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两会观察|中国信通院赵瑞龙:大带小、点带面,打造以工业互联网园区为路径的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范式

南方财经全媒体 梁施婷 广州报道
2023-01-16 18:38
​广东两会观察|省社科院万陆:以“制造业当家”牵引科技创新,破解能力和机制断链 广东制造进化论:如何让制造业厚实家当做优做强?6篇文章全面解读 实体为本 制造当家丨​广东制造进化论:梯度式培育促优企成长,如何让新粤商走向“世界一流”? 展开更多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梁施婷 广州报道

2023年广东省两会在1月16日落下帷幕。广东提出,在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方面,广东今年将新推动500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10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同时也支持9000家工业企业开展设备更新和技改,新推动7000家以上企业“小升规”,加快推进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改造。

中小企业规模庞大,是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主力,除了在技术供给上大力发展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广东也正探索利用工业园区为平台,带动中小企业转型。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院广州运营中心主任赵瑞龙在两会期间接受了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下称:南方财经)的专访。赵瑞龙认为,广东在政策上、项目上、资金上均大力支持中小企加入园区、并以合力打造工业互联网园区为路径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

例如,在产业集群方面,佛山设立运作总规模300亿元、首期100亿元的制造业转型发展基金,发布《佛山市加快制造业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工作方案》,实施龙头带动、中小企业抱团和“工业互联网平台+园区”等三大转型路径,探索产业集群数字化智能化转型“佛山范式”。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工业互联网与物联网研究院广州运营中心主任赵瑞龙。受访者供图)

“广东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系到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未来发展和大湾区及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赵瑞龙表示,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工业互联网也在持续赋能园区转型发展,以园区的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产业虚拟化集聚为代表的园区发展三部曲路径逐步清晰。

破解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技术难点

南方财经:作为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程度最高的省份,广东在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方面积累了怎样的经验?

赵瑞龙:2021年,广东提出了以激活传统中小微转型意识为突破口,打造了“中央工厂”,广东高度重视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工作,工信厅也出台了政策推进执行。比如大手拉小手的数字化帮扶,找龙头企业帮助产业链下游,上云上平台”,通过“政府补一点,平台让一点,企业出一点”,为中小微企业的精英团体、企业家、CEO,在高等院校办班培训等。

为推动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近年来工信部也着力构建中小企业数字化政策体系、支持体系和赋能体系,助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我国在工业互联网、区块链、5G互联网、数据中心、人工智能等领域加快建设基础设施体系,预计至2025年全国新型基础设施投资将超过10.6万亿元,市场潜力巨大。

通过政策的推动和新基建的加快建设,我们看到一些效果正在显现,很多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路上推动前行,为此广东也梳理出一些标杆,为方便推动数字化转型,打造一些好的经验,比如借助新型基础设施的发展红利,利用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区块链技术等高新技术来助力中小企业所在的大行业、大产业集群等实现提质、降本、增效等等。

南方财经:中小企业发展目前面临哪些瓶颈?他们实现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关键需求是什么?

赵瑞龙:中小企业寿命短、融资难,其信息化应用必须投资少、见效快。另一方面,因为中小企业自身规模较小,融资难度大,信息化建设投资主要依赖于内部资金积累,使得资金的使用往往捉襟见肘,根本负担不起昂贵的信息化建设费用和长期的管理、维护费用。

综上,中小企业信息化和数字化的关键需求在于,一是借助企业建站、搜索引擎、网站联盟等方式进行营销推广,更贴近下游和最终客户,被客户更方便、快捷地找到,增加商机、扩展市场范围,降低客户搜寻成本。

二是借助标识技术、信息技术等捕捉外部信息如市场信息、渠道信息、竞争信息、供应商信息等,加强与供应链上下游的联系,挑选更合适的合作伙伴,降低采购成本、物流成本等。

三是降低新产品的设计、生产成本等;采用库存信息化管理手段,减少库存量,降低管理成本,加快资金周转等。总之,借助各类信息化应用,盘活资金、拓展市场、降低各类交易费用。

南方财经:目前,针对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的核心技术和第三方服务方面供给的情况如何?提供了哪些技术路线?

