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酝酿巨变: 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工艺效率

21世纪经济报道 文静,肖婷婷 成都报道
2018-08-11 07:00

民用品的成本可以贵在原材料上,但不能贵在刷漆过程,毕竟人工才是最贵的。

“这两年做上游的多了,倒腾漆苗的如火如荼,下游做漆工艺的也多了,但对中间环节漆树研究和综合利用的人太少太少。”8月6日,世界唯一专业从事漆树与生漆资源开发与创新应用研究的生漆研究所——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科研管理办李东旭主任在电话里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中国是世界上的漆树大国,但墙内开花墙外香,大量生漆最后运到了日本。

生漆又称中国漆,产自漆树。陕西,四川的成都、什邡、绵阳,云贵高原都是漆树的故乡。秦岭的资源量占到全国漆树总量的60%。漆液被誉为漆树的血液,是漆农爬到树上,挂着贝壳碗,一刀刀割出来的。近年来,采割以四川尤其是绵阳一带的工人为最。

“百里千刀一斤漆”。物以稀为贵,据李东旭介绍,近几年市场上生漆均价已涨至240元-260元/公斤。不少生漆往往参假,加入蜂蜜或植物油。按照G B/T14703——2008生漆国家标准,生漆的漆酚总量必须达到65%及以上。

虽有“漆黑”一词,但事实上,生漆是漆树树皮被割开后,从韧皮内流出来的一种白色粘性乳液,经加工制成的天然树脂涂料。天然生漆具有防腐蚀防潮、耐强酸强碱、绝缘、耐高温等特性,具有世界公认的“涂料之王”美名。

因为会让人过敏,漆树有“鬼树”一说,但如果顺从它、敬畏它、尊重它的规律,它会给你惊喜。

漆是如何磨人的

7月24日,成都清源际艺术馆。来自俄罗斯、摩洛哥、埃及、墨西哥等国艺术学院的志愿者怀着对中国传统手工艺浓厚的兴趣,对嵌有成都市花芙蓉的漆艺书签进行打磨、拉丝、上色和晕染。用砂纸打磨漆面,做起来才知道既费力又耗时,记者就因用力太猛磨出了木胎底色,手里的书签艺术效果大打折扣。

如果说DIY第一次让人感受到大漆的韧性和富有光泽的迷人魅力,在成都漆器髹漆车间,记者终于明白了什么叫“人磨漆,漆磨人”。

髹漆组长吴劲松告诉记者,光刷漆最普通的工序至少有八道。先是在木胎上揉一道生漆,然后褙布。布是夏布或纱布,将生漆和少量的灰按一定比例调和在上面,对木胎口沿、底部或内壁木缝交接处进行粘贴。“这相当于给器皿加了一个紧箍咒,防止木器产生裂纹。”吴说。

备好布的木胎第一次被放进窨房,干燥后拿出进行第一次打磨。“用型号400-280的粗砂纸磨,同时用刀剔除毛刺。“他说。

接下来是上灰。成都漆器先后要用三灰:粗、中和细灰,都是青砖青瓦灰。按粗灰-阴干-打磨-刷中灰-阴干-打磨-刷细灰-阴干-打磨-上浆灰(漆份很重的灰)工序依次进行。到细灰打磨后,木胎上最小的缝已经被堵上并打磨光滑了。

第五道工序是髹底漆。上不同的色漆,取决于工艺要求,髹漆要髹三道,同样是阴干到打磨的反复。第六道是刷中漆,打磨到这里,1200型号的砂纸已经很细了。最后还有两道工序是装饰和刷透明漆,又称刷面漆,砂纸用到2000-5000型号。

“漆器最重要的工序就是漆。要是雕漆工艺,光上漆要留到‘7个半’,就是7.5毫米,每天刷,刷半年。”加入成都漆器一年多的雕漆技艺传承人李小龙对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说。

开放不仅在工艺

在李东旭眼里,漆树的科技创新成果完全可以和漆工业、漆器工艺还有保健食品开发融合在一起,包括改良髹漆,缩短工作周期。

“喷涂代替刷漆可以缩短工期。”他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介绍,研究所曾经用金属喷枪来喷大漆,但喷的过程中漆分子容易抱团,喷不均匀。后来他改用气雾剂喷漆,由于产生的剪切力小,效果明显改善。

“为了扩大内需,研究所作为中华全国供销合作总社的直属事业单位,帮助农民种植人工漆树增收,让生漆制品可以满足大民用,如生漆的木地板、桌椅板凳,要重新走进千家万户。”他说,大民用品的成本可以贵在原材料上,不能贵在刷漆过程,毕竟人工才是最贵的。日本也有喷的天然漆,只有工艺大师和匠人采用刷子刷,以彰显手工艺。

除了积极推广喷涂工艺,西安生漆涂料研究所还对漆器的干燥进行探索。他们发现,对瓷胎刷漆,不超过150度的半小时烘烤可以干得更快,漆的附着力也更好。

但他表示,在漆器工艺行业,和该所签订技术合作协议的企业很少。“他们更注重手工艺的传承,愿意对材料研究的太少。”李东旭不无遗憾的说,陕西那么丰富的漆树资源却不重视利用,生漆依然是传统的农村寿材为主。漆器工艺也只是漆工艺的一小块。随着漆树产业的深入,漆籽油开发、漆树黄酮提取等涉及大健康食品的国家标准会陆续出台。

就生漆的开放性,成都漆艺国家级非遗传承人、成都漆器艺术设计总监尹利萍深以为然。她认为,规模尚小的漆器工艺尤其需要。

为了更好的掌握漆性,她曾两度做漆工、补漆艺。7月26日,尹利萍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说,漆材料是个大家,特别有包容性。它可以和很多材料结合起来,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效果。最高贵的黄金白银不说了,金箔、银箔、宝石等都可以镶嵌进去。它同样也能和很低贱的蛋壳、贝壳相处。它可以跟木头结合,也可以跟陶瓷,金属贴合在一起。所以做漆人要向漆学习,大家都协调融合。

正是学习了漆的脾气,藏在深闺的成都漆器第一次打开大门,设立了公益开放日,把静态的工厂变成活态博物馆,迎接八方参观者和同行交流者。成都漆器厂长王岳峰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这种开放是“两个打破”:工厂内部,如设计开发和营销不同部门的开放;对行业内外开放,独立设计人、艺术院校、设计家和艺术家都可以给成都漆器提供研发创意,从而拥抱更多的可能性。

(编辑:李清宇)

【系列报道】

大国重“漆”:世界文化遗产漆艺的困惑与重生

古典漆艺如何与现代创意精神结合?

行业酝酿巨变: 用现代科技提升传统工艺效率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成都漆艺传承人尹利萍:漆器43年:我还没把这本书读完

X

分享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