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市再入博弈期:7月商品房成交降温,部分项目舍量保价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张敏 北京报道
2024-08-15 18:21

北京、上海正走出独立行情。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张敏 北京报道 受多重因素影响,进入下半年,房地产市场再度步入博弈阶段。

国家统计局发布数据显示,今年前7月,全国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5.4亿平方米,同比下降18.6%;新建商品房销售额5.3万亿元,下降24.3%,降幅均比上半年有所收窄。

其中,7月商品房销售面积6233万平方米,销售额6197亿元,高于去年同期,但比6月有明显下调。

分析人士指出,“5·17新政”对市场的提振作用仍然存在,但在度过年中的业绩冲刺期后,房企的推盘节奏开始放缓,部分项目取消了价格优惠措施。同期,不少二手房业主也对报价更为坚持,二手房议价空间有所减少。这也深刻影响了市场的量、价表现。

7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仍然以降为主,但上海、北京的二手房价格连续两个月持平或上涨,有望走出独立行情。房地产市场的分化局面,正在进一步显现。

总体来看,经过6月的整体升温后,供需双方都在趋于冷静,市场博弈态势正在出现。

从“冲规模”到“保利润”

“5·17新政”后,房地产市场信心大增,加之房企大力推盘,市场交易一度升温。今年6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1.13亿平方米,商品房交易额1.15万亿元,相当于整个上半年的约1/4。

进入7月,房企推盘节奏放缓,加之天气炎热,购房者入市热情不高,楼市出现季节性降温。7月,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和销售额环比降幅均超过四成。

这种情况的出现,还有价格层面的因素。

在完成销售额的冲刺后,一些商品房项目开始收回此前的折扣,从“冲规模”转为“保利润”,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交易。

北京某大型房企营销负责人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近两年入市的项目,大多是在2021年和2022年的高点拿的地,土地成本较高。加上近年来市场降温,销售周期拉长,大部分项目利润微薄,还有不少项目处于亏损状态。

因此,在借助“5·17新政”效应完成抢收后,很多项目不再提供价格折扣,其他的优惠措施也逐渐取消。

这种情况同样出现在二手房市场。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调研发现,近期北京多个区域的二手房业主开始上调报价。有机构也指出,在大部分一二线城市,二手房市场的议价空间开始减少。

有房产经纪人表示,一些业主因急于用钱或信心不足等原因,报价过低,并导致整个区域出现低价成交的情况。下半年这种情况有所减少,说明业主的预期提升,让价意愿减少。但受此影响,交易量也出现下滑。

中原地产首席分析师张大伟指出,“持续复苏的动力不足,市场再次进入博弈周期。”

8月15日,国家统计局新闻发言人、总经济师、国民经济综合统计司司长刘爱华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房地产市场总体仍处于调整中。

分化局面继续显现

供需双方的博弈还影响了房价。7月,70个大中城市房价继续以降为主,但与6月相比,新房、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的城市都有所增多,反映出市场复苏的势头还不稳定。

其中,一线城市房价仍然最具抗跌性,显示出不同能级市场的分化局面。7月一线城市新房价格环比下降0.5%,二线、三线城市分别环比下降0.6%、0.7%。同期,一线城市二手房价格环比下降0.5%,二线、三线城市的降幅均为0.8%。

在一线城市中,房价表现也有分化。最近两个月,上海楼市交易量明显升温,新房、二手房价格均连续环比上涨,涨幅领跑70城。北京表现平稳,广、深房价仍处于下降状态。

58安居客研究院院长张波指出,北京、上海正在坚定走出独立行情。上海的房价表现,显示出市场的韧性正不断强化;北京的二手房价开始出现持平,政策的效力开始释放。

作为市场最直观的“晴雨表”,近期的量、价表现说明,房地产市场仍处于低温运行状态。但好消息是,市场信心已经有所恢复。

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显示,今年前7月,全国房地产开发投资、开竣工面积、房企到位资金等指标都处于负增长区间,但房企到位资金增速的降幅有所收窄。7月,房地产开发景气指数为92.22,连续两个月回升。

多数业内分析人士指出,在市场处于调整、博弈的关键时期,需要政策层面持续的信心注入,才有望走入升温行情。

根据中指研究院的监测,2024年至今,至少有32城优化限购,超百城优化限贷,10城优化限售,近10城优化限价。7月以来,约50城陆续优化公积金政策。

该机构认为,未来一段时间,类似的优化动作仍将持续,过去几年出台的各类楼市限制性措施还将陆续解除。

此外,收储存量商品房用作保障房的做法被寄予厚望,业内认为,其有可能会对市场带来积极影响。

张波表示,虽然这一政策的效果并未在7月充分体现,但今年下半年各地的“收储”动作将不断加快。对于一些区位相对较好,并且新房供应量大的区域,“收储”能起到减少市场供应的效果,供需矛盾会不断缓解,这对于热点城市新房价格的影响会尤其明显。

(作者:张敏 编辑:包芳鸣)

张敏
向TA提问

资深记者

专注房地产领域的深度新闻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