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统计监测司党支部:围绕银行业净息差等情况,开展专项监测分析

21金融街李愿 2024-05-08 17:00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以思想大转变引领工作大变样、监管大提升,奋力开创新时代金融监管统计与风险监测工作新局面,为更好履行监管职责使命、推动金融高质量发展、助力金融强国建设奠定坚实基础。”5月8日,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简称“统计监测司”)党支部在《为强监管防风险提供统计与风险监测保障支撑》文章中表示。

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职责包括:拟订监管统计制度;承担监管报表编制、信息披露、数据共享以及行业风险监测分析预警等工作;统筹非现场监管工作。

在此次文章中,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党支部就金融监管统计制度、非现场监管体系、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三个方面进行了阐述,释放不少信息。

金融监管统计制度方面,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党支部表示,要夯实统计数据基础用好金融监管“探测器”。做好新时代金融监管统计与风险监测工作,要全面适应“五大监管”数据要求,持续推动金融监管统计制度迭代升级,构建监管数据体系新格局。

一是加快推进银行监管“一表通”试点扩面,完善保险业统计信息系统建设,强化县域监管统计体系,聚焦建设金融强国目标和金融高质量发展任务,积极做好金融支持“五篇大文章”、发展新质生产力等统计相关工作。

今年1月初,金融监管总局统计监测司曾发文表示,要重构监管数据体系。推进监管报表“一表通”试点建设,统一监管数据标准和加工逻辑,强化数据集成、穿透能力,构建与“五大监管”相适应的监管数据体系新格局。

二是把数据质量作为监管工作的生命线,健全统计数据质量管控体系,加大统计数据质量现场检查力度,严厉打击数据造假,健全信息披露和共享体系,为做好金融监管工作夯实数据质量基础。

“健全保障统计数据客观性真实性的机制。完善监管数据质量控制体系。加强监管统计检查,严厉打击数据造假、粉饰报表等突出问题。”今年1月初的文章中,金融监管总局统计监测司谈及狠抓数据治理披露时称。并表示要优化监管数据披露,积极回应社会关切,加强与市场的沟通,持续披露防范化解风险、支持实体经济、推动金融改革等监管信息,充分反映监管工作成效。

三是充分发挥统计分析“探头”作用,通过对数据的收集、整理、分析,透过现象看本质,既看“表”更要看“账”,运用监管科技手段和智能分析工具,揭示各种变化背后的实质风险,做到对风险“心中有数”。

非现场监管体系方面,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党支部表示,要完善非现场监管体系布好风险隐患“监测网”。做好新时代金融监管统计与风险监测工作,要增强忧患意识,下好未雨绸缪的“先手棋”,治未病、抓前端,对风险早识别、早预警、早暴露、早处置。

一是健全非现场监管制度,建立统一的非现场监管框架,完善监管流程、职责分工和协同机制。丰富监管工具箱,按照实质重于形式原则透视数据背后的资金流向、业务逻辑和实质风险,着力提升穿透监管能力。

二是落实分类分级监管,坚持风险为本原则,形成框架一致、规范透明的监管评级体系,强化监管评级在风险评价判断、高风险机构认定、监管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根据机构类型和实质风险水平,实施高风险高强度、低风险低强度差异化监管。

三是强化风险监测预警,建立覆盖各类金融机构的风险预警体系,压实预警响应责任。强化对行业性、区域性、系统性风险的监测分析预警,突出重点领域风险跟踪研判。指导银行保险机构针对重点领域风险,提高压力测试前瞻性,稳妥制定风险应急预案,强化资本、流动性管理,提升风险抵御能力。

重点领域金融风险防控方面,金融监管总局统计与风险监测司党支部表示,要落实重点工作任务打好防控金融风险“主动仗”。做好新时代金融监管统计与风险监测工作,要围绕全面强化“五大监管”谋实招、求实效,把握好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权和责、快和稳、防和灭三个关系,掌握见招拆招的“对攻术”。

一是高度关注宏观经济运行和金融风险隐患,围绕行业总体风险、高风险中小金融机构、银行业净息差等情况,开展专项监测分析,跟踪收集国内外金融市场运行情况,加强对金融市场运行异动信息的研究。

金融监管总局数据显示,2023年银行业净息差为1.69%,降到了二十年来最低水平,今年一季度预计进一步下降。贷款利率下降推动了社会融资成本的下降,但对于不少商业银行来说,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如何规划好内外源资本补充,合理优化业务模式,提高支持实体经济的可持续能力值得深入研究。

二是促进金融与房地产良性循环,一视同仁满足不同所有制房地产企业合理融资需求,推动城市房地产融资协调机制落地见效,支持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

三是配合有关部门积极稳妥防范化解地方债务风险,指导银行保险机构配合地方政府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坚决遏制增量、稳妥化解存量,严防地方债务风险向金融领域传导。

金融监管总局统计监测司在1月的文章中还表示,要加强对资本、资产、负债质量的监测。高度重视资本构成、股权质押、资本补充渠道等资本质量情况。持续监测资产质量、资金运用、不良处置变化。从数量稳定性、结构多样性、与资产匹配性、压力情形下可得性以及综合成本合理性等多个维度,加强金融机构负债质量监测。

(作者:李愿 编辑:李玉敏)

李愿向TA提问

记者

金融版记者,重点报道监管、银行业新闻,欢迎沟通、交流,微信:liyuan2568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