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 记者郭美婷 南方财经全媒体 记者李润泽子 实习生周逸婷 杨璐伊 广州报道
数据中心产业新时代开启。
今年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联合印发通知,同意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8地启动建设国家算力枢纽节点,并规划了10个国家数据中心集群。至此,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体系完成总体布局设计,“东数西算”工程正式全面启动。“东数西算”拉开了数字经济新基建大幕,行业迎来历史性机遇。
中国信通院发布《数据中心白皮书(2022年)》显示,2021年我国数据中心行业收入达1500亿元左右,近三年平均复合增长率达30.69%。
回顾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的历程,政策是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和布局的重要支持。南方财经合规科技研究院梳理了国务院政策文件库中与数据中心相关的政策文件,希望厘清政策脉络,剖析行业发展路径。
梳理发现,政策重点引导之下,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步入新阶段,行业前景广阔,数据中心规模稳步提升,低碳高质、协同发展的格局正在逐步形成。同时,南方财经合规科技研究院在聚焦于数据中心的政策文件中,摘取出了“绿色”“低碳”“集约”“节能”“5G”“新型基础设施”“全国一体化”等较高频出现的关键词,以期展望未来数据中心建设重点。
政策引领作用突显
国务院政策文件库显示,2008年至今,国家层面已出台了超过200份涉及数据中心的政策文件。
回顾这十四年,涉及数据中心的政策数量呈上升趋势,2018年后开始快速增长,并于2020年达到了顶峰。根据国务院政策文件库,2018年出台的数据中心相关政策文件数量是2017年的2.5倍。
步入2021年,国家高度重视数据中心产业的产业布局及未来发展,当年国务院政策文件库中收录了39份相关政策。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等部门先后出台《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等重要政策文件,有效规范了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发展并正式提出“东数西算”工程。值得注意的是,在2022年过去的前半年中,也已有超过20份相关政策出台。
南方财经合规科技研究院发现,涉及数据中心的政策主题范围广泛,在“工业、交通”“科技、教育”“财经、金融、审计”“农业、林业、水利”“国土资源、能源”等共计16个领域中,均有类似鼓励、支持或推动建设某领域数据中心的表述。其中,以“工业、交通”为主题的政策文件数量最多,为52份,其下细分信息产业(含电信)、机械制造与重工业、水运等领域。
事实上,尽管多个行业有建立数据中心的需求,但并非每个行业都需要自建一个数据中心。天津大学智能与计算学部教授王晓飞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只有具备一定行政意义或经济意义的行业,如大型科研机构、大型企业集团、银行金融证券行业等,才需要建立其独有的数据中心,大多数行业的企业只需租用某些大型数据中心的一部分即可满足需求。
从发布机构来看,在国务院政策文件库中,国家层面曾有超过30个机构发布过涉及数据中心的相关文件,其中又以国务院发布的政策文件数量最多,总数超过70份。其次是工业和信息化部,曾出台了超过40份涉及数据中心的各类文件,其中不乏《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等影响较大的政策。
绿色、新型、5G成高频关键词
我国未来要建设怎样的数据中心?数据中心应如何布局?记者从近年来聚焦于数据中心的政策文件中,摘取出了“绿色”“低碳”“集约”“节能”“5G”“新型基础设施”“全国一体化”等较高频出现的关键词。
【关键词:绿色、低碳、集约】
“我最关注的是‘低碳’。”王晓飞表示。近年来,随着我国“双碳”战略的持续深入推进,国家层面出台了多项政策,促进数据中心绿色低碳发展。
梳理发现,国务院政策文件库中出现的首份聚焦绿色数据中心的政策文件是2019年初由工业和信息化部、国家机关事务管理局、国家能源局三部门联合出台的《关于加强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的指导意见》。该文件提出“到2022年,数据中心平均能耗基本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的电能使用效率值达到1.4以下。”
步入2021年,出现多份文件提及数据中心的能效优化指标。例如,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五部门出台《关于严格能效约束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的若干意见》,要求“到2025年,数据中心电能利用效率普遍不超过 1.5”;12月,国家发改委等四部门又印发《贯彻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要求 推动数据中心和5G等新型基础设施绿色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提出“到 2025 年,数据中心运行电能利用效率和可再生能源利用率明显提升,全国新建大型、超大型数据中心平均电能利用效率降到1.3以下,国家枢纽节点进一步降到1.25以下,绿色低碳等级达到4A级以上。”
“绿色数据中心是新型数据中心的重点之一。”华南师范大学计算机学院教授赵淦森表示,绿色是数据中心产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同时降低能耗即节约成本,本身就有利于数据中心产业链上下游的发展。
2021年工信部印发的《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 年)》就计划“到2021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5以下。到2023年底,新建大型及以上数据中心PUE降低到1.3以下,严寒和寒冷地区力争降低到1.25以下。”
我国数据中心政策对能效的要求不断趋严。其中,PUE作为关键能效考核指标之一而被提出,它是数据中心总设备能耗和IT设备能耗之间的比率。PUE越接近1,表明数据中心的电越多地用于数据中心的计算力中。
王晓飞预测,除PUE外,未来衡量数据中心绿色低碳的系数将更加准确实际。他提出,目前我国数据中心的资源利用率仍有待提升,特别是许多边缘数据中心的利用率还不高。为让算力真正用于实际计算业务,或可通过评估真正服务于实际计算业务的有效算力,来衡量数据中心的用电情况。如此,可以进一步提升资源的利用效率,也响应“东数西算”的诉求。
