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提振按下“快进键”
导读:外贸工作重点是稳规模、优结构,保住基本盘。而且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着力提升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的基础上,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
3月2日,国新办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坚定信心,奋发有为,推动商务高质量发展迈出新步伐”有关情况,并且展望了2023年的内外贸发展形势。
商务部部长王文涛认为,今年外贸压力明显加大,主要体现在外需减弱,外贸工作重点是稳规模、优结构,保住基本盘。而且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在着力提升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的基础上,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在会上了解到,商务部今年将针对上述形势采取诸多“实招”。在稳外资外贸上,将根据实际困难出台多项政策来稳定市场预期,鼓励企业境外参展,支持地方探索举办贸易数字化展会,举办首次“投资中国年”系列活动,继续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在推动消费复苏上,将组织各地开展“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确保全年消费活动不断,并针对汽车、家电、家居、餐饮四大领域出台新政策,并在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县域商业体系上都将出台三年行动计划,从而激发消费潜力。
将出台纾困政策稳定外贸预期
商务部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外贸总额再创新高,货物进出口规模首次突破40万亿元大关,达到42.1万亿元,同比增长7.7%,连续六年稳居世界第一,为宏观经济稳定运行作出了重要贡献。其中,货物贸易和服务贸易净出口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达到17.1%,拉动GDP增长0.5个百分点。
但值得注意的是,2023年,全球经济衰退风险上升、外需增长持续放缓依然是中国外贸面临的严峻考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最新预测,2023年全球经济增长预计将从去年估计的3.4%放缓至2.9%。世界贸易组织(WTO)报告也显示,当前出口订单不断下滑,航空运输状况尚未恢复正常水平,集装箱吞吐量也不理想,略低于趋势值,2023年全球商品贸易量或将只增长1%,较此前预测的3.4%大幅下降。
王文涛表示,世界经济衰退风险上升,滞胀趋势显现,叠加保护主义、地缘政治的影响,使得今年中国外贸压力明显加大。不少企业也反映手上的订单在减少,下单在延迟,大单变小,长单变短。
“今年全球外贸‘蛋糕’做大的可能性比较小,我们要思考如何在当前情况下继续发挥自身优势。总的来讲,今年就是要稳规模、优结构,先把基本盘保住。同时,随着我国产业升级、经济综合实力提升,外贸结构也要进一步优化,增强外贸综合竞争力。”王文涛说。
在稳规模方面,商务部首先会通过稳定政策来稳预期,目前正在听取相关省份以及企业的意见,将根据实际困难出台符合国际规则的政策。同时在稳定美欧日韩等传统市场的前提下,开拓东盟、拉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等新兴市场。在利用广交会等传统渠道开展贸易促进活动的同时,也鼓励企业境外参展,鼓励地方、贸促机构、商协会开展多种形式的贸促活动,今年还将支持地方探索举办贸易数字化展会。
商务部国际贸易谈判代表兼副部长王受文表示,截至目前,中国自由贸易伙伴已经达到26个,初步建立起了以周边为基础、辐射“一带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贸协定的网络。去年与自贸协定伙伴的进出口额达到14.25万亿人民币,同比增长7.7%,占外贸总额的34%。今年将全面推进“中国—东盟”自贸区3.0版谈判,打造数字经济、绿色经济新亮点,2月份与厄瓜多尔完成的自贸协定也会争取在今年正式签署生效,同时力争在今年完成与尼加拉瓜的自贸协定谈判,继续推进与海合会、以色列等国家的自贸协定谈判。
在优结构方面,王文涛表示,今年在做强一般贸易的同时,将支持加工贸易梯度转移、升级发展,协调推动发展势头较好的跨境电商、海外仓、保税维修等新业态新模式。服务贸易也会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推动升级建设国家服务贸易创新发展示范区。同时进一步优化贸易产品结构,不断培育新的贸易增长点,特别是新能源汽车、锂电池以及光伏产品,加快粤港澳大湾区全球贸易数字化领航区建设,不断提升贸易数字化水平。
