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上市公司,和鹏华基金闫思倩聊一聊“双碳”投资|21世纪卓越董事会

投资TALK李域 2023-03-27 16:14

帮助投资人了解产业真实的发展就是最好的投资者陪伴

21世纪卓越董事会电子专场:半导体赛道需求驱动反转可期 21世纪卓越董事会丨万亿级新能源赛道:产能算法窥探投资账本 21世纪卓越董事会在行动!全面注册制推进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有良方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李域   西安报道   低碳的革命,征途漫漫。2020年9月,我国首次向全球宣布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2030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此后,低碳经济成为了关注焦点,市场对新能源、节能降耗产品需求与日俱增。

2023年,“碳达峰”上半场将迎来期中大考,市场期待看到绿色低碳前行两年后的答卷。

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绿色化、低碳化是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环节。在刚刚闭幕的全国两会上,“绿色低碳”也成为了代表们热议的高频关键词。《政府工作报告》对今年重点工作任务中提出要“推动发展方式绿色转型”,“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

这表明碳达峰、碳中和既是我国当下社会关注的热点,也是未来社会发展的主要战略。

作为21世纪卓越董事会系列活动的一站,也是21世纪经济报道与鹏华基金合作推进碳中和系列投教的首期落地项目,本期鹏华基金基本面投资专家、基金经理闫思倩与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李域等一行,走进国内某龙头新能源上市公司,进行一场关于双碳投资的深度对话。

当下新能源依然处在一个非常快的发展阶段。在助力实现双碳目标上,行业基金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募基金行业对资金、对实体产业的配置和支持作用,能够更加专注对新能源领域进行资金支持。

闫思倩指出,帮助投资人了解产业真实的发展就是最好的投资者陪伴。 

全球新能源产业处于快速增长期

在“双碳”目标实现过程中,金融业作为经济发展的命脉,在服务绿色转型、助力目标实现过程中扮演关键角色,而作为金融业的重要力量,公募基金也在利用自身优势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21世纪: 2020年我国明确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国家也在频频出台一些政策,促进新能源产业的发展。想请问,当下的新能源产业处于一个什么阶段?

闫思倩:我们看到,国内的新能源产业过去几年实现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新能源车销量在去年实现了翻倍增长。

从全球来看,新能源产业发展也同样如此。2019年全球的新能源汽车销量是200万辆,到了今年,我们预计会有1400万辆左右的销量,用了四年时间实现了六七倍的增长。在光伏装机方面,2019年全球装机才刚刚突破100GW,今年大概会有350GW左右的装机,四年时间也实现了两三倍的增长。

所以,新能源依然处在一个非常快的发展阶段,预计今年的产业发展会回到一个比较高的增长阶段。

去年美国出台了IRA法案,它是一项计划在10年内投入近3700亿美元的补贴,补贴的规模非常大,总额2万亿元左右,每年都有2000亿元。欧盟也在出台一项对标美国IRA法案的《净零工业法案》,同样,力度也非常大,到2027年,未来三四年的时间要投资1300亿欧元的补贴。

所以接下来,不管是美国还是欧洲,海外对新能源的发展,从补贴上来看,非常紧迫也非常积极。相信未来几年,全球新能源产业的发展仍然会处于比较快速的增长。 

21世纪:双碳任务是非常具有挑战的,因为是用最短的时间实现从碳达峰到碳中和,完成全球最高碳排放强度降幅。同时,我国是煤炭大国,在立足能源结构以煤为主的基本国情下,该如何推行能源革命,以保证能源安全和经济平稳运行?

