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小巨人③丨瑞莱智慧的视角:小巨人在奔跑

21Tech杨清清 2022-04-15 21:18

四年走出来一个“准独角兽”。

21世纪小巨人⑦丨华控清交张旭东:从华尔街到安全计算的“斜杠”人生 21世纪小巨人⑥丨存量博弈时代寻求数智转型:中小企业上云走向“可组装”化 21世纪小巨人⑤丨杉数科技葛冬冬:闯入求解器第一阵营 展开更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杨清清 北京报道

见到田天时,是在三月底的一个周六。作为瑞莱智慧CEO,他刚刚完成上一个应聘者面试,穿过走廊,脚步带风,踏进采访会议间。快速握手,力度刚好。

从一定程度而言,周末加班已成为田天近期的日常。接受采访只是他周末生活中的微末一角。有时,他也会有一些外出汇报的任务,但更多时候,他就如这个周六一般,进行着大量的持续的面试。

“有技术人员,也有其它的,各个岗位都有。”说着,田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笑了笑。

人员招聘的背后,是瑞莱智慧当下快速奔跑的底色。成立于2018年7月,瑞莱智慧仅用短短3年时间,便成长为北京市“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今年3月,北京市2021年第二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正式公布,瑞莱智慧亦赫然在列。

投资人也给予了瑞莱智慧充分肯定。成立至今,瑞莱智慧获得了5次融资,公开披露的融资额超4亿元。2021年11月,瑞莱智慧获得中国互联网投资基金近亿元战略投资,公司估值达数十亿元,列入“准独角兽”行列。

那么,作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瑞莱智慧的成长路径是怎样的? 

立于巨人肩膀

成立不到4年时间,获评北京市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开始筹备冲刺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瑞莱智慧的成长速度令人咋舌。

由一个统计数据可一窥究竟。根据上奇数科此前披露的《谁是未来冠军——解码“专精特新”》报告数据显示,从成立年限来看,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平均成立年限为16年,这也意味着,成为专精特新企业需要较长时间的专业能力积累。

田天对此表示认同。在他看来,16年的平均成立年限“其实挺正常的”。“因为专精特新企业需要在某个领域做到非常前沿,并具备特色,尤其是硬科技的方向领域去做产品,包括打市场,天然就需要长期的前期调研、产品研发到产品落地的周期,所以需要较长时间去准备。”

尽管瑞莱智慧尚且年轻,但在专业积累上亦然。田天解释称,尽管成立于2018年,但作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孵化的产学研技术企业,瑞莱智慧在身处的人工智能领域,其实已经拥有超过10年的知识积累。

“我们并不是从公司成立那天才开始切入人工智能领域,而是拥有从高校进行技术转化、与高校科研单位合作的模式。”田天指出,“其实是站在前人积累的基础上,然后去落地相关的应用。”

从一定程度上而言,瑞莱智慧确实站在清华大学的“巨人”肩膀上,拥有行业内超豪华的团队配置——公司首席科学家由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名誉院长张钹院士、清华大学人工智能研究院基础理论研究中心主任朱军教授共同担任,仅此二人便如雷贯耳。

尤其是张钹院士,早在1978年便开始进入人工智能领域,可谓是中国人工智能主要的奠基者与推动者。“我们相当于拥有过去漫长时间内的技术研究积累,”回溯瑞莱智慧的成长路径,田天想得颇为透彻,“公司的成立更多是将技术持续迭代,进行技术的产品化,去寻找技术落地的市场并持续进行落地应用。”

除了诸如张钹、朱军这般的“技术大牛”外,田天本人同样也在人工智能领域扎根数年。作为清华大学人工智能方向博士,田天曾获得清华大学学生最高荣誉“特等奖学金”与“西贝尔学者”称号,也是清华大学计算机系近10余年来第一位研究生清华特等奖学金得主。

“算起来的话,我自己做人工智能这块也超过10年了,”田天回忆道,“再叠加张钹院士等专家们的智慧,所以我们会比其它领域和企业发展得更快一些。”

踏上迈向未来的赛道

人工智能这个词,在近年来媒体专家们的“狂轰乱炸”下,已经几乎耳熟能详。瑞莱智慧的主要方向,则是人工智能下的“隐私计算”细分赛道。对于大多数人而言,这个提法稍显陌生。

但这个领域,其实颇为重要。所谓隐私计算,是指在保证数据提供方不泄露原始数据的前提下,保障数据在流通与融合过程中的“可用不可见”,从而实现AI应用落地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

行业的走向,已开始显露。根据Gartner发布的2021年前沿科技战略趋势曲线显示,隐私计算为未来几年内科技发展的九大趋势之一,预计到2024年,隐私驱动的数据保护和合规技术支出将在全球突破150亿美元以上。