赵瑞龙:技术难题是目前中小企业转型的主要瓶颈,目前中小企业对于国家整体层面得数字化转型政策和扶持项目等了解不完善,同时对于我国已成熟的一些数字技术缺乏认知或持观望态度,有些中小企业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走了弯路。

目前能有效助力中小企实现数字化转型的技术主要有两种:

一是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标识解析技术可以理解为物品的“身份证”,通过解析体系连接割裂的数据和应用,实现对数据的来源、流动过程、用途等信息的掌握。纵向可以打通产品、机器、车间、工厂,实现底层标识数据采集成规模、信息系统间数据共享,以及标识数据得到分析应用;横向可以连接自身的上下游企业,利用标识解析按需地查询数据;中小型企业也可以横向连接成平台,利用标识解析按需地共享数据。

广州国家顶级节点自2018年底正式开通至今,已接入二级节点38个,企业10368家,标识注册总量超142亿个,解析总量超124亿次。在过去的三年中广州国家顶级节点服务体系深耕大湾区、辐射琼桂闽,促进工业互联网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成效显著。

二是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目前,国家积极建设人工智能(AI)测试服务平台和产业服务平台能力,支撑国家人工智能战略落地。结合全球创新标识方案快速发展态势,采用“主链+子链”的开放式链群架构,推进国家级新型基础设施——“星火·链网”建设。通过建设分布式、多方参与、广泛共识的交互与信任体系,为工业互联网应用提供统一的对象标识机制、统一的身份认证机制和统一的价值交换机制,支撑制造业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发展。目前在粤港澳大湾区已落地“星火·链网”国际超级节点(澳门),开展大湾区内的各行业跨境贸易活动。

探索大带小、点带面的转型路径

南方财经:推动制造业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可行带动路径是什么?

赵瑞龙:推动中小企业进行数字化转型需要借助合力,单从个体企业来讲由于资金、规模等限制很难实现数字化转型升级。

从广东制造企业体量来看,中小企业占比十分突出,涉及种类繁多且产量高、市场占有率广。广东初步形成产业集群化发展态势,十大战略性产业集群支持广东省经济稳定发展,它们创新活力强劲、市场发育成熟,是我国制造业发展的排头兵。

广东省目前有6000多家企业用上了标识解析技术,借助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技术发展产业集群是带动中小企数字化转型的可行性路径之一。

近年来,广东也超前布局了一批战略性、基础性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落地了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广州)和互联网域名A根、K根服务器镜像等。

另外,利用国家目前已有的平台和服务来助力中小企也是实现数字化的便捷途径之一,例如数据智能服务中心,它面向企业,以企业和产品为主体的集成型搜索引擎,增加关联和应用数据的能力,减少数据采集成本。中小企可安全、定向在全国统一大市场展示资质与产品,高效寻找和吸引上下游 供应商、合作伙伴完成产业供需的精准匹配衔接。

此外,也可以参与星火开放实验室的相关交流。实验室主要构建工厂、园区以及产城的综合测试环境,搭建成果转化平台,进行紧缺人才培训基地建设;中小企还可以利用工业互联网检测评估中心对公司相关的性能功能提供诊断,借助评估中心提供所需的检测评估,出具测试报告,接受其工业互联网体系建设指导。

南方财经:园区和集群是数字化转型的“主战场”。通过工业互联网园区的建设如何引导中小企业融入数字化生态?

赵瑞龙:工业互联网园区能通过技术有效的将各个企业精细化管理。例如,广东肇庆国家高新区紧抓双碳发展趋势,应用园区能源互联网数字化解决方案,打造了面向双碳的园区智慧能源生态体系。高新区内,工业互联网与能源系统深度融合,促进年减碳排3660吨,有178家园区企业能源数据上云,平均提升企业能效水平5% ,企业侧实现了用能精细化管理,能源消费侧实现了源网荷储灵活互动。

产业园区应以打造工业互联网安全创新示范园区为目标,按照工业互联网内涵要求,规划、建设、运营、提升新型园区。数字经济时代背景下,工业互联网持续赋能园区转型发展,以园区的数字化转型、绿色化发展、产业虚拟化集聚为代表的园区发展三部曲路径逐步清晰。

结合园区发展路径,以点带面形成三大战略规划定位:工业互联网-双碳-元宇宙,其中,工业互联网园区注重数字化、网络化、协同化,工业互联网双碳园区注重绿色化、循环化、智能化,工业元宇宙园区注重虚拟化、多元化、融合化。

南方财经:从数字化转型升级到实现智能制造,这对于推动广东制造加速迈向全球产业链价值链中高端有怎样的意义?

赵瑞龙:当前,数字技术创新和迭代速度明显加快,成为集聚创新要素最多、应用前景最广、辐射带动作用最强的技术创新领域。以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区块链、虚拟现实、移动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不断催生新产品新模式新业态新产业。

广东持续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关系到能否抓住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赢得未来发展和大湾区及国际竞争的主动权,在当下具有重要意义。

一批综合实力领先的制造业龙头企业正率先开展数字化转型探索,同步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电子信息制造业、原材料工业、装备制造业、消费品工业等重点行业在数字化支撑下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全省累计推动2.25万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带动65万家中小企业“上云用云”降本提质增效。

广东也累计培育300多个标杆示范项目,其中100多个项目入选各类国家级标杆示范,数量及示范效应均居全国前列;共计有腾讯、美的、华润6家企业入选2022年国家级跨行业跨领域工业互联网平台,数量全国第一。

(作者:梁施婷 编辑:李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