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盛会启幕:大模型引领文化科技交融,4000多项产业项目现场展销|直击文博会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康喜 深圳报道
2024-05-23 23:39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郑康喜  深圳报道

5月23日,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在深圳举行。文博会被誉为“中国文化产业第一展”,是助推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引擎、推动中华文化走出去的重要平台、扩大文化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历经20年发展,第二十届文博会在内容和形式上全面焕新,多项指标迎来新高、多个项目属于首创。本届文博会线下展商数量从700多家增加至3076家,共有6015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线上线下参展,比上届增加2419家。

本届文博会中,文化产业“顶流”和“新势力”将同台竞技百花齐放,并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机构搭建展示交易平台促进科技充分赋能文化产业。一批国内前沿文化科技、文化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参展,展现文化领域新质生产力广阔发展前景。

今年,第二十届文博会国际化、市场化、专业化、数字化的趋势进一步加强。展馆内,备受热议的大模型产品荟萃一堂,AIGC浪潮涌起;展馆外,云上交易与线下展会相配合,永不落幕的文博会加速成型。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现场采访看到,本届文博会集中展现了我国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突出亮点,诸多参展企业为数字文娱、大模型与文化科技、文化创意、文旅消费、国潮国风领域极具代表性企业,各企业在这个中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平台“文”动天下。 

同时,文博会越来越凸显消费和交易功能。二十年来,文博会已累计达成超2.8万亿元成交额,累计交易展示海内外文化创意产业展品超200万种、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超7万个。今年文博会,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数量上全面提升。在形式上,线上线下融合引领文化消费新潮流趋势明显,直播带货、跨境电商等线上消费叠加以熊猫书店为代表的线下文旅消费大IP,多种形式释放出交易和消费的新模式。

AI、元宇宙、机器人……文化产业新业态“文”动天下

来到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馆,大模型产业应用厅极为引人注目。这里集中展示了广东8个代表性大模型,体现了广东在科技创新方面赋能未来文化生活的新趋势。

在展厅的元象科技展位上,李白数字人产品具备贯穿古今的上帝视角,可化身全能的旅行智能导游,能够规划旅行、撰写游记、吟诗作赋……目前,这一数字人正应用在西安文旅上,通过数字人产品,游客可在创造数字文旅的新体验中感受、传承传统文化。

“为复刻李白的形象,我们利用大模型学习了上百万字的李白生平资料,再结合现实知识库,为李白提供‘智慧大脑’,赋予灵魂。”元象科技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大模型产业应用厅还展示了目前世界上最大规模的中文通用AI大模型“鹏城・脑海”,专业大模型包括南方电网大瓦特大模型、视源CVTE-教育大模型等,以及应用于AI数字创意内容生产的元象大模型,集中展示了广东大模型以及“AI+文化”双向奔赴的最新成效,凸显出广东培育文化产业新质生产力的新方向。 

近年来,在大模型、元宇宙等科技创新赋能下,我国各地文化产业不断蓬勃发展。以广东为例,去年,广东规上文化及相关产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25万亿元,增长6.0%,文化产业规模总量连续20年位居全国首位。 

同时,文化科技不断催生出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延伸了文化产业链。如广东当前各类文化科技产业园区有近1000多家,培育出10亿级文化产业集群,数字创意产业营业额预计在明年将突破6000亿元。

AI大模型外,元宇宙、VR等“赛博”元素,也在这届文博会现场生动呈现。当大家对于文化的想象仍徘徊于工艺创作、游戏动漫时,“赛博空间”悄然来临。元宇宙、虚拟人托举出文化产业多元发展的新可能,以科技赋能文化,多元共生的文化产业新业态透过本届文博会得到最好诠释。

站在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馆,一阵阵尖叫声吸引一众路人投去目光。在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有限公司展位,观众正在一款名为“暗黑战车”的VR体验车上,通过VR眼镜体验刺激冒险的游戏。

“这些产品从场馆设计、生产制造到落地都由我们自主完成。通过VR技术与全国各地景区合作,给游客更加直观生动且更具沉浸式的体验,助力当地文旅打造出自己独特的IP。”广州卓远虚拟现实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商务负责人刘闯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近年来,元宇宙为实现文化产业升维、中国经济发展的弯道超车提供坚实的基础。现场诸多参展企业负责人表示,元宇宙通过技术应用、技术基础、场景打造三方面平衡了区域间产业发展,提高了文化与艺术产业的发展效能,满足广大用户碎片化需求。

