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美广东丨广东“碳”索绿色金融新路径,如何激活林业经济效益?

湾区绿色金融郭晓洁 2023-02-15 15:2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广州报道

“绿美”正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的题眼。

2月13日,广东在全省范围内联动开展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义务植树活动。据悉,本次义务植树活动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为主题,在全省各市、县(市、区)共设植树点2453个,参与植树人数超19万人,共植树超100万株。

高质量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要求林业建设同时发挥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而林业碳汇,则是林业与碳汇经济价值的有机结合点。目前,我国碳抵消机制中共有六个机制包含林业碳汇方向,其中一个便是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

这意味着,在广东省碳普惠试点地区,通过科学造林护林以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被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在以往,林场的林权能抵押贷款;而现在,林场的“空气”能换钱。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林业碳汇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累计成交503.73万吨,成交金额1.15亿元。广东碳交易市场的平稳运行也孕育了金融创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林业碳汇+保险+贷款等金融创新产品,正在为林业产业注入金融活水,增添新的动能。

可以预见,广东碳市场配套机制的日渐完善将推动植树造林护林、碳汇交易、信贷投入的正向循环。而如何用好林业碳普惠机制,助力林业生态建设实现更大的经济效益,也将成为绿色金融继续探索的方向。

植树造林与碳汇交易

林业碳汇是指利用森林的储碳功能,通过造林、再造林和森林管理,减少毁林等活动,吸收和固定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按照相关规则与碳汇交易相结合的过程、活动机制。

不同于隶属自然科学范畴的森林碳汇,林业碳汇侧重其社会特性,强调人的参与,与碳汇交易结合。  

目前,我国碳排放权交易机制的交易产品,主要包括碳配额和碳减排量两大类。其中,碳减排量绝大部分来自国家发改委签发的中国核证自愿减排量(CCER)。通过开发林业碳汇CCER项目,获得国家发改委签发的经核证的减排量,就可通过中国碳交易试点交易所进行自由买卖。

广州碳排放权交易中心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截至目前,我国碳抵消机制中共有六个机制包含林业碳汇方向,其中一个便是广东省碳普惠核证减排量(PHCER)。

据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梳理,2015年,广东省发改委发布《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包括广州、韶关在内的6个地市为碳普惠试点地区。2017年,省发改委发布《关于碳普惠制核证减排量管理的暂行办法》,正式将PHCER纳入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补充机制,也即广东省纳入碳普惠制试点地区相关企业或个人,通过自愿参与实施的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增加绿色碳汇等低碳行为产生的减排量,被正式允许接入碳交易市场。

2019年,广州市依托广东省碳普惠制试点,选取花都区梯面林场试点开发公益林碳普惠项目。花都区梯面林场权属范围内1800多公顷生态公益林2011-2014年间产生的林业碳普惠核证减排量13319吨经公开竞价,最终以17.06元/吨价格在广州碳排放权交易所成交。该项目成为广州市首个成功交易的林业碳普惠项目,由此也拉开了广东省林业碳汇参与碳市场交易的序幕。

广州花都项目成功落地后,广东省碳普惠制作为国内首个碳普惠自愿减排机制创新成果,在全国多个省市复制推广。韶关作为省内林业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在当地各级政府的积极推广下,成为广东省碳普惠制启动以来落地林业碳汇碳普惠项目最多的地市之一。

以韶关翁源县龙仙镇青云村为例,该村书记李灵杰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2020年,青云村将其所辖属3.4万亩的林地15-18年的碳减排量申请登记,并于2021年3月成功在广碳所进行交易。该项目按成交量60,898吨,每吨成交价37.51元计算,成交的金额是228.43万元。该笔收益随后发放至村集体及19个村小组账户。李灵杰向记者算了一笔账,该村权属的林地每年能获得林业补贴超过180万元,按全村约3500的人口折算,加上此次碳汇交易的收益,2021年该村人均增收超过1166元。

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林业碳汇碳普惠核证减排量累计成交503.73万吨,成交金额1.15亿元。

2022年5月,为进一步规范碳普惠管理和交易,完善广东省碳普惠自愿减排机制,广东省生态环境厅正式发布了《广东省碳普惠交易管理办法》,并随后于2022年8月公布了修订后的《广东省林业碳汇碳普惠方法学》(以下简称“《方法学》”)等5个方法学,林业碳汇的核算也有了更明确的方法学依据。

根据上述《方法学》,林场的面积、树种、树龄、朝向等都是林业碳汇测算因子。比如,纳入方法学的项目地块适用的林地类型为乔木林和疏林,不适用的林种类型为薪炭林、短周期速生丰产林、工业用原料林,如桉树、相思等树种;从树种看,阔叶类树种碳汇量较多,落叶松较少;从区域上看,南方地区如广东省的碳汇量最高可以达到亩均1.2吨/年,北方地区如河南省在0.3-0.6吨碳汇量/年/亩左右。