闫思倩:国内的碳减排、碳达峰的压力是挺大的,欧盟国家比如德国,90年代就已经实现了碳达峰。在中国,2022年我国碳的排放量达到了114亿吨,又创了新高。

所以,我们的目标是在2024年、2025年分城市、分企业优先达峰,但是整体目标是2030年达峰,2060年碳中和,海外大约是在2050年就能够实现碳中和。如果看达峰,我们要用10年时间完成别人可能几十年前已经完成的任务,还是非常紧迫。

确实,我国是以煤炭为主,但是最近几年国家的政策在转向,也是在发挥好煤炭的平衡器、压舱石的作用,进一步发挥煤炭的清洁化利用。当然,另一个角度就是大力地发展清洁能源,像新能源,尤其是这几年的光伏、风电、太阳能,包括电动车,发展速度都相当快,其实也是在为碳达峰助力。 

21世纪:回到你所在的行业,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该如何利用自身投研以及产品方面的优势,从实战层面助力实现“双碳”目标?

闫思倩:我觉得行业基金能够更好地发挥公募基金行业对资金、对实体产业的配置和支持作用,能够更加专注对新能源领域进行资金支持。

作为管理新能源基金较长时间的基金经理,我们也希望能够对更优秀的企业,甚至全球领先的企业,提供更多更好的支持,包括上市公司的融资,一些股权激励,甚至是一些海外并购等等,资金配置的效果可以发挥得更好。 

21世纪:深化绿色金融发展是实现“双碳”目标的重要保障。ESG理念是绿色金融管理的重要支柱。请问如何在投资中践行ESG理念,支持中小企业和绿色新能源企业发展,为国家高质量发展提供可持续支持?

闫思倩:首先,在投资中,我们特别关注那些快速发展并且快速转型到低碳、环保、清洁能源领域的一些公司,包括像电动车,光伏、风电、氢能、下一代电网以及节能环保等领域,这些领域的投资我们都非常关注。

其次,从碳中和到可持续发展再到ESG理念,接受度正越来越广。去年,我们看到疫情期间的鸿星尔克,在公司亏损六千多万的情况下捐款了一个多亿元,带来了非常好的社会反响。

过去,我们鹏华基金也曾联合耶鲁大学给格力电器的管理层推荐过董事候选人,是为了更好地实现上市公司的治理。所以,在我觉得大家很多方面已经从碳中和到可持续发展再到ESG的理念进行过渡。

了解产业真实的发展就是最好的投资者陪伴

面对政策东风,新能源产业迎来发展新机遇,对于公募基金而言,该如何从实战层面助力实现“双碳”目标?同时,新能源板块走势跌宕起伏,基金经理在这样的市场中,如何去引领投资人,做好投资者陪伴?

21世纪:从去年的数据看,新能源仍然在快速发展,全国风电、光伏发电新增装机再创历史新高,那么在新能源产业的投资上,现在处于什么阶段?

闫思倩:投资是源于基本面的,我们鹏华基金也一直坚持“基本面投资专家”的理念,对此,我非常认同,认为深耕产业的深度研究对投资非常重要。

我们看很多行业的发展,尤其是带有科技属性的行业,包括很多新的制造业及新兴产业,尤其是新能源这样一个带有科技属性的新兴制造产业,都会经历从0到1的突破阶段,和从1到N的快速发展阶段。

最近几年,新能源走过了从0到1的突破阶段,比如特斯拉,经历过产能“炼狱”,产能无法上量等问题,而在去年已经有超过100万辆的销量,财务报表上开始盈利,这是一个从0到1的投资。市场上近期的热点,像AI、ChatGPT等都是一个创新,也是一个从0到1的投资。

从投资的角度,我们会给它更高的估值,更大的想象空间。

从1到N是一个相对比较成熟的行业。比如,从0到1的时候,我们要去选龙头,选这个行业最先进的技术,未来最可实现的龙头。到了从1到N阶段,可能龙头已经出现,很多技术路线已经比较成熟,我们就需要一个管理优质、快速发展,甚至成为全球更大龙头的一些公司。从投资上来讲,我觉得包含这两种机会。

对新能源这个大产业,尤其是电动车,如果今年有1400万辆销量,就是一个两三万亿的市场。在这个从1到N比较成熟的市场里,依然有很多新的技术和方向,很多创新也在发生。比如,去年的PET铜箔,包括激光雷达和一体化压铸,以及我们今年看到的钠电池,同时锂电池新的技术路线也特别多,包括固态电池以及刚刚开始发展的氢能等。

所以说,尽管新能源行业的规模已经很大,但依然会有很多创新,这些创新的技术更像从0到1的新突破。在投资上,我们选择从0到1的和选择从1到N会有一些不同的投资理念和方法,最终我们希望能够在产业不同的发展阶段,根据它的发展情况和基本面,选出更优秀的公司。 

21世纪:从0到1和从1到N的两个阶段,那么基于你对新能源行业的整体判断,我们也想了解哪些子板块或者哪些细分领域,它在接下来的市场中会更具有投资价值?