刘闯介绍,目前企业“幻影星空VR元宇宙乐园”产品主要应用于多个景区。“例如,我们和四川南充一家景区合作,根据景区特色实行元宇宙景区改造,定制化描绘景区IP,已经成为当地景区最大的文旅消费卖点。”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在现场采访发现,本届文博会着力为新质生产力企业、机构搭建展示交易平台,促进科技充分赋能文化产业。光峰科技、丝路视觉、科大讯飞等国内前沿文化科技、文化装备制造、人工智能企业集中参展,奏响中国文化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的“进行曲”。 

上海罗曼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文旅创意、数智新能源等业务为重点的文化科技企业,曾一手打造了火爆全网的“永远跟党走”建党100周年黄浦江主题光影秀。此次参展文博会,企业带来了近年来稳定的第二增长曲线产品——数字文娱,力求通过文博会展示文化+科技新升级,并在大湾区长期扎根发展。

“我们数字文娱的产品包括‘全球首个MR黑暗骑乘’、‘全球首个AI交互黑暗骑乘’等。此次参加文博会,我们希望能集中展示企业在文旅创意、数字文娱板块的核心竞争力。利用企业在沉浸式交互技术研发上的领先优势,促进上海与大湾区文化产业合作。”罗曼股份副总经理潘晓林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

打造线上线下融合的交易新模式

近年来,文博会每年都会吸引国内外超10万种文化创意产品、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在现场进行展示与交易。

截至目前,第二十届文博会确定举办的创新项目与新品发布会、招商会、推介会、订货会等活动已超200场,数量创历史新高。展会期间,超12万件文化产品和4000多个文化产业投融资项目将在现场展示、交易,预计将有国内外超9万名观众现场洽谈订货。

今年,交易属性进一步得到强化。除举办20余场招商推介会和100场新品发布会外,现场各类直播带货活动也轮番上阵,已经吸纳国内外专业买家超过9万名。

二十年以来,文博会已超越单纯的展示功能,正成为一个文化产业深化融合的对接平台,通过汇聚优质资源,推动全国文化产业的高质量发展。

成都镋钯街75号,熊猫书店每天都人气爆棚,热火朝天。这家由新华文轩打造的首家熊猫主题书店,创造了日均超千人打卡、 高峰期日销售13万元的文旅IP销售业绩。此次文博会,新华文轩也将熊猫书店搬到了深圳,力求在本届文博会创造文旅IP展会消费的新现象。

“参展的首要期待,肯定是希望把熊猫书店搬到深圳,直观展示给大湾区消费者。此外,我们还带来了很多别具特色的熊猫文创,比如熊猫‘花花’的文创产品,是按‘花花’6个月的重量大小和体态1:1高度还原。希望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成都的文旅融合IP探索出文旅消费新路径。”新华文轩出版管理部相关负责人李润权说。 

咏声动漫是文博会的“老朋友”。“今年文博会期间,咏声动漫也将通过文博会打造的直播等线上交易平台和活动进行展示交易。”在咏声动漫副总裁阎冰看来,文博会系列交易促进活动为企业新产品、新技术提供了首秀平台,能加快企业加快市场推广应用。 

近年来,直播带货异军突起,成为电商领域的一股强大力量。2023年,云上文博会携手抖音等电商平台打造“文博会消费季”,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升级营销模式,借势抖音文旅、抖音大V、文博会专业展商联合宣传造势。

今年文博会继续探索“展会+直播+电商”新模式,深化与头部互联网平台的合作。本届文博会打造的“文博会消费季”将突出其产业属性和交易功能,携手淘宝直播、抖音,线下线上、馆外馆内联动,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现代信息技术升级营销模式,通过电商平台提供的流量支持和技术赋能,助力参展商与海量的线上线下买家精准对接,扩大线上交易。

在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馆电商直播区,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上线的“南财精选”官方网店正在实时达成交易。在文博会官方网购平台“文博购”,“南财专卖中心”也已同期开通。“专卖中心”设立“金融产品”“文创产品”“科技产品”“预制菜”等四个专区,金融产品专区上架南财集团自主研发的南财理财通、南财金融终端、数据资产入表一站式服务、21财经会员卡等六款金融数据服务产品。

据了解,随着“文博购”线上交易服务平台正式启用,对采购商和消费者全天候免费开放,全年线上交易不间断,深圳将打造永不落幕的文博会,促进文化消费的新浪潮。

(作者:郑康喜 编辑:张雅婷)

郑康喜向TA提问

记者/研究员

常驻东莞,聚焦外贸、消费、动漫潮玩、新能源等领域,研究大湾区融合发展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