事实上,早在2008年,首个专攻多方安全计算解决方案的技术厂商Partisia便已在丹麦成立,为商务合同、加密拍卖等场景提供安全方案。科技巨头方面,微软自2011年开始深入研究多方安全计算,谷歌在全球率先提出联邦学习概念,英特尔打造SGX成为绝大部分可信执行环境实现方案的底座;IBM则致力于将同态加密与云服务结合。

不仅是全球市场暗流涌动,我国国内同样在提速相关脚步。

2021年9月,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治理专业委员会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伦理规范》提出六项基本伦理要求,其中包括保护隐私安全、确保可控可信等,这也彰显未来人工智能需兼顾创新与安全可控的趋势。

从2017年至今,国内行业巨头也纷纷领头开源自身的隐私计算平台,初创企业中,除了瑞莱智慧之外,还有华控清交、数牍科技、神普科技等技术型企业。不过总体而言,无论国内国外,当前市场均处于早期阶段,竞争格局尚未确定,也仍有孵化全新独角兽的机会。

在瑞莱智慧的展厅内,陈列着包括自动驾驶、密码锁等多种场景下的攻防演示。目前,瑞莱智慧已围绕算法、数据与应用三个层面布局安全可控的第三代人工智能。站在当下来看,至少从国内而言,瑞莱智慧的眼光也算超前。对方向和赛道的敏锐把握,也是其迅速成长的另一个原因。

除了赛道选择之外,在冲刺“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的过程中,田天还有其它的观察体知。事实上,中小企业通常资金实力相对一般,面对高成长性的赛道,如何有效利用资金形成“拳头产品”,颇考验智慧。

“首先团队得有基础创新的核心技术,”谈及这一话题,田天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感叹道,“由于AI还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已有成熟技术所能解决的问题是有限的,一旦遇到瓶颈,如果自身没有底层能力或突破性能力,就很难再继续向前走。”

同时,田天也颇为强调独特的技术壁垒,换言之,则是打造有特色、有差异性的产品,并坚持做到极致。“你有的东西其他人都有,那么竞争就会非常激烈。所以技术的稀缺性还是很关键的,需要有自己的看家本领。”

此外,在田天看来,从技术真正走向市场,也颇为考验团队的决心。新技术迭代是一方面,但距离落地、实现商业价值仍是漫长的征途。尤其是人工智能这样的新兴技术,在服务行业的过程中需要了解行业痛点,需要真正将技术与场景结合,“技术研发要以用户的实际需求为牵引,以解决实际问题为导向,研发成果是符合市场需求的”。

冲刺国家级“小巨人”

作为从去年延续至今年的一大热词,“专精特新”是每一个中小企业都难以回避的话题。

这背后,是国家顶层的密集发力。2021年12月,工信部等19个部委印发的《“十四五”促进中小企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出:推动形成100万家创新型中小企业、10万家“专精特新”中小企业、1万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2022年伊始,国务院印发的《“十四五”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提出,要纵深推进工业数字化转型,加快培育一批“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和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当前对“专精特新”企业的支持,已经在走向“真金白银”。“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重点支持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展。

“百十万千”的提法,意味着我国发展“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思路是梯度培育。“这其实也是提前为企业规划的发展路径,对企业来说有很强的参考意义,企业发展起来也更有指向性,”田天表示,“另一方面,这也是特殊的激励机制,随着级别越发往上企业得到优惠和扶持的力度越大,这一定程度也能激发企业尤其中小企业的创新活力与发展动力。”

而具体到“专精特新”企业的筛选方面,梯级标准也相对明确。

如经济效益方面对企业营收规模、主营业务平均增长率、负债率进行了具体要求,创新能力则对包括研发费用占收比、研发创新人员占比、有效发明专利等数字进行了明确规定。在田天看来,“专精特新”企业筛选过程中,诸如发明专利、参与标准制定、产品认证、市场占有率等指标都具备一定门槛,从而能够更加精准地发现“专精特新”乃至小巨人企业。

不过,作为专精特新企业的一员,田天也建议称,当前相关选拔标准可考虑进行适当调整。例如,国家级技术创新平台、基础科研项目、行业试点、示范应用项目、荣誉类评选等评价指标,大多数存在对企业规模有硬性指标要求的情况。

“这些指标可能更适用于大企业,但‘专精特新’企业通过规模不是很大,即使在创新指标上表现优异,但因投入、人员、设备规模上达不到评价指标要求。”田天指出,“建议上述评价指标适度向‘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倾斜,转化评价维度等,减少对企业规模的权重。”

(作者:杨清清 编辑:张伟贤)

杨清清

资深记者

关注数实融合、大国创新、专精特新等新科技风向话题。微信:yangqq1910(添加请备注姓名、公司及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