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英两国央行“鹰声”四起,意欲何为丨南财号热话

南财号热话 2021-12-18 16:00

美东时间12月15日,美联储结束了今年最重要的一次货币政策会议。会议决定维持联邦经济利率在0%~0.25%;同时加速缩减购债规模,从每月减少150亿美元升至每月减少300亿美元;抛弃“暂时性通胀”言论;并释放了明年或将加息三次的信号,超出市场预期。不少分析师认为这是近年来美联储最“鹰派”的政策转向。

转“鹰”的不止美联储,英国央行也紧随其后,调转“鸽”头。当地时间12月16日,英国央行宣布加息,将基准利率上调15个基点至0.25%。这是英国央行自新冠疫情暴发以来首次加息。

从“鸽”迅速转“鹰”,美英两国央行打的什么算盘?美联储加速Taper和英国央行突然加息将如何影响国内的货币政策?对大A来说是利好还是利空?

大转向目的何在?

美国经济通胀压力山大,美联储无法视若无睹。美国劳工部14日公布的数据显示,11月美国生产者价格指数(PPI)同比上升9.6%,高于市场预测的9.2%,创下2010年11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当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的表现也不容乐观,同比上涨6.8%,创下1982年6月以来最大同比涨幅。美联储此前坚持的“通胀暂时论”被不断攀升的实际数据证伪。

华创证券首席宏观分析师张瑜指出,在通胀压力不断加剧的背景下,美联储需要以“大姿态”抑制通胀预期。而本次FOMC会议即为大姿态的一次展现,通过加速Taper,向市场传递出央行开始正视通胀,并将采取措施抑制通胀的信号。

东方金城研究发展部分析师白雪分析表示,在高通胀压力下,美联储加速转向中性的货币政策立场,意在为后续政策调整预留更大的空间,随时“相机而动”。一方面,提前结束QE能够防止未来通胀若进一步失控,导致货币政策不得不“急刹车”;另一方面,与加息相比,加快减码同样可以压制通胀预期,且对市场流动性造成的冲击更为可控,给经济复苏带来的阻力也更小。

与美联储转向的理由一致,英国央行的大刀挥向的也是国内通胀压力的加剧。数据显示,英国11月CPI同比上涨5.1%,创2011年9月以来新高,高于10月的4.2%,也远高于英国央行2%的目标。此外,英国央行本轮加息还考虑到国内就业市场的复苏。11月英国就业市场新增25.7万名员工。

美联储何时加息?

与英国央行大刀阔库,直接宣布加息不同,美联储在加息这一问题上的态度仍稍显“暧昧”。

虽然FOMC委员们在货币政策方向显得“鹰味十足”:本次议息会议公布的利率点阵图显示,所有FOMC委员均预计美联储将在2022年开始加息,具体为2022年和2023年分别加息3次。但无论是本次会议声明全文依旧对加息内容只字未提,还是鲍威尔在答记者问时强调“这并不意味着美联储已经有了加息计划”,都暗示了美联储明年开启加息并非“板上钉钉”。

“从历史经验看,点阵图对实际加息路径指引有限。”国投瑞银基金首席策略分析师、资产配置部副总监李美岑指出。

中信证券研究所副所长、首席FICC分析师明明亦表示,本次会议的“点阵图”鹰派超出市场预期,不过“点阵图”向来不完全意味着真实的加息节奏,只是当下时点委员们的预测,而且做出预测的成员也并非全部具有决议投票权。但他同时认为明年美联储加息是大概率事件,且就目前来看,可能至少加息2次,是否会有第3次加息则可能要根据美国就业、通胀和经济的进展情况而定。

工银国际首席经济学家程实同样认为,美联储当前对是否加息依旧非常审慎,如果加息,他认为,2022年二季度美国或将启动第一次加息,并在随后半年保持一个季度加息一次的频率。

张瑜则认为,此次议息会议美联储已就紧缩做充分铺垫,加息动作或提前。虽然美联储主席鲍威尔在新闻发布会中提到加息一定会在Taper完成后进行,但加息与缩表可以同时进行,给出潜在的缩表信号,或引起2022年市场关于缩表预期的升温。

对国内影响几何?

美英两国本轮货币政策转向是否会影响到中国的货币政策和资本市场?

白雪指出,我国央行从去年下半年就开始启动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节奏明显早于美联储。在中美经济修复节奏、物价走势之间存在较大差异背景下,我国货币政策更加强调“自主性”;因此,无论美联储明年加息节奏如何,都不会对国内货币政策带来实质性影响。考虑到明年国内经济存在一定下行压力,适度向宽仍是我国货币政策的大方向。

在明年国内货币政策坚持“以我为主”的背景下,美联储加速收紧以及美债收益率上行走势对国内债市的影响将相对有限,可能会因风险情绪共振引发国内债市短线下跌,但中期看,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行的空间。

至于美国加息是否会造成全球资金回流,从而对A股形成压力,李美岑表示,明年中美两国在流动性方面的错位与两国在2015年的表现相近,美国于2015年初开启加息,但当年A股表现依然活跃,所以美国加息并不一定导致A股调整。明年A股的走势将取决于明年经济是否能够实现稳步增长。考虑到美国经济的体量,如若中国经济能从当前美国经济由高位向下调整的局面中获益,来年A股市场将具备一定吸引力。

中金公司研究部宏观分析师刘政宁也认为,在明年中美两国宏观政策或将呈相反趋势的背景下,国内宏观环境表现将优于美国,这意味着明年中国资本市场的机会要比美国多。

 

参考文章:

《英国央行加息、美联储加速缩债,全球货币政策或将逐步正常化》,施诗

《欧洲央行坚持鸽派立场,以寻求政策灵活性》,南财快评

《鹰派姿态已展露,加息动作或提前》,张瑜

《Taper加速靴子落地,加息前景不确定性仍存》,东方金诚研究发展部

《凌晨,美联储宣布加速taper,暗示明年加息三次!》,国际商报

《美联储加速缩减购债已成定局,对我国金融市场影响有限》,证券日报

(编辑:杨柳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