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生态日|深中通道周边途经5个自然保护地 记者实探“超级工程”背后的“绿色生命力”

绿美广东郑玮,见习记者,张梦琦 2024-08-15 18:29

深中通道超级工程正成为“绿色标兵”。

高空俯瞰伶仃洋,深中通道如一条巨龙横卧其间,首尾两岸,大片红树林郁郁葱葱。驱车行至前海段,凤凰木、南洋楹大乔木不断在眼前划过。此刻,“超级工程”和“生态景观”不再是泾渭分明的两个词。

黄金内湾“关键一横”、30分钟跨越伶仃洋、打通产业要素流动“大动脉”……通车以来,深中通道对大湾区城市群融合发展的战略意义备受瞩目。从生态角度,其环境影响与生态平衡问题同样值得关注。8月15日,是第二个全国生态日。近期,在广东省林业局的指导下,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走进深中通道及其周边生态圈,寻找广东绿色经济发展韧性。

守护自然生态、建绿色风景线、为白海豚“让路”……深中通道,这项被誉为“海底绣花”的超级工程,正全力推动区域内绿色生态升级,助力内含绿色品质的交通强国建设。

超级工程的绿色智慧   

深中通道由中国建设者七年筹备、七年建造,集“桥、岛、隧、水下互通”于一体的跨海集群工程亮相于世界,是当前世界上综合建设难度最高的跨海集群工程之一,创造了十项世界之最。

超级工程当为“绿色标兵”。建设过程中,深中通道将生态保护理念融入船舶航运和环保监管等多个环节,通过技术创新、工艺创新和管理创新,减少航道疏浚挖泥量超千万立方米,降低废气排放约100万立方米。

6月30日,深中通道正式通车试运营。开通首月,车流量超过300万辆次,平均每天10万辆次,承担了跨珠江口总车流量的近1/4。在肩负繁忙交通枢纽重任的同时,生态景观群随之崛起。

为大湾区重大交通工程打造高品质生态门户,深中通道前海段沿线综合整治工程同步进行。据了解,项目在保留场地现有乔木的基础上,对缺少绿量的高架桥体两侧补充基底乔木,使大地景观与立交桥有机融合;在从中山往深圳方向的主要车行视线界面片植凤凰木、在高架桥的交会之处,利用挺拔而翠绿的南洋楹大乔木为桥体周边增添绿意盎然的自然气息;高架之下,还将搭配开花乔木,形成“地景+花乔”点缀的效果,贯通桥下灰空间。同时,为避免夜间光源污染,提高能源利用率,滨海夜景照明景观工程采用太阳能发电系统、通过灯具设计避免光线外泄和对海洋生物的干扰。

算好与自然保护地的“生态账”

宝安西海岸红树林距通道约0.5km,人工鱼礁距通道约0.36km,伶仃洋经济鱼类繁殖场保护区、白海豚保护区等保护区环绕于旁……作为世界级跨海集群工程,深中通道周边途经5个自然保护地。

其中,珠江流入南海的入海口,是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中华白海豚繁衍栖息的“乐园”。尽管深中通道施工水域距离保护区已经超过15公里,但依然会有中华白海豚时常出没洄游。

团队建桥修路,不忘为海洋动物们“让路”。

据了解,西人工岛建筑面积约13.7万平方米,相当于19个标准足球场的岛屿。为缩短施工周期,减少对白海豚生活环境的干扰,建设团队自主研发了12锤联动液压振动锤组,仅用四个半月时间便将57个巨型钢圆筒成功打入海底岩层,在刷新快速成岛世界纪录的同时,有效降低了海上施工对海洋环境和白海豚的影响。

除技术护航外,项目专门编制了《白海豚保护管理手册》,不仅明确了每艘施工船舶船长为白海豚保护直接责任人,还设置了专兼职海豚观察员,实时观测白海豚活动情况,夜以继日、年复一年,为白海豚筑起一道保护屏障。

公开资料显示,“观豚员”需要取得上岗证之后才能够上岗作业。他们会在出海及施工期间将白海豚出现情况登记在册,一旦发现白海豚,便暂停施工。

多年来,深中通道周边的自然保护地也一直秉持着和谐共生的理念,致力于生态保护与修复。“今天我们举办了增殖放流活动,为迎接冬季迁徙的候鸟大军做好准备。”南沙湿地公园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东亚——澳大利西亚候鸟迁徙线上的重要驿站和食物补给地,每年该地会吸引逾十万只候鸟在此驻足休憩,占据广州市候鸟总数的一半。谈及日常公园生态维护,宝安西湾红树林湿地公园有关负责人表示,为防止泥沙流失,园区会采用松木桩加固红树林周边,且每日专人巡检清污,确保水域清澈,共同守护这片生态绿肺。

策       划丨 李振  谭婷

执行统筹丨 罗晶晶  喻淑琴

拍摄 | 甘俊 肖航 章启良

视频剪辑丨张迎 郑雯涵  吕柔 

AI支持丨张迎

脚本丨张梦琦 蔡冠科 杨杰全 肖泓

内容 | 郑玮 黄敏诗 邱海玲 陈文彩

视觉设计丨 陈国丽


(作者:郑玮,见习记者,张梦琦 编辑:喻淑琴)

郑玮
向TA提问

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长期关注大湾区宏观经济动态,聚焦法治、财税、统计、人口流动的动态和趋势。

张梦琦

记者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常驻广州,欢迎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