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平安人寿董事长杨铮:老龄化进程加快,需强化服务供给和资产储备|养老金融「深样本」③

深金融Insight曹媛 2024-05-15 16:45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曹媛 深圳报道

“衰老”或许并不可怕,“养老”才是个大难题。

目前,中国老龄化进程较快,“养老焦虑”甚至已蔓延到年轻群体中。今年年初,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末60岁及以上人口已占全国人口的21.1%,这意味着中国已正式迈入中度老龄社会。

与健康养老市场天然适配的保险行业,正陆续进行“养老金融”的路径探索。“中国老龄化进程较快,但服务和资产储备还没有跟上。”平安人寿党委书记、董事长杨铮认为,在养老市场供给端,每千人的养老床位不足、护工专业水平和数量欠佳、养老服务标准不统一等问题凸显,养老群体的核心需求无法被充分满足。

平安人寿作为我国“寿险老七家”之一,在养老金融领域有哪些探索和可借鉴的经验?21世纪经济报道对话平安寿险董事长杨铮。

平安寿险董事长杨铮(采访对象供图)

老龄化进程加快,服务和资产储备亟待强化

21世纪经济报道:中国养老市场的需求非常大,但依然面临诸多痛点,如供需两端不匹配、客户的养老认知还未充分形成。从实践来看,平安医疗养老服务的客户画像如何?他们对于养老产品和服务供给的核心需求集中在哪些方面?还有哪些需求未被满足?

杨铮:在居家养老的客户画像方面,客户核心需求聚焦医疗健康、生活起居、康复护理、享老文娱等场景,其中付费服务需求最高的是智能守护、适老化改造、日常保洁、单点厨师、睡眠守护等。

从供给角度看,一是每千人养老的床位,中国和发达国家还有较大差距,是完全不满足的。老年人真正需要被照护的阶段是失能和半失能,这时候需要大量精力、财力,但专业床位是不够的。

护理专业训练不够,供给不充足。中国是每千人18个,发达国家每千人是70人。

此外,服务标准也没有统一。希望通过我们的努力打造标准出来,比如居家养老的核心点,一是终身管家,二是定制化的方案和服务,三是整个生态系统。我们在服务质量把控上,通过平安平台化能力去管质量、管价格、管服务品质,帮助每个个体。

21世纪经济报道:针对目前的养老难点,平安人寿在养老金融方面主要进行了哪些探索?

杨铮:再年轻化的城市,包括深圳,未来10年或更长时间,老龄化人口也会大量增加。这给金融行业也带来新课题,平安集团在战略部署上已经关注到这点。从平安人寿来看,有将近1千万的老年客户,且都是中高净值以上的客户,他们有多元化的养老需求。

平安是金融公司,在养老方面聚焦两个大的维度,一是产品本身。在整体利率下行的大环境当中,我们怎样适配老年人的金融产品?从过往所有数据来看,中国老龄化进程速度比较快,但是我们金融储备和资产储备是远远跟不上的。所以我们在产品上的考虑,是让投保年龄放得更宽,产品形态更丰富,能够适合未来长寿时代养老的现金流需要。

第二,金融产品+服务的结合。事实上,客户需求包括:一是财富管理;二是医疗健康;三是子女教育,所以我们根据养老特点进行适配。因为养老刚刚起步,市场上成规模、有标准的养老服务很少且都是小规模的。所以随着时代变迁,一定会出现一批企业来整合这些服务,做大这方面的体量。

目前养老产业还有不少难点和痛点,要考虑投资回报、规模效应和标准化等,所以我们围绕品质、标准、服务去做养老金融服务。平安人寿将生活的场景归纳为十大类:衣、食、住、行、财、康、养、乐、护、安,整个生命周期,我们围绕这些生命周期构建服务场景,和产品长期的角度结合起来。

居家养老模式助力随迁老人养老 

21世纪经济报道:虽然深圳是一个年轻城市,但对居家养老的服务需求越来越多,平安如何帮助客户解决居家养老难题?

杨铮:各保险公司都在探索养老市场,但是有两块市场是空白的,一块是康养市场。经济发展以后,一小部分先富裕起来的人群对高品质生活的需求。第二块是大量中国老百姓的居家养老市场。每个人都有长辈,愿意在家养老的人比较多,但老年人随着年龄增长、体能下降、生活自理能力下降,一定会带来很多不方便。而且深圳小年轻多,天天在外面打工,对老人是不放心的。老人白天在家里,谁去照应他们?老人跌倒、受伤怎么办?

总结来说,我们在居家养老服务方面有三个突出特点:一是终身管家,平安管家通过7×24小时在线的三位一体管家为老人提供服务,老人有需求的时候,管家随时响应。二是定制化方案和服务,未来随着智能化设备和网络的发展,结合老人差异化养老需求,定制养老服务方案。第三,背后的生态系统整合内外部养老服务资源,持续提升服务供给能力,相当于老人“多了一个子女”。我们不仅在深圳地区,其他地区也做这方面的事情。

加强养老领域的下沉探索

21世纪经济报道:对于消费者而言,平安在高品质康养社区和居家养老方面有一定门槛。平安人寿在养老领域有没有更加下沉的探索,比如我国农村养老市场很薄弱,平安可以贡献哪些方面的力量?

杨铮:我们在产品、投保、理赔、公益等方面开展了相关工作。

首先,结合客户需求,我们优化产品流程触点。比如现在投保有很多严格要求和标准,我们对年龄大的客户主动提供上门服务,让老人足不出户就可以完成业务办理。

投保以后,客户如果需要做一些保全,公司线上提供十几种涵盖不同场景的服务的指引,都能让老人一看就看得明白,从而在线上完成操作。

理赔端也是一样,只要是正常情况线上都能办理,无论是农村还是边远地区。保险网点是有距离的,但利用智能手机、电脑,相关服务都可以线上便捷完成。当然,我们也保留了线下的柜面,根据老年客户的需求,完善软硬件设施,为老年人提供便捷服务。

其次,我们在消费者保护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在中国,老年人的消费保护过去相对做得不够,这几年我们花了大量精力在产品设计、宣传教育等环节上。去年我们涉及到消费者保护的各类宣传、教育、各种手段触达到4亿多人次。

此外,平安慈善基金会和深圳老龄基金也在做一些公益活动。我们面向广大老年群体,捐赠30万份线上居家环境安全评估方案、2000份防跌倒服务包和1000场进社区的公益讲座,大力普及住家环境安全知识、降低老人居家风险,提升老年人生活便利性。

(作者:曹媛 编辑:孙超逸)

曹媛向TA提问

21报系深圳新闻中心记者

关注大湾区金融业发展,聚焦深圳。欢迎交流爆料哇!VX:clytie158106019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