闫思倩:我觉得新能源行业有很多细分领域值得好好地挖掘和投资。

去年增速最快的是储能,尤其是海外户储实现了270%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国内的大储也在启动,去年随着新一代电力体制改革,储能作为法人主体可以参与到电力市场的电力交易,这个机制的明确为储能带来了更多机会,包括共享储能等很多模式。

国内很多清洁能源的配储比例的要求也在提升,随着我们整个电网清洁能源占比提升,储能未来的发展空间非常大,预计未来3-5年,储能将实现接近翻倍的快速增长。

当然,还有光伏和电动车。去年和前年,全球的宏观经济都面临一个滞胀的经济大环境,但是对于光伏,尽管硅料价格一直位于历史高点,但行业仍然快速发展。如果未来硅料价格下降,光伏产品整体价格再进一步下降,那么在整个能源体系,光伏的性价比优势会更加突出,因此预计光伏的需求还会有非常快速的增长。

前面已经讲到,电动车的行业规模已经很大了,但我们还可以寻找一些新的技术、新的方向,包括无人驾驶、一体化压铸等新技术,都是比较好的方向。

另外,还有风电里的海上风机,预计接下来一两年,海上风机也是一个快速增长的机会。 

21世纪:最近两年新能源产业的走势真的是跌宕起伏,既有全民热捧的高光时刻,也有回撤超了40%左右的一些至暗时刻。作为基金经理,你如何在这样波动的走势中去引领投资人,去做好投资者陪伴?

闫思倩:确实,新能源过去两三年因为比较热,乐观的时候可能会带来泡沫,跌的时候也可能会超跌。

但是,如果拉长时间来看,新能源行业就像前面讲到的,电动车2019年是100万辆,今年的目标是900万辆,甚至1000万辆。前面我分享的是全球的销量增长速度,如果看国内情况,四年实现9倍增长,这个速度也非常快,每年翻1-2倍。

我觉得这不只是股价的速度,也是实业的速度,我们经常看到实业里的上市公司增长速度非常快,包括上海临港的特斯拉工厂,现在已经达到100万辆的产能,如果20万甚至30万元一辆,总产值达到了两三千亿,这一过程只用了三年时间。三千亿的产值对制造业的贡献、拉动非常大。

在市场上,投资人看到的是股价的波动,我内心还看到了行业突飞猛进的快速发展。我觉得拉更长的时间来看,它是有基本面支撑的。另外,从投资的角度,一方面大家要看到实业的发展,看到新能源产业的发展,就像我们曾经有过互联网投资,但不能因为这两年互联网发展降速,就看不到前几年互联网的快速发展,甚至可能现在的ChatGPT、AI在互联网阶段的应用,我觉得很多行业有短期发展阶段的问题,但是拉长了看,它是有它行业本身的发展内生动力在。

所以,我觉得一方面我们更多地去了解产业真实的发展阶段,另一方面,我也建议投资者做一些逆向思维,涨太多的时候是不是会有泡沫,如果产业的真实发展还非常良好,跌太多的时候是不是会超跌。

21世纪:新能源实际上被称为赛道投资,公募基金公司为了改善基民的持有体验,需要引导长期投资。所以想请问一下,你对于这个问题怎么看?

