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观察丨广东城乡区域协调发展策:县域活则全省活

南方财经全媒体 柳宁馨,喻淑琴 广州报道
2023-01-13 20:40
广东两会观察|“大块头”能源项目稳经济,2023年广东19个重点项目发展海上风电 广东两会观察|“12221”走向纵深,打造农业工业化改造3.0“广东样板” ​广东两会观察|省社科院万陆:以“制造业当家”牵引科技创新,破解能力和机制断链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喻淑琴  实习生周可莹 广州报道

1月12日,2023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正式公布,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被列入2023年的重点工作安排,这意味着广东在县域经济发展方向上愈发清晰。

县域产业结构不合理,发展定位不明确、投资吸引力不足……长久以来,县域经济薄弱一直困扰着广东省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突出县域振兴,高水平谋划推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增强广东发展协调性、平衡性的必然要求。

广东省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员会主任陈祖煌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百县千镇万村’就是发展县域经济,即强县、富镇、兴村。它是多方的结合,是乡村振兴的升级版,既解决了城乡发展不平衡的问题,也对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有重大作用。”

“县域强则市域强,县域活则全省活”。如何把县域经济这篇大文章做好?对此,陈祖煌表示,每个县都应该要开展调查研究,摸清县情、农情的优势短处,扬长避短,突出特色。

广东省政协委员、致公党广东省委会专职副主委黄小彪表示,今年的省政府工作报告围绕“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对县域经济的提法更具体化、更实际,更有特色、特点,基本上就是因地制宜。

县域经济强则市域强

今年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实施“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向更高水平更高质量迈进。

突出县域振兴,既符合中央精神,又契合广东实际,中央多次强调要把县域作为城乡融合发展的重要切入点,赋予县级更多资源整合使用的自主权,强化县城综合服务能力,搞好县域经济发展对解决广东区域之间、城乡之间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具有战略性的意义。”华南师范大学“三农”与城镇化研究所所长胡靖表示。

“省委的决定要和县域强县有机结合起来,在空间位置做好规划,在全域全县产业布局上做好谋划发展。”陈祖煌表示,“发展县域经济是个大题目,对广东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是需要好好研究,做出重大的安排。”

2023年,广东将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更大力度壮大县域经济、强化乡镇联城带村节点功能、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推动产业有序转移。

大力发展乡村建设,重点在乡镇联城带村。今年广东省政府报告提出,要建强中心镇、专业镇、特色镇,支持有条件的镇打造成为县域副中心、发展成为小城市,形成一批名镇名品,培育更多全国经济强镇。

“我们广东近几年正在进行美丽圩镇建设,十几年来也一直在建设中心镇。”陈祖煌表示,县城镇、中心镇、美丽圩镇还有特色小镇等建设将来会对解决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特别是推进农村的城镇化起很大作用。

在统筹推进城乡融合发展方面,今年的广东省政府报告还提出,要加快城乡规划建设、基础设施、要素配置、生态环保、基本公共服务一体化。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完善农村交通基础设施是基础。2022年广东发布《广东省农村公路扩投资稳就业更好服务乡村振兴攻坚方案》提出安排省级补助资金150亿元,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到2024年,广东将完成2.66万公里农村公路升级改造。

县域经济发展,重点还要放在高层次人才的引进。广东省政协委员,华南农业大学乡村振兴研究院从化分院院长、从化区农业农村局副局长岳学军认为,要破解高层次人才要素短缺等困难,“要将政策向在县镇村工作的高层次人才倾斜,提高高层次人才在县镇村工作的薪酬福利待遇,激励大量高层次人才主动留县、留镇、留村;要做好高层次人才服务工作,留住后期配套服务工作。”

广东省政协委员、华隆公司董事长欧阳建忠则关注到农业保险在城乡融合发展中的作用,建议建立完善的农业保险数据系统平台、加快农业保险模式和技术创新、保障农业保险政策性补贴投入、建立全产业链保防救赔一体化体系、推进农业保险与金融市场的全面有效对接。

建设产业转移“飞地”

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提出,更大力度壮大县域经济。支持珠三角及周边的县域融入大城市发展建设、产业实力较强的县域做强主导产业、生态功能重要的县域推进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农产品主产区的县域增强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综合实力较弱的县域加快补齐城镇建设短板。

2022年中央一号文件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范围内比较优势明显、带动农业农村能力强、就业容量大的产业,推动形成“一县一业”发展格局。

围绕乡村产业结构单一、规模小、链条短的问题,广东不少县域因地制宜扶持乡村发展特色产业,构建“一村一品”“一镇一业”“一区(县)一园”的现代农业产业体系。

在清远,农业产业发展“五大一深化”提升行动正在开展,清远鸡、英德红茶、连州菜心、清远丝苗米、西牛麻竹笋五大百亿级农业产业迅速崛起,依托现代农业产业园实现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提质增效。

致公党广东省委会进一步建议,深入实施“一县一主业”的策略,促进县域产业规模化,延伸县域产业链条,做大做强特色产业,培育县域产品品牌,积极建立品牌认证运行机制,加大在品牌推广环节的补贴力度。

在推动产业有序转移方面,今年广东省政府报告提出,落实“1+14+15”政策体系,按照“政府推动、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合作共赢”的原则,支持粤东粤西粤北地区更好承接国内外特别是珠三角地区产业有序转移。

此前,广东阳江阳西县赴广州招商揽下587亿元大单,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卡夫亨氏和央企中国华电集团、中国三峡集团能源项目,以及致美斋、广味源、御膳厨、加美味等25个重大项目,极大地带动当地县域经济发展。

在汕尾,县域工业化正在快速发展。汕尾高新区、大南海石化汕尾基地、海工装备制造基地、海丰生态科技城、陆河产业转移工业园和深汕特别合作区拓展区6个“万亩千亿”大平台带动经济增长,也助力当地就业。

农工党广东省委会副主委江英桥表示,可以借鉴浙江等地的经验做法,探索发展联合开发、优势互补、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飞地经济”,在粤东西北地区共建“产业转移飞地”,全面承接珠三角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

2021年,浙江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3.52万元,连续37年位居全国各省区第一。在促进乡村振兴方面,浙江省取得了积极的成效,通过“飞地抱团”模式,以城带乡的共同体形式,集中发展产业项目,共享发展成果,形成了一批有推广价值的经验、模式和做法。

广东也在探索自己的产业转移“飞地模式”。以梅州为例,2022年8月,《广州市对口帮扶梅州市助推老区苏区全面振兴发展规划(2021—2025年)》正式印发,明确“一区多园”叠加“园区+市区镇协同、园镇联动”“园区统筹组团发展”的管理体制模式创新。

如今,梅州“飞地”已有广州天河(兴宁)产业转移工业园、海珠(丰顺)产业园、广州南沙(平远)产业转移园、广州海珠(大埔)产业转移工业园等广州各区的产业园落地,为县域发展注入城市帮扶力量。

(作者:柳宁馨,喻淑琴 编辑:李振)

柳宁馨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长期关注大湾区宏观经济动态,聚焦外贸、区域产业及教育。邮箱:liuningxin@sfccn.com,微信:ningxin429412,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