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老龄社会需要新的劳动就业体系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王峰北京报道 9月13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一次会议通过《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实施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的决定》(下称《决定》)。
《决定》提出,各级人民政府应当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切实保障劳动者权益,协调推进养老托育等相关工作。
经济发展催生了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反过来又要求经济发展做出新的结构性转变,也就是发展老龄经济。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也是发展老龄经济的重要条件。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指出,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本身固然重要,更要升维考量,从中长期视野对老龄社会牵动国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重点领域的协同发展作出战略安排。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党俊武 受访者供图
老年期超过就业准备期已成趋势
《21世纪》: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是为了适应我国人口发展新形势,充分开发利用人力资源。我们应该如何认识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的重大意义?
党俊武:我们正处于年轻社会向老龄社会的急剧转型期,对于包括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等诸多适应性转型问题,需要综合各方面社会关切,着眼全局和长远来认识把握。
首先,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十八届五中全会、十九届五中全会以及党的二十大、二十届三中全会均对延迟法定退休年龄作出部署。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按照自愿、弹性原则,稳妥有序推进渐进式延迟法定退休年龄改革。”
其次,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是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国家战略的重要一环。2019年11月印发的《国家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中长期规划》提出,改善人口老龄化背景下的劳动力有效供给。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利用,实现更高质量和更加充分就业,确保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人力资源总量足、素质高。
第三,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是在步入老龄社会背景下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西方是在完成现代化的同时进入了老龄社会,但中国的人口老龄化先于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既蕴含发展优势,也带来难题和挑战,必须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激发和增强社会活力。
第四,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是在老龄社会让所有人活得健康、长寿、有意义的战略举措。老龄社会催生每个人的全生命周期需求,以及普遍长寿之后形成的少年人口、中青年人口和老年人口的新的结构性需求,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是适应差异化诉求的有效措施。
《21世纪》:对于广大劳动者来说,退休制度的调整意味着什么?
党俊武:目前,一方面,我国新增劳动力人均受教育年限已增加到2023年的14年,在原法定退休年龄不变的情况下,受教育年限增加,意味着劳动者参加工作的时间推后,就业准备期延长,平均工作年限缩短。另一方面,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已超3亿人,平均余寿超过20年,预计2050年达到26年,老年期超过就业准备期已成趋势。这种状况已经超出年轻社会建立起来的劳动就业体系的调整范围,需要建立一套适应老龄社会要求的新的劳动就业体系,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就是一个重要步骤。现在的问题是,我们头脑里年轻社会的劳动就业观念、现实中诸多难点痛点问题和着眼长远不得不做的战略选择之间相互缠绕,迫切需要从人人长寿为标志的老龄社会的新要求看待问题,综合社会各方面的利益诉求,在优先解决年轻人就业难等现实问题的同时,逐步建立全新的劳动就业体系,相应调整完善退休制度,才有可能成功应对人口老龄化的严峻挑战。
启动渐进式延迟退休的根本是调整经济发展方式
《21世纪》:《决定》提出,逐步将男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六十周岁延迟至六十三周岁,将女职工的法定退休年龄从原五十周岁、五十五周岁分别延迟至五十五周岁、五十八周岁。退休年龄的上限并非此前社会所预测的六十五周岁,你认为主要是出于什么考虑?
党俊武:渐进式延迟退休,涉及广大职工切身利益,事关经济社会发展全局,要根据目前中国人口老龄化的实际情况、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群众意愿,借鉴国际上应对人口老龄化的经验和教训统筹安排,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此前社会预期的六十五周岁的退休年龄上限,主要是考虑到我国人口老龄化的严峻形势,但目前距离我国人口老龄化发展到最高程度还有一段时期,现在制定的渐进式延迟退休方案是合理的,是充分考虑到我国国情,特别是统筹人口老龄化形势和社会可承受力而作出的科学决策。
《21世纪》:渐进式延迟退休后,很多大龄劳动者特别是低龄健康老人的劳动技能、身体状况、家庭环境等还能否支撑他们继续工作,对此应予以哪些支持?
