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10万学子过别样暑假:带着“黑科技”,奔向乡村去丨文明乡村新粤章
校地合作活跃在南粤大地乡村田野间。
南方财经全媒体见习记者伍素文 实习生王昭晨 广州报道
盛夏时节,在肇庆德庆县的一片黄皮试验田里,由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师生们研发出来的AI虫害监控设备,以精确识别出害虫并自动给予施肥建议的情景,令村民们啧啧称奇。
近期,“送技术下乡”在广东的许多乡村里甚是常见:在北斗无人驾驶控制系统的高精度控制下,华南农业大学工程学院无人农场团队的无人驾驶设备在稻田里高效精准作业;广东工业大学“智捷云”团队研发的智能化水产养殖系统,能够实时监测养殖环境中的各项参数,收集养殖水产品的生长健康状况,带来显著的效益提升……
为响应“百千万工程”,暑假以来广东多所院校派出了上万支青年突击队深入农村,为村民们带来了许多黑科技应用,也为当地经济和社会发展注入了新活力。有数据显示,广东已组建超1.2万支“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共有230多所省内外高校及中职技工学校、超10万名大中专学子参与突击队行动。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茶语智韵”百千万突击队,受访者供图)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壮大县域富民产业,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培育乡村新产业新业态。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注意到,大学生“送技术下乡”的实践活动不仅涉及科技兴农、食品安全、农副产品开发等多个领域,还特别强调通过现代技术和创新思维提升乡村生活质量,贯彻新质生产力的理念,能够有效增强了乡村发展实力,真正让人居环境靓起来、乡村治理强起来、文明新风扑面而来。
借科技之力,打开通往现代农业的窗户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以下简称“广轻大”)帮扶合作的九市镇隶属于广东省肇庆市德庆县,行政区域面积154.61平方公里, 截至2019年末,镇户籍人口为32645人。
跟广东许多小镇一样,九市镇仍保留着传统粗放的农耕方式。走在镇上,常常可以看到农户们亲自背着塑料水箱下田喷洒,他们对于农药的使用量多靠经验判断。
“我们这次的主题是科技兴农,前期在当地调研发现,镇上在农作物科学种植与食品安全、农副产品开发、新农人培训等方面有着很多提升的空间。” 广轻大带队老师丁杰伟对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说。
围绕当地需求去组建团队,一支由食品营养与检测、环境监测技术、精细化工技术等不同专业师生组成的广轻大“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深入九市镇,开始了一系列环境风险检测、农业科普、新农人课堂等实践。
九市镇盛产龙眼、荔枝、黄皮等,当地虫害风险也较高。团队带来了研发三年的AI虫害监控设备到现场讲解原理、进行试验推广。该设备通过前期在云端构建虫形信息数据库,可精准识别高压电网捕捉的害虫类型,结合虫害类型比例,针对性提供用药与防治建议。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轻科技赋能“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受访者供图)
“本来村民们还半信半疑,结果没多久他们就信服了科技的力量,并对科技兴农充满信心。有农户还提到,这些‘黑科技’只是偶尔在短视频平台上刷到过,但真正被科普的并不多,希望在当地的农业产业集群上规模化使用。”丁杰伟说。
同样以科技助农为主题,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茶语智韵”(智慧茶园)百千万突击队(以下简称“茶语智韵团队”)前往河源市紫金县苏区镇,展开了一次别具一格的三下乡实践活动。