闫思倩:赛道投资是这两年大家提出来,但是我觉得它也代表了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既然是赛道投资,也代表并不一定所有的赛道公司都能做起来。从实业角度,真正进入新能源领域创业并且成功的企业并不多,也不是谁来做新能源都能够取得成功。

从投资的角度,即便在赛道里,我们还是希望能够选出更好、更优秀的企业,为大家带来更好的回报。 

投资框架得到大范围拓展

鹏华基金被市场称为基本面投资专家,就是力求在不同的经济环境下,洞悉市场基本面变化,寻找符合产业和社会发展方向,且具备持续竞争优势和良好盈利能力的优质投资标的,让投资者体验美好的投资历程。

21世纪:新能源产业是一个发展非常快的产业,我们想了解一下,你的投资框架和投资逻辑有什么不同?

闫思倩:经历了新能源行业的快速发展,我的投资框架得到了非常大的拓展。

一方面,新能源尤其是碳中和,涉及到的行业特别多,我们经常说碳中和涉及了11个子行业,链条也是从上游的有色到中游的制造业,还有下游的车上科技的一些创新,包括无人驾驶、硬件、软件等等,所以其实碳中和涉及的行业特别多,产业链条也很长。

所以在投资上,如果你看有色,其实它是一个周期股的概念;如果你看科技股,大部分是科技属性;如果我们看整个新能源中间的链条,大部分在制造业,制造业又是成长股的逻辑。当然,如果我们看电网,看传统燃油车,看煤炭,又是一个价值股的逻辑。因为碳中和涉及非常广,所以我的投资框架也得到了很大拓展。 

21世纪:鹏华基金的特色是基本面投资,市场上有很多资管机构也是做基本面投资。所以想请你介绍一下,鹏华的一些特色,与其它机构有何差别?

闫思倩:鹏华对基本面投资的重视,我认为是渗透到整个公司的文化和体制当中的。

因为对基本面研究重视,比如说深耕一个行业十年,就会受到认可,这是一种理念的互相认可。鹏华也非常注重培养人才,不管你是选择对行业进行广覆盖,还是选择深耕某一特定行业,在鹏华都能得到足够认可。

一方面是对基本面投资的认可,另一方面是认可你或者鼓励你成为一个行业专家。在这个过程中,尤其是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成长的过程中,他就能够获得更多知识以及认知水平和能力的提升,这在培养人才方面非常有效。

21世纪:你过往的一些业绩很亮眼,超额收益明显。所以也想请你分享一下,取得超额收益的一些经验。

闫思倩:其实我还是非常想选出一些优秀公司,当然我也经历了新能源从2011年到现在很长的发展阶段,经历过新能源在周期底部的时候,但是这几年的发展,也进一步让我认识到选出优质的公司非常重要。同时,新能源行业下有很多细分行业,去更深度地理解这些行业,在投资中也是非常有帮助。

21世纪:从你的从业经验来看,从研究员到基金经理,每个阶段取得的成绩,在每个阶段的体会及收获是什么?

闫思倩:确实,我入行的时候在证券公司做研究员,到了基金公司也是从研究员做起,我觉得初级研究员的工作更多是从信息搜集、整理开始,然后去理解,去总结,写报告,出差调研,进行理解和入门。高级研究员就会有更深度的一些理解,他就会对上市公司和整个行业进行判断。到基金经理阶段,随着研究时间和维度的积累,会有更多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的多角度判断。

21世纪:最后,想从女性的角度来谈一谈,在碳中和这个宏大的议题中,女性的角色,既可以聊聊您作为基金经理的角色感受,也请你给我们谈一谈产业的女性角色,也可以从未来角度谈,女性的角色目标等。

闫思倩:我觉得不管是从个人还是社会上来看,我觉得很多妈妈,她经历了孕育生命的过程,对人与自然的理解,对生态环境的高质量追求,甚至对绿色家庭环境的追求,会更高。

我们也看到社会上关注“她力量”的老师非常多。女性对低碳出行、低碳环保、绿色家庭的这种追求非常一致。

(作者:李域 编辑:李新江)

李域

资深记者

21世纪经济报道资深记者。长期关注券商、公私募等领域,喜欢研究投资这件事,常驻深圳,欢迎交流和提供线索!请联系:liyu@21jingji.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