值得关注的是,并非所有林场都可以进行林业碳汇开发,只有符合方法学要求的林地才可以参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而对林地土壤属性、土地权属均有一定要求。

广碳所上述负责人向记者介绍,《方法学》采用项目所在地市林地平均固碳水平作为基准线情景。“这也意味着只有通过经营管护措施,提升森林生态质量,使森林固碳水平优于基准线情景、碳汇效益更显著的项目林地才能产生碳普惠核证减排量,并在碳市场上进行交易。”该负责人说。

当前,越来越多像韶关青云村这样的村集体在尝到甜头后,正在加倍保护林场,提升林场整体生态质量。广东林业碳普惠制逐步发展成熟也为进一步推动绿美广东建设,高质量推动林业生态建设起到了积极作用。

造林护林、林业碳汇与信贷投入的正向循环

广东省社会科学院财政金融研究所所长刘佳宁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表示,广东早在2016年便开启了绿色金融改革创新之路,并围绕碳排放交易市场打造、绿色金融标准建立等各领域多措并举地推动绿色金融改革创新发展和绿色金融产品创新。

截至2022年底,广东省绿色贷款余额达2.2万亿元,同比增长53.3%;绿色贷款占各项贷款的比重为8.9%,比上年末提升2.5个百分点。

一位熟悉农林信贷业务的银行人士向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介绍,在广东碳市场尚未运行成熟之前,与林业相关的绿色金融产品以传统林业贷为主,林业企业信贷增信措施主要为林权抵押贷,金融机构则以农业发展银行、农业银行、地方农村信用社等为主。

自2010年开始,广深碳交易所相继成立,广东碳交易市场正式启动。

据广碳所上述负责人介绍,广碳所自成立以来累计成交量均居全国首位。截至2022年12月末,广碳所累计成交配额2.143亿吨,占全国总量26.17%,位居全国第一;总成交金额达56.39亿元,占全国总量21.29%;在全国7个试点中排名第一。

随着广东碳市场的建立和完善,越来越多金融机构加入到以碳排放权交易为基础的金融创新中,并在全国率先尝试开展碳排放权抵质押融资业务,林业碳汇衍生的金融产品也在不断创新。

2022年6月,广东省首笔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落地。据建行广东省分行相关负责人介绍,该笔贷款的企业主体为汕头南澳县某生态旅游公司,以当地零碳旅游景区建设为重心,正进一步完善绿色基础设施,扩大经营。

由于缺乏合格的抵押物,传统信贷产品难以完全满足其资金需求,但企业拥有2600亩林地,其林业碳汇资源尚未加以利用。

在此背景下,建设银行创新开发了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产品,该产品通过第三方机构对企业林地生态碳汇进行核算,参考市场价格将其预计可实现的碳汇收益权作为质押,并通过人民银行征信中心动产融资统一登记公示系统对该笔林业碳汇质押进行登记和公示,随后向企业提供了100万元的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

这是金融机构创新以未来收益权作为质押为企业发放的融资,实现了造林护林、林业碳汇、企业融资的正向循环。

而由于林业碳汇项目开发时间周期长,开发条件复杂,且面临自然灾害等风险,林业碳汇的产出收入存在较大的不确定性,这也造成了银行授信风险系数的提升。

在此背景下,银行+保险也开始配合打组合拳。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已有超过10家主要保险公司正在开展与林业碳汇相关的保险创新业务,通过保险+银行的产品组合,以“碳汇保险+质押融资”模式,帮助林场以林业碳汇未来收益权做为增信手段,获得银行贷款。

而为进一步提升对林业碳汇项目的风险管理能力,近年来,保险公司也在不断探索以数字化管理提升对保险对象的风险测算的准确性和时效性。

如2022年底,太平财险广东分公司将传统林木保险和林业碳汇指数保险组合,成功在韶关市落地林业碳汇组合保险,为客户提供了1207万元的风险保障。

据太平财险广东分公司介绍,该险种打造了全国首个同时保障林木碳汇“存量”、“增量”的组合产品,在传统林业保险保障“历史存量碳”的基础上,嵌入林木碳汇指数保险,为“碳汇增量价值”提供风险保障,并依托产学研相结合的合作模式,将先进的学术研究模型转化为可行性高的生产力,提升了遥感测碳汇的公信力和准确性。

可以预见,日渐成熟的碳汇机制和碳交易市场将为金融机构提供更优质的创新土壤,而金融产品的创新也将推动林业碳汇交易量稳步提升,以金融之力助力绿美广东高质量发展。

(作者:郭晓洁 编辑:喻淑琴)

郭晓洁

记者

常驻广州,聚焦湾区金融,长期关注绿色金融及可持续发展。微信:xjguoxmu;邮箱:xjguoxmu@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