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40亿!国家大基金三期成立,投向何方?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赛男 上海报道
2024-05-27 18:42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赛男 上海报道 

作为集成电路领域的投资风向标,国家大基金三期的成立引发市场关注。

据企查查,近日,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成立,法定代表人为张新,注册资本3440亿人民币,经营范围为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管理、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服务,以私募基金从事股权投资、投资管理、资产管理等活动,企业管理咨询。

3440亿元的规模,远超第一期和第二期。

据公开信息,国家大基金一期于2014年9月成立,一期注册资本987.2亿元,投资总规模达1387.2亿元,投资范围包括制造、设计、封测、装备、材料以及生态环境等方面的全覆盖。大基金二期于2019年10月注册成立,注册资本2041.5亿元人民币,投资领域则更聚焦半导体设备材料等上游领域。

那么,大基金三期将投向何方?

从此前研究机构的预测来看,中航证券认为,美国重点限制环节或为大基金三期投资重点,如人工智能芯片、先进半导体设备(尤其是光刻机等)、半导体材料(光刻胶等)。此外,尽管中国大陆未来晶圆厂产能增速快,但仍以成熟制程为主,未来政策有望向先进制程晶圆厂倾斜建议关注。华鑫证券认为,大基金三期除了延续对半导体设备和材料的支持外,更有可能将HBM等高附加值DRAM芯片列为重点投资对象。

上述两个机构预测的投资领域,都和当下人工智能发展的关键技术环节相关。

除了投资领域受关注,大基金三期的股东构成也颇具看点。

工商信息显示,三期有19位股东。

其中包括财政部、国开金融有限责任公司、上海国盛(集团)有限公司、北京亦庄国际投资发展有限公司、深圳市鲲鹏股权投资有限公司、北京国谊医院有限公司、中国诚通控股集团、国家开发投资集团有限公司、中国烟草总公司、广州产业投资母基金有限公司、华润投资创业(天津)有限公司、中移资本控股有限责任公司、广东粤财投资控股有限公司等。

其余股东均为银行,分别是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农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工商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交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中国邮政储蓄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多家上市银行在5月27日晚间发布了相关出资公告。

建设银行称近日与财政部等19家机构签署《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发起人协议》,拟向国家集成电路产业投资基金三期股份有限公司出资人民币215亿元,持股比例6.25%,预计自基金注册成立之日起10年内实缴到位。

此外,邮储银行拟向国家大基金三期出资80亿元,持股比例2.33%。中国银行拟出资人民币215亿元,持股比例6.25%。

公开报道显示,大基金成立之初,便计划了投资回收的时间点,投资计划为15年,分为投资期、回收期、延展期各5年。以一期成立的2014年推算,5年投资期后,2019年底进入回收期,目前已经是大基金投资回收期的第五年。

在大基金一期有序推出的同时,大基金二期还在加速布局。据wind数据,截至今年一季度末,大基金二期投资的上市公司有12家,分别是中芯国际、灿勤科技、东芯股份、北方华创、华天科技、沪硅产业、燕东微、通富微电、思特威、中微公司、广立微、深南电路。


受益于大基金三期成立的消息,5月27日,A股半导体板块也有不错的表现,南大光电、京仪装备、龙芯中科、博通集成、华峰测控、思瑞浦、芯源微、中颖电子等纷纷大涨。

(作者:张赛男 编辑:巫燕玲)

张赛男向TA提问

财经版记者

曾是一名宏观经济记者,现转向微观领域。专注A股上市公司、上交所监管动态。欢迎交流,邮箱zhangsn@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