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在当前的中国,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已成为养老市场的“第二支柱”。而在十几年前,市场尚不知道“企业年金”为何物?也不清楚“企业年金”的价值所在?
就在2006年,“第一个吃螃蟹”的公司出现。联想集团率先在国内建立企业年金计划,成为中国年金发展史上的“0001”。而这一企业年金计划的受托人,便是平安养老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简称“平安养老险”)。
“从员工参与人数最初不到4千人,到现在超过2万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参与企业年金的方式,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一些长期的规划。”平安养老险董事长甘为民介绍称。
近期,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发布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末,全国企业年金积累金额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3.19万亿元,参加职工3144万人。
在老龄化日益严重的今天,“有个安稳的晚年”几乎是所有人最朴素的愿望。那么,企业年金如何发挥应有的价值?如何做多第二支柱,提高年金的覆盖率?作为市场头部企业之一,平安养老险有哪些探索?21世纪经济报道对话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
平安养老险党委书记、董事长甘为民(采访对象供图)
“做多第二支柱”关键着力点:提高年金覆盖率
21世纪经济报道:在养老“三支柱”中,你之前提到过要“做多第二支柱”,为什么?对第二支柱年金发展有哪些建议?
甘为民:第一支柱是社保,第二支柱主要是企业年金和职业年金,第三支柱就是个人购买的一些养老保险产品。第一支柱、第二支柱是个人和单位共同组织的。但第一支柱是强制的,第二支柱是企业自愿的。
其中,第二支柱作为三个支柱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覆盖度明显不及第一支柱。从美国市场情况来看,第一支柱比第二支柱小,我们属于第一支柱远远大于第二支柱,所以应该要做多第二支柱。
养老保险公司按照监管的要求聚焦主业,助力国家做实第一支柱,做多第二支柱,做大第三支柱。
要做多第二支柱,当前的关键着力点是提高年金的覆盖率,根据现行年金的模式,主要的参与者是央企和地方国有企业的职工,民营企业的参与度比较小,参与职工较少。目前中国已经建立年金计划的企业,民营企业的数量占到了9%,规模只占1%。
我觉得跟民营经济的“五六七八九”特征是不符的,为什么?实际上从全国的企业数量来看,90%以上是民营企业,但是从第二支柱参与的企业来看,我们的民营企业参与数只有9%,而规模只占1%。
国家也在推动和促进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在民营经济做大做强做优的过程中,民营企业应该要为做多第二支柱贡献力量。因此我们应该根据民营企业的现实特点,适时调整现行企业年金制度,引导鼓励更多的民营企业加入企业年金。
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提高企业年金的覆盖率,有哪些建议?
甘为民:我有两点建议。第一,改变企业年金的考核机制,提高企业年金投资收益。我们要借鉴全国社保基金理事会对全国社保基金及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投资管理的长周期考核模式,改变企业年金按年度甚至更短期的考核排名分配投资资金的短期考核机制,以2-3年的长周期来考察我们的投资收益率,真正做到了“长钱长投”,才能让长钱获得更高的收益。
第二,探索灵活设定职工参与率以及税收优惠范围。现行企业年金制度一般要求建立企业年金制度的企业,职工参与率必须要超过70%,而民营企业的员工流动性比较大,所以应该允许企业聚焦核心员工以及骨干设置企业年金,作为一种奖励措施,放宽民营企业员工参与率。先解决有,再逐步扩大到职工个人的方面。
与此同时,建议借鉴其他国家,比如英国“默认加入模式”的经验,将符合一定条件的利润分享计划、员工持股养老金计划、股票红利计划等形式纳入到第二支柱的轨道,落实税收优惠,将其作为企业年金制度的特殊形式。
“为受益人持续赚到超越市场的投资收益才是硬道理”
21世纪经济报道:平安养老险在养老金融方面开展了哪些工作?
甘为民:平安养老险创立于2004年12月份,今年正好20年。回首过往的20年,我们平安养老险争当万亿年金市场的开拓者。在这个万亿市场,企业年金规模大概3.2万亿,职业年金大概2.5万亿。
展望未来20年,我们将聚焦养老,努力成为中国多层次、多支柱养老保险体系的建设者。从第一支柱来看,作为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21家投管机构之一,平安养老险积极参与国家基本养老保险基金的投资管理。
从第二支柱来看,平安养老险聚焦养老主业,以专业的养老资产管理机构为目标,助力国家积极应对老龄化战略,公司经营企业年金受托,企业年金投资、职业年金受托和职业年金投资,以及其他的委托管理业务。到去年末,公司管理的企业年金受托及投资的规模超过了7500亿。
从第三支柱来看,首批个人税收递延型商养老保险启动以来,公司参与个人养老金的试点工作。2022年以来,公司紧跟个人养老金制度的建设步伐,推出了多款个人商业养老保险产品。
未来公司将以全面参与第三支柱发展为目标,满足大众普惠型政策性养老保险需求上,进一步丰富个人商业养老金的系列产品供给,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多样化的风险偏好以及不同生命阶段下养老资产配置需要,实现养老资产全生命周期科学的保值增值。
21世纪经济报道:人社部最新公布的《2023年度全国企业年金基金业务数据摘要》显示,平安养老险企业年金投资和受托管理规模排名靠前,平安养老险在年金投资管理方面有哪些创新举措?
