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焦“双创”|深化“科教产金”融合 深圳南山开启“第三次创业”

深圳观察陈思琦 2022-09-26 17:30

深圳南山聚焦企业在各个成长阶段面临的困境与资金需求,盘活资源、逐一突破,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金融服务。

从海外专利授权自救到第一梯队 微芯生物的原研创新药之路 对焦“双创”丨南山连续创业者“遇风发芽” 道通智能称将布局无人机全生态 对焦“双创”丨创客文化南山“破圈”七年后 “双创”新动能引擎何以蝶变 展开更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 陈思琦 深圳报道

在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以下简称“深圳先进院”)西区实验室,身着黑色T恤、军绿色短裤,留着平头的李骁健坐在电脑前,背后的置物架上密密麻麻摆满了各类电子元器件。

本月初,李骁健及合作团队在国际顶级期刊Nature子刊Nature Biomedical Engineering发布关于光纳米神经遥控技术的最新成果,该项技术将助力实现免手术植入无线脑机接口,加速国内脑机接口从实验室走向临床。

而就在不久前,李骁健于2019年成立的医疗器械公司“微灵医疗”得到了南山区专项基金的“加持”,成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的首投项目。

在南山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与李骁健一样横跨学界与业界的科研人员不在少数。在日前举办的2022全国双创周深圳活动“创意市集”上,由南方科技大学教授孟庆虎担任首席科学家的元化智能、电子科技大学教授段立新担任联合创始人的天海宸光等科技企业悉数亮相,全骨科手术辅助机器人、智慧航空远程塔台等高科技产品反响热烈。   

如果把筚路蓝缕的特区初期建设比作“第一次创业”,把上世纪90年代中期毅然决然的产业转型比作“第二次创业”,那么从打造“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产业化+科技金融+人才支撑”全过程创新生态链,到加快布局“20+8”战略性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可以视为特区的“第三次创业”。

如今,第三次创业正在南山区如火如荼。

校企合作助力前沿创新成果走出象牙塔

2020年12月,科技部、教育部、广东省政府联合出台《深圳西丽湖国际科教城建设方案》,提出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打造成为“国家实验室创新生态样板”的总体目标,明确部省市共建。

从地理位置上看,南连深圳高新区、北接光明科学城、东连深港科创合作区、西接前海自贸片区,科教城是广深港澳科技创新走廊的核心战略节点,区位得天独厚。

截至目前,这片规划面积近70平方公里、占南山全区面积40%的科教城已引入深圳大学、南方科技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深圳)、清华大学深圳国际研究生院等7所高校单位,并布局鹏城实验室、深圳先进院、国家超算深圳中心等一批高层次创新平台,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达到6.65%。 

如何将产学研结合起来?南山区从物理空间布局上即提供了一个开创性的解决方案。近年来,南山区通过政府建设、收购、旧改返还等方式,在科教城范围内开发出南山智园、南山智谷、南山智城等一系列新兴产业集聚区,已建成及正在建设、计划推出的创新型产业用房面积均超过100万平方米。

塘朗山北侧,南山智园与南方科技大学仅隔着一条学苑大道和大沙河,园内吸引了生物医药、机器人、大数据分析、集成电路设计等众多创新型企业及科研机构,南方科技大学深港微电子学院就是其中一员。

深港微电子学院院长于洪宇表示,作为国家示范性微电子学院建设单位,该学院落地南山智园,一方面可以依托南科大校园,便利高校教授在科研与教学之间的流动;另一方面也便利学院与园区内相关企业及时沟通生产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避免技术供给与需求脱节。

“让大学与园区相邻,有利于园区、校区、社区(桃源街道)‘三区’融合,三方共赢。”中国(深圳)综合开发研究院公共经济研究所执行所长汪云兴表示,高校的教育和科研资源为产业园区提供了人才与技术;产业发展为科研的人才培养、课题方向等提供直接的诉求反馈,形成上下游良性互动。

截至目前,共有包括Arm中国、江波龙等17家企业与深港微电子学院共建联合实验室。成立3年来,该学院获得纵向课题与横向课题资助经费接近3亿元,比例各占一半,在芯片制造等“卡脖子”领域实现了众多前沿技术的转化落地,高校科研成果不再局限于象牙塔。

科研人员“双栖”发展加速科技成果转化

近年来,随着政策的保障与“双创”生态的建立完善,除与企业开展横向课题外,越来越多科研人员尝试跨界,实现学术界与产业界“双栖”发展。

“于我而言,科研人员与创业者两重身份是相辅相成的。” 深圳先进院合成生物学研究所研究员罗小舟表示,科研更聚焦“0-1”基础研究工作,开办企业则侧重“1-10”及“10-100”产业化落地工作,而跨界双栖让自己打通了从0到100的全链路研发。 

2019年,罗小舟成立森瑞斯生物科技(深圳)有限公司,依托罗小舟及团队掌握的前沿科研成果,森瑞斯目前已有接近20种研发工艺,为后续成规模生产高附加值产品带来诸多优势。今年3月,森瑞斯完成了由深创投领投、深圳高新投和多家下游产业方跟投的近亿元A轮融资。