事实上,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通畅问题对近两年的国际贸易造成了不小的挑战。王文涛强调,当前产业向中西部和东北地区转移的趋势越来越强,中欧班列和陆海新通道的开通也使得中西部和东北地区的区位、资源禀赋、要素成本优势逐步显现。今年将进一步优化外贸供应链布局,落实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提高东部地区贸易质量,提升中西部地区和东北地区的贸易占比。并且研究推动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出台自贸试验区和全国版跨境服务贸易负面清单,进一步取消或放宽外资准入限制。
图片来源:新华社
确保“2023消费提振年”活动不断
在外贸承压的前提下,扩大内需、推动消费复苏在今年的稳经济工作中显得更为重要。此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要把恢复和扩大消费摆在优先位置。
王文涛对此解释,“恢复,主要是立足当前,恢复此前受疫情影响的部分消费,特别是线下的接触性消费,着力提升消费信心,恢复市场活力。扩大,就是着眼长远,在恢复的基础上,改善消费条件,创新消费场景,着力促进消费升级和潜力释放。”
截至目前,我国消费市场正在稳步恢复,回暖势头比较明显。商务大数据平台监测显示,今年春节期间,全国国内旅游出游3.08亿人次,全国36个大中城市重点商圈客流量较上年农历同期增长27.8%,全国重点零售和餐饮企业销售额较上年同期增长了6.8%。
值得注意的是,全国消费促进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已在3月1日正式召开,明确在落实好已有政策措施的基础上,组织好“2023消费提振年”系列活动,积极推动出台新的工作举措,稳定汽车、家居等大宗消费,培育壮大新型消费,持续优化消费平台载体,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全国多地也在进入3月后陆续启动“2023年全国消费促进月”活动,落实全国消费提振年工作部署,出台专项促消费政策,以发放消费补贴、开展让利促销等多种形式积极参与消费季。
王文涛在会上表示,商务部今年将联合有关部门,调动各地方、行业协会、企业组织开展以“全年乐享 全民盛惠”为主题的系列促消费活动,遵循“6+12+52+N”的原则展开。其中,“6”是六大主题活动,1-2月是迎春消费季,3月是全国消费促进月,并陆续推出绿色消费季、暑期消费季、金秋购物节、国际消费季等。“12”是依托进博会等12个重点展会,促进供需对接,引领消费趋势。“52”是各地将在全年52周中有节奏地安排相关活动。“N”是支持各地结合自己的特色和消费场景,举办各具特色的消费活动。
“我们将保证季季有主题,月月有展会,周周有场景,确保全年消费活动不断、精彩纷呈,形成波浪式的消费热潮。”王文涛说。
对于重点支持的消费领域,王文涛表示,商务部将重点关注消费“四大金刚”,即汽车、家电、家居、餐饮。在落实好现有政策的同时,积极出台新政策措施,并支持消费新业态新模式健康发展,激发消费活力。以汽车产业为例,去年针对新能源汽车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新能源汽车销售增长近一倍,渗透率也大大提高,现在每销售4辆汽车,就有1辆是新能源汽车。今年将指导地方开展新能源汽车下乡活动,优化完善充电桩等配套设施建设,以此支持新能源汽车的消费,并将扩大二手车的流通。
同时,为了进一步发掘消费下沉空间,商务部还将深入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和县域商业体系的建设。
王文涛表示,今年将在全国范围内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三年行动,本着“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因城施策,优化社区消费空间布局,丰富多元消费业态。力争到2025年,让有条件的地级以上城市都开展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创建,满足老百姓日常生活的基本需求。
商务部部长助理陈春江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今年商务部也将深入实施“县域商业三年行动计划”,争取到2025年在具备条件的县,基本建立较为完善的县乡村商业体系,更好满足农村群众的生产生活需要。发挥财政资金引导作用,改造升级一批“乡镇大集”、农村新型便利店,健全县乡村物流配送体系,发展即时零售、共同配送等新模式,创新消费场景,激发消费潜力。
(作者:缴翼飞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