境外投资者的流动性管理工具。二是继续推动境内人民币债券在离岸成为被广泛接受的合格担保品。今年年初,“债券通”渠道的债券已经纳入香港金管局人民币流动资金安排合资格抵押品名单。目前,两部门正在研究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包括使用“债券通”渠道的债券充抵“互换通”保证金等。三是优化境外机构直接入市、“债券通”“互换通”运行机制,持续加强与境外机构的交流沟通,营造更好的投资环境。

“总的来看,中国持续提升金融市场制度型开放水平,改善投资环境和完善优化服务,外资投资我国债券市场具有稳定、可持续的提升空间。”王春英如是说。

外汇展业改革效果和反响良好

王春英还重点谈及了2023年底国家外汇局发布的《银行外汇展业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办法》坚持的原则是“越诚信越便利”“了解你的客户”,探索推进商业银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构建包括事前客户识别与分类、事中差异化审核、事后监测报告的全流程展业框架,完善“尽职免责”机制,为企业“减负”,也为银行“减压”。 

王春英透露,《办法》实施3个多月以来,社会各界给予了积极正面的评价,效果和反响都比较好。

一方面,外汇展业改革营造了“越诚信越便利”的外汇政策环境。今年一季度末,已经有4家银行参与到展业改革的试点中来,这4家银行为优质的一类客户办理外汇业务平均时间缩短了50%—75%,这是提升跨境贸易投融资便利化的重要体现。

另一方面,外汇展业改革促进了银行有效提升跨境金融服务水平。一是推动银行整合内部信息、全面了解客户、精准识别、合理匹配管理资源,二是风险识别更加高效,助力银行充分发挥在一线了解客户的优势,更好地履行尽职调查等义务,有助于风险早识别、早预警。三是首次以立法形式明确银行代客业务“尽职免责”原则,更好地激励银行能干、愿意干,也敢干,打通便利化政策落地“最后一公里”。

王春英还透露,国家外汇局已经向银行发布首批10个“尽职免责”解释性案例,帮助银行精准把握尽职免责的边界,避免过度审核。总体看,展业改革的逻辑契合银行业务发展方向和风控要求,获得银行的充分认同。

“目前,还有很多家银行准备启动外汇展业改革,进行外汇业务流程再造,改革政策红利将惠及更多的市场经营主体。”王春英表示,下一步,外汇局会按照“成熟一家、启动一家”原则,稳慎推进这项工作,在有效防控风险的前提下,进一步推动形成“更开放、更安全”的外汇管理体制机制。

王春英介绍,后续将从三方面展开工作:一是加强政策宣传和辅导,为有意向的银行提供精细化指导,降低银行试错成本。二是出台相关业务指引,围绕客户尽调、分类等重点环节,形成配套的法规体系,为银行操作提供具体标准。三是不断丰富“尽职免责”案例,逐步拓宽“尽职免责”机制覆盖面,为银行提供申诉渠道和第三方评议机制,提高外汇检查执法的公开度和开放性。

 

(作者:唐婧 编辑:方海平)

唐婧

记者

金融版记者,重点报道银行、外汇和衍生品领域。欢迎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