深圳先进院深港脑科学创新研究院研究员李骁健同样于2019年走上创业之路,成立了以植入式脑机接口的临床应用为主攻方向的微灵医疗。依托深圳在电子设备生产制造方面的成熟产业链配套,李骁健表示,其与团队率先打通的脑机接口全技术链有望在未来3-5年内实现从原型机到成熟产品的转化,并进入临床试验阶段。

 “双栖”发展的罗小舟、李骁健并非个例。深圳先进院院长樊建平此前撰文指出,基于深圳的产业需求,先进院定位为“工业研究院”,不仅鼓励承担企业项目、授权企业专利,还将孵化企业作为最核心的科研成果产业化方式,截至2021年底已孵化企业超1300家,其中市值超5亿元企业30家,超10亿企业7家。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深圳南山科技与产业的深度融合对高校人才培养起到了反哺作用。

一方面,众多“教授创业”“博士创业”项目的成功落地体现了南山区浓厚的“双创”氛围,深圳约60%以上的高层次人才在科教城集聚,为高校科研与教学工作注入了更多新鲜血液;另一方面,鉴于通过校企合作培养的学生在能力上与企业对人才的需求高度契合,不少企业CEO/CTO乐意兼职“产业教授”,亲自参与教学工作,产业前沿知识得以植入日常课程中,实现高校所学与企业所需的精准对接,人才生态的良性循环得以形成。

全链条金融服务护航科创全过程

有数据统计,九成科技企业倒在了初创期的“死亡谷”阶段,资金断流往往是压垮企业的最后一根稻草。曾有企业家形容,科技型企业的创业历程就像“滚石上山,爬坡过坎”,在概念验证、中试工程、初创期、成长、成熟上市等各个阶段面临着不同的融资痛点。

完善金融支持科技创新的体制机制,是深圳综合改革试点首批40条授权事项之一。作为全过程创新生态链的重要一环,在国家发改委向全国推广的“47条深圳经验”中,科技金融被放在了显著位置。在此背景下,南山区聚焦企业在各个成长阶段面临的困境与资金需求,盘活资源、逐一突破,为科创企业提供全方位、全链条金融服务。

“在深圳尚未有脑机接口项目专项扶持资金的情况下,微灵医疗成为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基金的首投项目,体现了南山区对脑科学前沿领域的重视与超前布局。”李骁健告诉记者。

今年6月,深圳出台《关于发展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和培育发展未来产业的意见》,提出发展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20个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前瞻布局8大未来产业。其中,文件对“脑科学与类脑智能”的定位是尚处于孕育期、规模较小的未来产业,10至15年内才有望成为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坚力量。

作为概念验证基金首投项目,据李骁健介绍,微灵医疗以1.5亿元的估值获得150万元的资金支持。同时,由于获得官方背书,该项目吸引了众多商业投资机构的关注,数千万元的天使轮融资目前正在紧密推进。

为了更好地护航类似的科创企业,南山区部署了西丽湖国际科教城概念验证平台、概念验证基金与中试基金等创新链早期支持措施,帮助企业跨越“死亡谷”。

进入初创期,由于金融机构对企业的评估大多延续重资产、重抵押的路线,而相当多科技型企业存在规模小、只有知识产权而没有传统抵押物的情况,融资难题再次出现,“南山科技金融在线平台”应运而生。

据南山区科创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该平台设置了企业创新能力、管理能力、经营环境、财务状况等多元评价指标,致力于“投早、投小、投科技”,平台注册企业已达6000家,推动银行贷款金额超430亿元,走出113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并相继孵化出中科蓝汛、中微半导体等38家上市企业。

对于成长期企业,南山区同样予以充分关注。7月,“南山小巨人基金”顺利完成工商注册和中基协备案,基金首期规模5亿元,将重点投向新一代信息技术、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与高端医疗器械等重点产业的高成长阶段“专精特新”企业。鉴于国内显示驱动芯片市场主要份额由海外厂商占据,未来市场空间巨大,主攻显示驱动芯片赛道的禹创半导体成为“南山小巨人基金”首投项目,有望成为南山下一个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为加速企业上市进程,南山区对辖内备案拟上市企业、新三板企业可按最高不超过其实际支付利息70%的比例给予贴息扶持,每家企业每年贴息总额最高可达150 万元。截至目前,南山辖内境内外上市企业数量达到200家,以占比不足十分之一的土地,落地了深圳约四成的上市公司,形成了扶持鼓励企业上市的良好生态。

据介绍,“十四五”期间,南山将高标准规划建设深圳湾超级总部基地、后海金融商务总部区、南山科技金融城以及前海深港现代服务业合作区等金融集聚区,引进优质金融机构,完善金融生态。目前,众多风投、创投机构集聚南山,将为进一步深化科教产金“四融合”、强化全过程创新生态链提供强有力的金融支撑。

(作者:陈思琦 编辑:孙超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