党俊武:整体上我们的人口在老龄化,但个体看人在年轻化。大龄劳动者的困难主要是发展方式造成的,并提醒我们,如何构建就业友好型经济发展方式,做到充分就业才是第一要务。至于低龄健康老人,他们既有能力也有意愿老有所为。现在的出路是重建新的适应老龄社会要求的劳动就业体系,不但能优先解决年轻人的充分就业和提高收入问题,而且也能为低龄健康老人老有所为提供空间。这说明,从延迟退休到新的劳动就业体系再到整个经济发展方式,需要我们创新观念,升维作战,真正从老龄社会的运行规律出发,破解当前诸多现实难点痛点问题,在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的同时,构建包容年轻人和老年人的新劳动就业体系,优先让年轻人安居乐业,也保障年轻人的父母们在身体健康的情况下老有所为。
《21世纪》:你认为渐进式延迟退休政策还需要哪些配套举措?
党俊武:渐进式延迟退休牵涉面广,要统筹兼顾,协同配套,鼓励和支持劳动者就业创业,保障各类劳动者基本权益,健全养老托育服务体系等。此外,要加强渐进式延迟退休法治建设,做好法律政策规划衔接。《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本法所称老年人是指六十周岁以上的公民。”要适时研究老年人的年龄起点问题,启动渐进式延迟退休专门立法研究,把相关配套保障制度从政策上升到法律。但是,最重要的还是把整个经济发展方式调整到适应老龄社会的要求上来,以便包容年轻人和老年人以至所有人。
完善覆盖人口全生命周期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21世纪》:你长期关注老龄经济,渐进式延迟退休与发展老龄经济有什么样的关系?
党俊武:经济发展催生了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反过来又要求经济发展做出新的结构性转变。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预测,中国是世界上老龄产业潜力最大的市场,预计2050年的产值将达到届时GDP的1/3以上。实际上,老龄经济不是在原有经济体系之上增加的新板块,从老龄社会长期发展来看,它是现代化之后经济的新结构,前景广阔,预计产值将会超过100万亿元。老龄经济产业体系,包括老龄文化、老龄健康、老龄制造、老龄服务、老龄宜居、老龄金融等产业。这个经济领域吸纳就业的潜力巨大,预计到2050年,吸纳的就业人数将超过1亿人。
但发展老龄经济,当前的重中之重是要解决有效需求不足的问题。从这个角度来说,一方面,要通过发展经济和完善收入分配制度,增加居民收入,提高劳动报酬,确保年轻人既有能力消费也有余力做好老年期的“准备经济”。另一方面,要抓住实施渐进式延迟退休所牵动的基本养老金缴费改革、养老保险激励机制等机遇,着力发展包括养老金融、健康金融和照护金融在内的老龄金融,为人们度过漫长老年期提供强大资金池。
《21世纪》:你曾提出,要抓紧研究积极应对老龄社会的宏观经济战略问题。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渐进式延迟退休是其中重要一招,又只是工具箱里的一种,仅靠延迟退休还远远不够?
党俊武:渐进式延迟退休是应对老龄社会的重要战略举措之一。不过,积极应对老龄社会,需要升维考量,在系统层面做出战略性调整,从“打补丁”式解决问题的思维,转变为关切长远、普遍、制度性和体系性的问题。要从中长期视野对老龄社会牵动国家人口、经济、社会、文化等重点领域的协同发展作出战略安排。现在正是准备研究“十五五”规划的重要关口,要抓紧研究出台国家老龄产业中长期规划,把现有产业结构调整到适应老龄社会和长寿时代的要求上来。要坚持从出生到身后统筹考量,从人口全生命周期视角建立健全适应老龄社会的制度安排,包括生育制度、0~3岁婴幼儿看护制度、教育养育制度、就业制度、退休前教育制度、退休制度,以及涵盖生活、健康、医疗、照护等方面的老年期社会保障制度等,完善覆盖人口全生命周期的社会保障和服务体系。
(作者:王峰 编辑:周上祺)
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其旗下媒体。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