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监管总局:“白名单”房地产项目贷款预计年底超4万亿元,资金拨付要“能早尽早”

21金融街李愿 2024-10-17 10:40

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李愿 北京报道

9月26日召开的中央政治局会议提出,加大“白名单”项目贷款投放力度。

“我们正在全力抓好贯彻落实,进一步发挥城市协调机制作用,优化‘白名单’管理,支持房地产市场稳健发展。”10月17日,金融监管总局副局长肖远企在国新办“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有关情况”新闻发布会上回答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提问时表示。

在具体措施上,肖远企做了具体介绍:

一是将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纳入“白名单”管理,做到“应进尽进”。

肖远企表示,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原则上都通过“白名单”机制运行管理。房地产项目“白名单”机制建立半年多时间,经过各方努力,现已探索积累了一系列好的做法和经验。目前城市协调机制已经在政府协调推动、金融融资支持、司法执行保障方面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整的制度体系。通过纳入“白名单”,房地产项目管理更加规范,融资更加便捷快速,更有利于项目建成交付和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

肖远企还结合具体案例进行了讲解:广东珠海的一个住宅项目,前期已售出了部分房屋,但因多种原因处于停建状态,在城市协调机制的协调和推动下,项目问题得到解决,纳入了“白名单”,某大型银行珠海分行对这个项目新发放贷款6亿元,项目迅速实现封顶,配套设施也同步建好,实现了及时交房,购房人信心大幅提升,成为珠海市的畅销楼盘。

“目前,把商品住房项目贷款全部按照‘白名单’机制管理的条件已具备,符合‘白名单’标准条件的房地产项目,均应按‘白名单’管理,做到‘应进尽进’。”肖远企表示,在流程上,按照需要可以采取审核和备案两种方式:审核方式是指房地产项目公司通过现有的流程提出申请,城市协调机制审核后将项目纳入“白名单”获得融资;备案方式是指房地产项目公司直接与金融机构对接申请贷款,金融机构按常规开发贷款条件流程进行审批,对符合贷款条件的项目审批放款,向城市协调机制备案后将项目纳入“白名单”。

二是进入“白名单”的项目,商业银行要做到“应贷尽贷”。

肖远企表示,金融监管总局指导各家银行在现有工作专班机制基础上,进一步加大力度,逐项目落实贷款投放进度。适度下放审批权限,提高审批和放款效率,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及时发放贷款。各城市协调机制也要积极协调相关各方,加大问题项目修复解决力度,落实贷款发放条件,配合金融机构做好贷款审核与发放。原则上,若有关条件和要求没有发生变化,对于已进入“白名单”的项目,银行就应做到“应贷尽贷”。

三是优化贷款资金拨付方式,做到“能早尽早”。

目前,商业银行是按照项目建设进度分批将贷款资金拨付给房地产项目公司,并直接受托支付到材料商、施工方等上下游企业。肖远企表示,今后,商业银行可在与房地产项目公司协商一致的前提下,根据房地产项目公司提供的用款计划,将全部贷款提前发放至房地产项目公司开立的项目资金监管账户,后续依据实际用款申请,从监管账户受托支付至用款对象。

“这样做的好处是,贷款资金可以快速、及早发放到房地产‘白名单’项目公司的账户上,提早支付上下游企业资金,提早使项目能开工建设。由于这些贷款资金是进入专门监管账户,专款专用,不会被挪用,将全部用于房地产项目建成交付,保障购房人合法权益。”肖远企认为。

肖远企还披露了商业银行“白名单”房地产项目最新贷款发放情况。截至10月16日,“白名单”房地产项目已审批通过贷款2.23万亿元,并预计到2024年底“白名单”项目贷款审批通过金额将翻倍,超过4万亿元。

“为做好房地产项目融资、保障房屋建成交付,必须持久发力,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进一步优化完善房地产‘白名单’项目融资机制,做到合格项目‘应进尽进’,已审贷款‘应贷尽贷’,资金拨付‘能早尽早’。”肖远企表示。

(作者:李愿 编辑:方海平)

李愿
向TA提问

记者

金融版记者,重点报道监管、银行业新闻,欢迎沟通、交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