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季度,光明营收继续下滑。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贺泓源 北京报道
市场艰难在光明乳业(600597.SH )身上显得尤为突出。
该公司近期披露的年报显示,2023年,光明乳业营收264.9亿元,同比下滑6.1%;净利润9.7 亿元,同比增长168.2%。
同年四季度,光明营收58.2亿元,同比下滑14.8%;净利润6.4亿元,同比扭亏。当期,光明获得土地补偿款收入4.3亿元。
“本期营业总收入未完成经营计划的主要原因是国内乳制品行业增速趋缓,市场竞争激烈,乳制品营业收入完成未达预期;同时牧业板块受行业供求不平衡影响,饲料等牧业产品收入下降。”光明在年报中如此解释。
2023年,其营收目标完成率为82.64%。
2024年一季度,光明乳业在上海销售额继续下滑。数据来源:公司公告
鲜奶失速
客观上,整个乳业都在收缩。
尼尔森数据显示,2021、2022、2023年乳制品全渠道收入同比分别增长7.90%、下滑6.50%、下滑2.40%。
具体到企业来说,就是业绩承压。比如,2023年,蒙牛营收986.2亿元,增长6.5%;归母净利润48.1亿元,同比下滑9.3%。伊利营收1261.8亿元,同比仅增长2.4%;归母净利润104.3亿元,同比增长10.6%。
同年,飞鹤营收195.3亿元,同比下滑8.3%;归母净利润33.9亿元,同比下滑31.4%。澳优营收73.8亿元,同比下滑5.3%;归母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滑19.5%。合生元母公司H&H婴幼儿营养业务营收59.1亿元,同比下滑11.7%,其中婴配粉收入下滑15.1%。
与巨头伊利、蒙牛相比,光明乳业营收下滑尤为突出。
背后有着多重原因。2023年,光明液态奶/其他乳制品/牧业分别实现营收156.5亿元/73.6亿元/17.6亿元, 同比下滑2.8%/下滑8.0%/下滑33.5%
此种结构意味着,液态奶依旧是光明主力收入,从细分品类上则是鲜奶业务占主流。据尼尔森数据,2023年光明继续保持中国鲜奶市场占有率第一地位。
而这一市场竞争正在加剧。
据Euromonitor数据,2022年低温鲜奶市占率前三的公司分别为:光明(21%)、蒙牛(11%)、 新乳业(10%)。
在2023年,蒙牛与新乳业均保持着增长。当年,蒙牛称其鲜奶业务整体增速大幅跑赢行业,连续三年实现盈利。其中,高端品牌每日鲜语为高端鲜奶市场份额第一地位,子品牌小鲜语年销售增速领跑中高端鲜奶,便利店渠道表现强劲。此外,蒙牛鲜奶业务年内实现永辉、沃尔玛、山姆、盒马份额全国第一,京东、淘宝买菜份额第一。
同年,新乳业液体乳收入97.6亿元,同比增长11.2%。据多家券商披露,预计新乳业鲜奶销售额同比双位数增长。其中,鲜奶领域“24小时”高端系列产品销售额同比增速近40%。
2023年,在光明大本营华东区域,新乳业销售额30.2亿元,同比增速4.80%。同年,光明在上海销售额71.1亿元,同比下滑4.1%。
此前,新乳业曾对外提到,在2022年,其旗下品牌朝日唯品在上海实现逆势大幅增长。
利润空间
需要注意的是,光明乳业也有着利好。
譬如,利润正在回升。2023年,光明乳业扣非净利润5.23亿元,同比增长210.07%。
背后是原奶红利与成本控制。2023年,国内牛奶产量4197万吨,同比增长6.7%。原奶供应总体宽松并略有富余,原奶价格在2022年基础上呈现下降趋势。
受此推动,2023年,光明毛利率同比增长1.0pct 至19.7%;同年销售/管理费率同比下滑0.3pct/增长0.2pct 至12.0%/3.3%。最终,2023年归母净利率同比增长2.4pct 至 3.7%,剔除上文提到的4.32亿元土地补偿款收入后归母净利率为 2.0%,同比增长0.7pct。
另从远期看,基于深耕上海市场,光明利润还有提升空间。
比如,对乳企来说,入户渠道搭建壁垒高、对送奶的服务质量和稳定性要求高。可是一旦形成区域规模效应、 渗透率提高下,该渠道盈利水平有望实现突破。以2019年光明随心订数据为例,2019年随心订营销中心毛利率为49%(新鲜营销中心/公司整体毛利率为28%/31%,下同),销售费用率为 40%(31%/22%),净利率为 6.2%(-3.9% / 3.0%),高毛利使得随心订净利率仍然维持在较高水平。
在年报中,光明还提到,“随心订”定位由“送奶到家”升级为“鲜食宅配”平台。这或许会带来新空间。
但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光明在沪渠道优势能保持多久是个问题。
2024年一季度,光明营收64.2亿元,同比下滑9.2%;净利润1.7亿元,同比下滑8.1%。
如此态势,让光明乳业完成2024年290.31亿元的营收计划显得不容易。
(作者:贺泓源 编辑:朱益民)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