目前我国绿色数据中心建设情况如何?今年3月,工信部、发改委等6部门公布2021年度国家绿色数据中心名单,涉及通信、互联网、公共机构、能源、金融领域,三大电信运营商、阿里巴巴、腾讯等入选。至此,我国已先后创建三批共计153家国家绿色数据中心。
【关键词:新型基础设施】
“新型基础设施”(下称“新基建”)首提于2018年底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加快5G商用步伐,加强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2020年4月,国家发改委首次明确了“新基建”的范围包括信息基础设施、融合基础设施、创新基础设施三个方面。其中,信息基础设施包括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
自数据中心被列入国家“新基建”的范畴后,“新基建”提速,数据中心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
王晓飞认为,众所周知,数字时代的生产资料是数据,生产工具是算法,生产力则为算力。算力由数据中心提供。在新基建的内涵下,建设边-云-超一体化的算力网络尤为重要,它将大中小各级各类数据中心的计算基础设施进行网络协同,所产生的算力连接在一起,形成可流动的算力资源池,当算法根据用户诉求发出指令时,不同节点的数据中心能够精准响应需求,提供合适的算力与数据资源交互匹配。
【关键词:全国一体化】
上述关键词的内涵也与政策文件中另一高频出现的关键词——“全国一体化”相关。
2020年,《关于加快构建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的指导意见》发布,提出到2025年,全国范围内数据中心形成布局合理、绿色集约的基础设施一体化格局。
2021年,《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发布,正式提出“东数西算”工程,在八地布局建设全国一体化算力网络国家枢纽节点。这标志着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从早期筹划走向初步启动,我国数据中心产业布局从区域内协同进一步过渡到全国一体化发展。国家发展改革委高技术司主要负责人在答记者问中提到,“一体化实施推进”是国家枢纽节点的建设重点,包括网络、能源、算力、数据和应用的一体化。
“‘全国一体化’即以点成面,将全国数据中心连结成为算力网络或汇聚为算力池,有利于数据中心的运维调度,提供更优质的服务,提升资源利用率,并且整体达到低碳低能耗和低成本。”王晓飞说。
数智服务运营商鹏博士集团副总工程师、鹏博士研究院负责人侯兴泽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等文件直接影响了数据中心行业整体布局。在此之前,企业数据中心选址多考虑自身规划及能力。现在进行布局时,企业将重点考虑国家顶层设计要求,在国家枢纽节点附近布局资源池建设。
“在没有公布东数西算枢纽节点之前,鹏博士已经在甘肃、山西等地进行了部署。随着政策公布,我们会根据政策做适当调整。”侯兴泽说。
【关键词:5G】
若将新型基础设施比作一位奔跑的男人,那么人工智能可作为他的头脑,5G则作为其躯干,数据中心就好比肌肉,为身体的运转提供算力。
在关于数据中心的政策中,5G时常并列出现。新一代5G承诺了更快的下载速度和更低的延迟,更高的带宽和更全面的覆盖。更重要的是,5G将开辟除手机以外新连接,如汽车和大规模工业应用。
王晓飞指出,5G时代下产生的数据量,相比如今将以十倍甚至百倍的速度暴增,相对应的,对于计算和智能分析的需求将愈强,数据中心产业的市场规模也将显著扩增。
迈入5G时代,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为何?侯兴泽强调了中心机房和边缘机房的高低搭配,边缘计算使得“高并发高带宽低延时”成为可能。王晓飞也认为,一方面数据中心应朝着特异化、场景化方向发展,能够为不同特殊性能要求的业务提供更好的业务服务质量;另一方面,数据中心应逐渐下沉到边缘,充分利用中小微型数据中心的算力。
【关键词:数据安全】
数据中心是新基建有序运行的基础保障,而数据则是贯穿新基建的生命线。在聚焦于数据中心的政策文件中,有关数据资源管理、流通以及数据安全问题也被反复提及。
如《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协同创新体系算力枢纽实施方案》提出,国家枢纽节点重点任务包括确保网络数据安全,要求完善海量数据汇聚融合的风险识别与防护技术、数据脱敏技术、数据安全合规性评估认证、数据加密保护机制及相关技术监测手段,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同步使用安全技术措施,保障业务稳定和数据安全。加快推进全国互联网数据中心、云平台等数据安全技术监测手段建设,提升敏感数据泄露监测、数据异常流动分析等技术保障能力。
《新型数据中心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1-2023年)》的重点任务中同样有类似表述:强化数据资源管理。加强数据中心承载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机制建设,落实行业数据分类分级、重要数据保护、安全共享、算法规制、数据管理成熟度评估模型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强化企业数据安全管理责任落实。加强多方安全计算等数据安全关键技术创新突破与推广应用。积极组织做好各类网络数据安全协同处置,及时消减数据安全重大隐患。
如何保障数据安全,让算力使用更被信任也是目前数据中心建设面临的问题之一。
“数据中心的数据安全分为三个层面。”王晓飞表示,首先是物理安全,即保护数据中心不受外力摧毁;其次是信息安全,即避免数据泄露或被黑客破解数据中心接口盗取数据;最后是社会安全,即数据中心要对于所存储数据的内容进行把控,严格管理涉及国家和社会安全的数据。
王晓飞认为,在数据中心所存储的数据上“云”的当下,用户数据的销毁问题尤为重要,用户有权对自己的数据进行重置或销毁,特别是基于个人数据训练出来的人工智能模型也有权随之销毁。但如何保障这一权利的落实,目前还有待进一步细化和落实。此外,人工智能生成物著作权归属、数据智能伦理等,也是产业界未来将探讨的议题。他还指出,多数据中心节点协同业务场景下的联邦学习技术实现了分布式的隐私保护的人工智能,可能是接下来重要的发展方向。
(数据不完全梳理自中国政府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李润泽子制图。实习生高艺对本文也有帮助。)
(作者:郭美婷,李润泽子 编辑:诸未静)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