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省份2025年工业目标锚定5%以上,前瞻布局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产业丨经济大省挑大梁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缴翼飞 北京报道
2025-01-20 21:10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缴翼飞 实习生王嘉琪 北京报道  工业是国民经济增长的压舱石。进入2025年之后,各地的“两会”、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密集对工业稳增长作出部署,明确2025年工业增速目标,兼顾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新兴产业的培育壮大以及未来产业的前瞻布局。

国家统计局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增长5.8%,增速较上年加快1.2个百分点。近日召开的全国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也明确,2025年将实施新一轮十大重点行业稳增长工作方案,加强对工业大省运行调度和督促指导,引导各地因地制宜发挥优势、奋勇争先。

受访专家表示,2025年工业经济面临的外部环境较为严峻,但我国拥有完整的产业体系、庞大的市场规模和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等优势,同时随着“两新”“两重”政策的持续发力,工业经济长期向好趋势不会改变。工业大省也将继续挑起工业经济稳增长的大梁,在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的过程中,要立足自身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明确本地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重点方向,围绕核心企业与关键技术,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形成发展合力,夯实工业经济的发展基础。

22省份公布工业增长目标

随着2025年的到来,各地陆续明确了2025年的工业增速目标。比如广东省2025年政府工作报告指出,过去一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4.2%。今年,广东进一步定下了6%的工业增长目标,幅度高于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目标约1个百分点,也是今年该省经济社会发展的各项主要预期目标中最高的。

据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共有22个省份在政府工作报告、经济工作会议、工业和信息化工作会议上明确了各自的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速目标,大多数位于5%以上。其中,湖北省目标增长7.5%左右,湖南省目标增长6.5%以上,浙江省目标增长6%以上,海南省目标增长10%。

赛迪研究院工业经济运行首席研究员乔宝华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2025年我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将延续稳步增长态势。企业技术改造和设备更新需求将继续提振,“两重”项目、“十四五”规划中尚未开工的重大工程项目稳步推进,将带动工程机械、钢铁、建材等行业投资,激发投资动力。

不少省份也在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两新”“两重”政策进行延伸,比如天津市提出坚持以“三新”、“三量”为重要工作抓手,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以产业焕新带动科技创新、支撑城市更新,以做优增量推动盘活存量、有效提升质量,不断增强培育新动能、更新旧动能的支撑成效。

我国是全球制造业第一大国,也是制造业第一大出口国。2024年,制造业占我国出口总值98.9%。对此,乔宝华提醒,2025年全球经济复苏面临诸多挑战,通胀压力依然存在,需求扩张步伐放缓,我国出口需求恢复或将乏力,也将进一步增加工业增长的不确定性。

因此,沿海外贸大省也在对稳住新一年的外贸基本盘作出谋划时,重点关注制造业出口。比如浙江省提出,深入打好“稳拓调优”组合拳,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广东省更是明确支持企业抢抓订单,扩大电子信息、智能家电、电动汽车等产品出口。

未来产业切忌盲目布局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将“以科技创新引领新质生产力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列为2025年重点任务。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既要改造升级传统产业、巩固提升优势产业,也要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未来产业。

根据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2025年广东将继续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重点包括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加快发展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特别是人工智能、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产业。

广东省工业和信息化厅厅长涂高坤介绍,2025年广东将培育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等新兴产业跃增发展,在人工智能、低空经济、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游艇等新兴领域深入挖掘新的经济增长点,力争培育4~5个超5000亿元级新兴产业集群,打造广东产业发展“新引擎”。前瞻布局未来产业“新领域”,围绕6G、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重点产业领域积极谋划具体产业项目,涵育未来产业市场空间。

上海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围绕细胞基因治疗、脑机接口、6G、量子计算、聚变能源等战略前沿领域,强化前瞻性、战略性、系统性、带动性研究布局。优化集成电路产业空间布局,全链条加速生物医药产业创新发展,加快推进人工智能产业创新高地建设,培育壮大低空经济、大飞机、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海洋装备、空间信息、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

北京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2025年将积极布局建设未来产业。建立投入增长机制,重点培育人形机器人、商业航天、生物制造、新材料等20个未来产业。加快6G实验室和6G创新产业集聚区等项目建设,打造低空技术创新和产业发展先导区,完善首批10个育新基地功能。强化应用场景牵引,加快商业星座组网等试点示范,举办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

湖北省提出,深入打好汽车、钢铁、化工产业转型“三大战役”。“一业一策”壮大商业航天、低空经济等新兴产业,加快发展高端Al芯片、合成生物、脑机接口等未来产业。推动现代化工及能源、现代农产品加工等支柱产业突破万亿级规模,促进“51020”现代产业集群全面升级。

赛迪研究院无线电管理研究所(未来产业研究中心)副所长李艺铭提醒,目前业界对于未来产业内涵边界、发展趋势等仍缺乏深入理解和准确把握,造成未来产业布局、培育存在诸多无人区、深水区,面临方向选取不精准、赛道布局不合理等问题。

赛迪研究院调研发现,部分地区在未来产业新领域新赛道布局中更倾向选择那些普遍认为具有巨大发展潜力的细分赛道,但本地在该领域存在基础研究相对薄弱、高端人才储备不足、相关产业生态不完善等情况,可能会造成一定的资源浪费。

以量子领域为例,据不完全统计,在地方已出台的未来产业政策文件中,将“量子信息”或“量子科技”作为主要布局方向的超过80%,但部分地区并不具备培育量子产业的资源基础,未能充分结合自身产业基础和资源禀赋进行合理规划和布局。

李艺铭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各地应当立足自身基础条件和特色优势,明确本地未来产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和重点方向,围绕核心企业与关键技术,积极引进上下游配套企业,完善产业链条,培育和集聚一批高成长潜力的科技企业。“有条件的地区可以依托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国家大学科技园等加快建设一批在全国具有标识性的未来产业园区和未来产业先导区,引导各类资源加速集聚,打造特色产业链,因地制宜布局未来产业,形成未来产业发展新增长极。”

(作者:缴翼飞 编辑:张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