苏区镇是唯一一个以苏区命名的镇,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通过发展生态农业、休闲农业等新兴产业,形成红色文化+绿色生态的发展模式。为更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茶语智韵团队的负责学生傅凯佳告诉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团队为当地设计了多条旅游路线,还在直播平台展示推广相关文创产品与茶产品。
随着深入了解当地茶园,队员们发现因地形和巡查人力成本高,会出现管理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对此,茶语智韵团队基于无人机遥感技术,打造起全方位的环境控制与智能化管理系统;利用无人机采集到的多元数据与智慧茶园的系统平台结合进行数据分析,可实现精准的病虫防控以及适时施肥灌溉,助力农户“产优茶、拓销路、奔小康”。
在年轻人的头脑风暴与新兴科技赋能下,苏区镇迎来了新的风貌。茶农们通过培训和实践逐渐接受新技术,提高了茶园管理的科技含量,突击队进行了茶叶图像数据库的采集和构建,为后续建设智慧茶园奠定了基础。
事实上,从去年7月,广东青年大学生“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就已开展。广东工业大学“智捷云”团队师生在2023年暑期时走访了茂名多家水产养殖基地,带着调研数据返回实验室进行研究,建立了“渔智管家”智慧水产养殖云平台,使水产用户的养殖成本降低了37.5%,养殖利润提高了40%。经过实际应用、调研以及再调试升级,今年团队又走访了揭阳、河源,除了带上升级后的产品,还收集了新的需求,为后续更新设备、调整技术研发确立了新方向。
从当下到未来,更系统地赋能
当李彬彬作为带队老师,与华南理工大学建筑学院团队第一次来到鹤山市古劳镇调研时,就被当地的水乡景致所震撼。
“四周是一望无垠的水乡景致,目之所及,皆是波光粼粼的鱼塘,用地条件之优越,实属罕见。我们当下就决定深入挖掘这片土地独有的地域文化,将精髓融入到建筑设计之中,打造一座与自然环境和谐共生的地方文化新地标建筑。”他说。
古劳镇的龙舟文化又称“三夹腾龙”,被列入广东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每年端午节期间,当地都会举行盛大的龙舟竞渡活动,吸引众多游客和当地居民参与。
(华南理工大学助力鹤山“百千万工程”突击队,受访者供图)
华南理工大学建筑设计院团队的云龙竞渡科技文旅中心项目,正是围绕古劳镇的龙舟文化,打造了一座形态如三艘龙舟的标志性建筑,希望这里能成为集未来科技展示、观光、休闲为一体的综合性文旅地标。目前各项施工活动正按计划稳步推进。
据介绍,该项目不仅关注古劳水乡本身的开发,还注重与周边乡村的联动,以资源共享、产业互补等方式,带动整个区域的旅游产业升级,从而促进城乡融合发展,助力“百千万工程”。另外,项目融合了低空经济业态,包括以无人机技术在旅游和物流中的创新应用,为游客提供全新的体验,增强旅游的互动性和科技感,也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的多元化发展。
“本次‘百千万工程’的下乡活动与以往的高校一乡村帮扶工作上存在一些相似的目标,如推动乡村发展、改善农民生活水平等,但在项目的特色方面存在显著不同,比如更加注重项目对区域经济发展所带来的效益与影响,更加注重未来科技与项目的结合。”李彬彬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
丁杰伟也曾参与多次类似的“下乡”实践。他提到,相比于简单赋能,如今行动更强调系统全面、落到实际地推进。当前许多乡镇有着强烈的升级意愿,校地对接积极,尽管“突击队”的暑期实践只有短短一两周,但成为了开启后续校地合作的契机。
譬如上述广轻大的突击队已与九市镇达成初步认识,希望接下来共同落实新农人联盟相关工作,学校后期也会与当地企业围绕高附加值农副产品进行开发,推动相关实验研发,将有价值的产品推向市场。“我们不希望为了实践而实践,而是希望真正为当地带来改变,将自身所学转化落地,这也是职业学校的使命。”丁杰伟说。
日前赴德庆县高良镇的广东财经大学“田园智财”实践团也得到了当地政府的支持。高良镇团委相关负责人提出希望通过校地合作的方式,借助高校资源,为乡村振兴事业发展注入新鲜血液。双方就当地资源丰富但品牌效应不足等问题深入讨论,提出通过短视频拍摄、打造优质品牌、各媒体宣传等措施来推动当地特色产业发展。
脚踩泥土,行走乡间,从现下的暑期延伸到更远的未来,广大青年学子在推动乡村振兴和地方经济发展的路上步履不停,将学识和抱负写在岭南大地上。
(作者:伍素文 编辑:孙静芳)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