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卓越董事会丨万亿级新能源赛道:产能算法窥探投资账本

21硬核投研彭硕 2022-12-31 15:43
21世纪卓越董事会电子专场:半导体赛道需求驱动反转可期 21世纪卓越董事会在行动!全面注册制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良方 走进上市公司,和鹏华基金闫思倩聊一聊“双碳”投资|21世纪卓越董事会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彭硕 北京报道

全球气候变化的大背景下,能源转型日渐成为全球共识。随着“30·60”碳减排目标的出炉,国内新能源产业迎来前所未有的景气度,包括风、光、储、出行四大产业链均迎来飞跃式发展,当前新能源市场空间已过万亿元。

然而,随着新能源行业前景愈发确定,2020年以来,大量资本开始“疯狂”涌入新能源产业,部分产业热点环节迎来大量投资。这一方面为新能源行业蒙上了一层“过剩”阴影。另一方面,市场也在积极探索更前沿技术,以期实现跨界超车并获取更大的投资回报。

近日,由南方财经全媒体集团指导,21世纪经济报道主办,21世纪资本研究院承办的“21世纪卓越董事会”系列活动落地北京。现场的圆周论坛上,嘉实成长风格投资战队基金经理 李涛、方正富邦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乔培涛、北京光合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王萌、北京节能低碳环保产业服务协会秘书长闫军、中信银行王娟、久银投资副总裁林开涛、英夏资本创始人夏英就上述新能源领域投资问题,展开了一场热烈讨论。 

过剩是市场常态

“企业生存法宝在于快人一步”

今年下半年以来,市场上有关“新能源投资过剩”的讨论方兴未艾。

11月16日,在2022年高工锂电年会上,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副秘书长王子冬指出:2023年中国本土市场的新能源汽车增速很可能会下降,加上动力电池企业新建产能释放,随之电池供应一定会过剩。

在光伏行业,据不完全统计,今年以来,累计30多家企业跨界光伏,且传统巨头则扩产依旧。当下,市场对光伏的硅料、硅片、组件等环节过剩同样担忧。“当前对光伏企业过度扶持,有可能导致未来行业洗牌时,会付出巨大的代价和困难,这也将是行业面临的最大挑战。”隆基绿能总裁李振国今年11月份在公开场合表示。

如何看待新能源行业过剩危机,又该如何解决?

嘉实成长风格投资战队基金经理李涛表示,嘉实基金过往投资了众多新能源产业链的优质上市公司。从产业链维度来看,尽量产业链环节间会随着扩产而过剩,但有效的、优质的产能永远短缺。尽管会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式的负面影响。但最终,产能过剩的过程意味着不断淘汰出新,最终留下来的都是更加优质的产能。

李涛同时表示,当发展与供给出现错配时,优质产能客观上也可能出现供大于求的状态。“以台积电举例,我们看到最优质的代工厂台积电,我们看到他7纳米的产能可能只有60%-70%产能利用率,但是28纳米的产能是满载的。”

李涛认为,即便如此,作为投资从业人员,他们还是要坚持优胜劣汰,坚持投资着眼于中长期的优质产能和具备构建产能的优秀的上市公司。“从中长期来看,我们肯定是会以更大的力度来投入到零碳生态圈的构建上。”

方正富邦基金权益投资部副总经理、基金经理乔培涛则认为,中国作为工业大国,拥有突出的产能优势,这也导致了所有制造业都会进入产业过剩,新能源也不例外。目前,新能源产业在硅料、电解液部分环节已经出现明显的过剩,对产业链各环节影响巨大。

“有很多环节现在都在产能高峰上,像动力电池的电解液等很多环节都显示出过剩的态势。尤其是光伏上游的硅料,回想一下,2020年的硅料产能只有大约50万吨,但在2022年,大家已经规划的投产产能总和不低于250万吨,两年时间产能扩张5倍。人类历史上此前从未出现过两年扩产5倍的庞大计划,肯定会对行业造成很严重的影响。”

乔培涛同时给出了解决之道:“如果有公司能够持续的技术进步,总能快人一步,这样它将持续获得技术的领先优势,这也是其生存的绝招或者法宝利器。”

热点芜杂

新能源还有哪些新兴投资机遇?

众多环节迎来“饱和式”扩产的时代,2023年,新能源产业链还能哪些有待开拓的投资机遇?

北京光合新能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王萌表示,作为一家一个做碳中和领域的初创公司,公司着重研究人工光合的新能源。

“我们利用一种纳米级的催化技术来实现人工光合的作用,现在做的主要的两个技术,一个是利用二氧化碳跟水在一定条件下将其化合成燃气,实际上模拟了植物的光合作用;另一个是研究氢气技术,在不用电的前提下制备氢气,我们两个技术都是不用电的。”

王萌给出具体解释:公司采用纳米催化技术,使用特定的材料跟纳米结构,用低温能源去处理二氧化碳,不需要用高温能源就可以处理二氧化碳,从而使二氧化碳的处理成本变得更低。公司拥有另外一种技术,通过特定装置,经过高温高压,用电厂的高温余热可以把电厂的水直接变成天然气。

北京节能低碳环保产业服务协会秘书长闫军介绍,首钢集团去年研发出一个关于二氧化碳制淀粉的技术。另外,首钢也在着手推进建筑场馆的“建筑光伏一体化”。

闫军表示,北京节能低碳环保产业服务协会是以首钢集团为发起成立的北京市级协会,主要服务对象是包括在首钢集团园区和集团各个产区的节能、环保及低碳发展相关技术的引进。

中信银行王娟表示,中信银行与金风科技新能源组织者遭企业合作了许多新能源项目,而且未来会更聚焦一些发展中的新能源领域。中信银行除了为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之外,还将提供资本市场匹配的服务,尤其是资本市场业务配额配资融资类的服务,包括可转债融资在内的相关的融资服务等。

王娟称,中信银行后续将在初创性的融资债务与跟私募机构的合作上会进一步探讨。

英夏资本创始人夏英认为,2022年以来,新能源储能材料成为一级市场上最惹火的赛道。一众储能材料项目中,钙钛矿项目近来较为火热。

夏英表示,大家都在沿着产业变革上下游这条线在找很多的项目,熔盐储能尽管目前市场认可度并不高,但未来是否会有爆发值得投资人思考。

久银投资副总裁林开涛分享表示,当下,久银投资的投资主要关心项目的三个环节。

一是,项目能否把控上游资源。“如果能把控了上游资源,拥有稳定的矿的资源,我们觉得就有投资价值了,因为投资者要看他的风险”;二是,投资的项目能否形成自己的粉丝圈,有客户支撑;三是,项目在所处赛道内的研发能力够不够。

“任何一个新兴热门产业最后都会因产能扩张而形成过剩。所以我们还是要回归初心,聚焦我刚才提到的三个环节。如果投资项目确实能抓住客户,像苹果公司既有技术,又能抓住客户,就是值得投资的。事实上只要占一个点,我认为都是值得投资的,所以在新能源这个赛道上,我觉得要回归初心,坚持自己的投资理念。”

久银投资是新三板挂牌的少数的几家私募投资机构之一,重仓新能源赛道,管理资金规模235亿元。

(作者:彭硕 编辑:李新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