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桥一铁破壁 珠三角都市圈键入高速丨“桥”见城市⑫

大湾区观察李金萍 2024-06-30 16:58

一条大桥如何影响都市圈建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金萍 深圳报道

5月26日,中国“最长地铁”大湾区1号线正式开通,这条地铁横跨广州、佛山、东莞、肇庆、惠州5座城市,是同城一体化的最新举措,亦被视为广州都市圈和深圳都市圈两大都市圈的融合之证。

本月30日,横跨伶仃洋的深中通道将正式开通,深圳与中山半小时可达,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亦常被民间表述为珠中江都市圈)进入深圳的1小时联通范围。

一桥一地铁,近期大湾区内部的两大交通变化,犹如两个半圆,共同串联起了深圳、广州、东莞、惠州、中山、肇庆、佛山、珠海、江门9市。

两个半圆之内,人口、技术、企业、资源布局重新平衡。深中通道还未开通,深圳与中山、江门已开始“对齐”营商环境,开展产业对接。交通区位的微妙变化,也开始产生涟漪,一些城市间迟滞的地铁、路网联通开始加速。

一桥一铁破壁融圈,粤港澳大湾区都市圈建设迎来了加速时代。

从一个顶点到三个顶点,“桥”变大湾区经济格局

广州、深圳是大湾区都市圈的两个核心城市。此前,在交通网络上广州的优势更为突出。

虎门大桥、南沙大桥是沟通珠江两岸的大动脉,广州因与两座大桥相连,是三大都市圈的顶点,从珠海到深圳的陆路交通此前也必须绕行广州。2017年10月24日,港珠澳大桥开通,珠海和香港之间达成互通。

 与交通便利度待提升相对,长期以来,珠江口东西两岸呈现出东强西弱的发展态势,根据2023年发布的三大都市圈发展规划数据显示,珠江口东岸的深圳都市圈经济总量是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4倍,经济发展程度远高于西岸。

(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发展现状,制图李金萍)

将两地优势资源协调互补,成为粤港澳大湾区三大都市圈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解决方向之一。

事实上,珠江口东西两岸都市圈拥有广阔的合作空间。

深圳是经济总量超3万亿的大湾区第一城,2022和2023年更是连续坐稳“全国工业第一城”的宝座,同时,其科技创新动能强劲,6月24日公布的202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奖评选中,深圳有26个通用项目获奖。但是,土地资源紧张、成本逐年升高是其经济发展的“紧箍咒”,而珠江口西岸的城市则拥有相对丰富的土地资源,以及成本优势。

如今,深中通道即将通车,深圳和珠江口西岸的中山将直接连接,两地的资源要素流动,协同发展有了落地的空间。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交通网也由广州这一个顶点城市,变成了广州、深圳和珠海三个顶点城市,三大都市圈实现了交通网络上的互融互通。

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物流与供应链管理规划研究所所长、经济学博士王国文向记者表示,由于深中通道将深圳和中山的通行时间由原来的两小时缩短为半小时,来往两地之间的时间成本降低,将增加其要素流通的效率。也因深中通道,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中山、江门、珠海等城市也将变成深圳都市圈的内圈层,成为深圳辐射范围区和产业转移区。同时因为效应是双向的,都市圈内城市的产业将产生不同的极化效应,比如制造业的加工制造环节将由深圳向珠江口西岸的中山、江门等地转移,而港口、空港相关的服务业则会向深圳等集聚,所以深中通道的开通,将对深圳和被辐射的珠江口西岸都市圈产生双向收益。

不只深圳和珠江口西岸的都市圈将迎来发展的机遇,国家高端智库CDI研究员宋丁向记者表示,珠江口的跨海通道让大湾区都市圈初步形成了南、中、北三线畅通的交通骨架,其中北线将广州和深圳都市圈的东莞相连,中线将深圳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中山相连,南线将香港和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珠海相连,香港、深圳和广州这三座大湾区核心引擎城市,将真正实现一座城市带动一组通道的相关城市发展,都市圈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格局。

“鲶鱼效应”搅动 促进湾区城市融合加速

深中通道的开通,还产生了一定的“鲶鱼效应”,加速了大湾区都市圈的融圈进程。

“都市圈是由一个或多个核心城市和与其有紧密社会、经济联系的邻接城镇依托交通网络组成的一个相互制约、相互依存,具有一体化倾向的协调发展区。”中国国土经济学会理事长肖金成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