甘为民:目前平安养老险管理的企业年金受托及投资资产净值超过7500亿。年金管理有四个角色,受托、投资、账管、托管,托管是银行做的。平安养老险有三块牌照,包括受托、投资、账管。
从受托管理的角度,我们是按照“四好”和“四心”来做的,“四好”就是风控好、业绩好、运营好、服务好,为客户带来放心、舒心、省心、贴心的服务。“四心”和“四好”是对应的,风控好肯定让客户放心,如果是业绩好,客户肯定是舒心的。
从投资管理来看,我们不断提升自身核心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
首先要有正确的投资理念。为年金基金的受益人持续赚到超越市场的投资收益才是硬道理。当市场好的时候,我们年金的投资业绩要排在第二梯队的前列,市场不好的时候要排在第一梯队。投资界有一个公认的定义,就是每年的业绩在前50%,5年累计的业绩必然占20%。年金全市场投资管理22家,也就是说,如果我们连续5年下来,业绩排名一定占前20%。
在这个投资理念的引领下,我们还需要做好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科学的方法论体系。基于养老金投资期限长、对安全性要求高的两大特征,在均衡型股票养老金产品上,我们要求投资经理按照绝对收益进行组合管理,在尽可能低回撤的基础上获得超额收益;在行业选择上,我们会回避估值高位的行业;在个股选择上,我们精选价值低估、未来景气度上升的上市公司构建我们的组合;在固收投研上,我们秉承“研究驱动、绝对收益、攻守兼备”的投资理念,实现固收投资的攻守兼备。
其余几方面包括:专业的投研团队,优秀的投资领军人,良好的投研融合文化,全面的风险管理。
联想是中国年金发展史“0001”,平安养老险担任受托人
21世纪经济报道:平安养老险已在年金领域深耕多年,是否有典型的客户服务案例?
甘为民:平安养老险已经成立20年了,我们的目标是成为年金行业首选服务提供商。
截至2023年末,全市场企业年金建立企业14万个,平安养老险服务企业客户约2.8万个,全国企业年金个人客户受益人是3100万,平安养老险覆盖了超520万名个人客户,这是我们整体服务客户的情况。我们和联想集团合作接近18年。2004年,中国《企业年金试行办法》出台,标志着中国第二支柱市场化运作正式启动,平安养老险在2004年底成立的,成立以后筛选了市场一批年金的目标客户,其中就有联想。
当时,我们就去企业进行宣传,宣传两个东西:第一,年金是什么?年金能为企业带来什么,有什么价值?我总结就是,年金既是服务也是激励,同时年金可以提升企业的“四力”,就是凝聚力、向心力、市场竞争力、战斗力。
另外,我们向联想集团这类客户,介绍中国年金的政策制度和相关规定。联想集团马上意识到员工养老问题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经过一年时间的沟通商量,联想在国内第一个建立了企业年金计划,成为了中国年金发展史上的“0001”,这是人社部备案的年金计划,这个年金计划,由平安养老险担任受托人。从员工参与人数最初不到4千人,到现在超过2万人,越来越多的人愿意通过参与企业年金的方式,为自己的养老生活做一些长期的规划。
联想集团作为第一个备案的法人受托计划,在建立初期,国内没有可以借鉴的参考案例,我们只有靠创新和探索。我们在服务联想集团的时候,在不断的探索新的管理模式,匹配企业的特色需求。
第一个创新点在产品组合。平安养老险参考海外养老金的模式,满足联想集团不同年龄段和不同偏好的风险需求,我们在计划下设立了激进、均衡、保守三种类型组合,并且引入了相对应策略的投资机构,以保证组合间的差异性。因为激进、均衡、保守的风险偏好是不一样的,投资策略也是不一样的。保守基本上没有股票投资,或者很少的权益投资。有的年轻人可能喜欢激进一点,可能年金的股票会配得很高,比如20-30%,法规是40%以内是合规的。
第二个创新点在于客户服务。针对在职、离职及退休员工设立专用的热线和邮箱,处理员工日常咨诉及业务办理。我们月处理相关业务超过30余件。
总结来看,联想集团的年金计划作为创新成功的实践案例,之后为平安养老险与各个银行合作建立集合计划产品提供了技术上的启发,可以容纳各类投资风险偏好的企业加入其中。也让平安养老险在对待不同投资要求的企业客户时,都有着丰富的应对经验以及年金计划的设计理念。
(作者:曹媛 编辑:孙超逸)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