在大湾区三大都市圈中,珠江口西岸都市圈包括珠海 、 中山 、 江门 、 阳江四座城市,缺少一座核心城市。而由于深中通道,珠江口西岸的城市将与深圳实现1小时同城化,这也意味着深圳即将有望成为珠江口西岸都市圈的核心城市,填补其无核心城市辐射带动的空白。

珠江口西岸的城市也意识到了与深圳融圈发展的机遇,如同一条条鲶鱼,纷纷以产业协同发展,不断地加速与深圳融圈发展。

比如,将与深圳直接相连的中山,6月18日,中山市工信局局长林伟强在接受采访时表示,中山学习借鉴深圳培育发展“20+8”战略性产业集群成功经验做法,制定了中山现代产业集群“十大舰队”发展规划,在产业发展重点领域、发展任务、扶持政策和保障措施等方面,与深圳“20+8”产业政策作了衔接,强化与深圳产业政策协同。另一方面,中山与深圳前瞻产业研究院、深圳市人工智能协会等研究机构开展合作,借智借力开展产业规划研究并绘制招商图谱,协同推动产业强链补链。

不只中山,江门也因深中通道将与深圳实现1小时同城化发展。江门市科技局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江门市借鉴深圳经验出台和修订基础研究、成果转化、高企发展、科技金融、技术攻关等政策5项,逐步完善全过程创新链政策体系,双方创新政策方向趋同、各有互补,同时在深圳宝安建设1家异地孵化器,探索“深圳宝安研发+江门转化”产业创新链协作模式,吸引重大创新成果在异地孵化后来江门产业化。推动江门网商时代、粤湾云谷等国家级孵化器与宝安桃花源科技创新园资源对接,联合孵化一批高成长性的科技企业。

产业协同之外,依托深中通道可实现与深圳同城一体化的先发优势,中山更是主动寻求与深圳突破更多行政壁垒、建立合作机制,加快推进更深层的融圈发展。

早在2022年,深中两地政府就已签署《深圳市中山市战略协作框架协议》。今年6月20日,前海合作区、宝安区、东莞滨海湾新区、中山翠亨新区共同签订深中通道沿线沿岸区域党建共建协议,共同发布《关于开展深中通道沿线沿岸区域党建共建 推进一体化高质量发展的工作方案》和首批党建共建合作项目。6月21日,深圳市、中山市两地公积金管理中心共同签署《推动深圳市中山市住房公积金融合发展合作协议》,深中住房公积金互认互通。

以上仅是深圳、中山、江门加速融圈的一部分,在6月25日举行的“桥见未来,融湾入圈”深中通道财经媒体座谈会上,深圳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协调发展处相关工作人员介绍,深圳已推进了深中通道连接区域景观改造、路网系统衔接、片区规划优化等相关工作,并充分挖掘深圳、中山乃至珠江东西两岸的旅游资源,探索更多合作新模式,共同推动文旅产业发展。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综合规划处相关负责人也表示,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将和西岸的城市在低空经济和文旅消费等领域开展紧密合作。其中,低空经济合作将聚焦场景应用,包括开展跨海跨城的物流运输服务,探索开展大湾区跨区域的无人载客电动直升机的客运试点专线等。在文旅消费领域,将与珠江西岸城市联合开发一批旅游精品线路,该线路能够串联深圳、中山等地的旅游景点景区,推动珠江口东西两岸的优质生活圈和世界级的旅游消费目的地建设。

6月18日,东莞市城市轨道交通第二期建设规划调整(2022-2030年)及东莞市轨道交通网络规划(2035)环境影响评价首次信息公开。公告信息显示,规划调整初拟包括6条延伸线,在6条延伸线中,只有1条是与广州相连接的地铁,有4条延伸线将与深圳地铁相连,分别是深圳6号线支线北延线(东莞段)、深圳20号线北延线(东莞段)、深圳11号线北延线(东莞段)、深圳10号线东延线(东莞段)。这些线路既有有望成为首条连接深莞的深圳6号线支线北延线(东莞段),也有满足深莞两地通勤需求的深圳10号线支线北延线(东莞段)。

深圳地铁与东莞地铁联通之后,深中通道和“大湾区地铁1号线”将真正连在一起。

(作者:李金萍 编辑:孙超逸)

李金萍

记者

常驻深圳,关注区域政经新闻,聚焦投资、产业、园区等话题。微信:Limuzi6231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