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财观察|成为首席专家或世界冠军,广东“新蓝领”正开启多重可能

21世纪经济报道 21财经APP 郑玮,柳宁馨 广州,佛山报道
2023-03-09 19:50
南财快评:精准有力实施货币政策,为经济复苏和预期修复提供基础 广东2022年税费减免力度历年最大,降低企业成本超200亿元 南财观察|税政如何优化?经济大省广东释放信号:“以数治税”精准征管,赋能企业创新发展

南财集团全国两会报道组记者郑玮、柳宁馨  广州、佛山报道

全国两会期间,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再度被纳入2023年政府工作重点。

全国两会召开前夕,东莞市人社局相关负责人算了一笔技能人才培育的“经济账”:投入2000万财政资金建设40个技能大师工作室,未来3年预计可取得技术攻关专利400项,产生经济效益超过70亿元。

随着大国博弈日渐激烈、制造业转型持续加速,技能人才作为“人才金字塔”的重要组成部分,迎来政策风口。

在本届广东选举产生的169名全国人大代表中,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罗丹、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教师杨登辉、广州港集团黄埔港务分公司员工周冲等代表都来自技能人才教育、就业一线。

从这些代表身上,我们看到了技能人才发展的多种可能。成为部门总监、首席专家或世界冠军,职教、技师院校毕业生的发展正在逐步突破“天花板”。“技能人才的价值和发展前景更需要被认知而不是被认可。”全国人大代表、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冠军杨登辉说。

代表们也坦言,技能人才供给跟不上产业发展需求的“沉疴”仍未根治,应当在教育、评价、就业等关键环节寻找突破口。全国人大代表周冲建议,支持国有企业筹办技工院校,从产业需求出发,培育高精尖人才。全国人大代表罗丹建议,应加快推进国家资格框架建设,统筹各级各类教育成果,真正落实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同等重要”地位。

如何颠覆蓝领就业通道窄、就业天花板低等传统认知?在技能人才发展链条中,学校、企业、政府角色又面临哪些调整?广东的“新蓝领”正在开启多重可能。

广东技工教育体系的“胜利”

作为技师学院毕业生,同时也是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数控铣项目金牌获得者,杨登辉的选择为技能人才发展提供了一种新可能。

2014年,从深圳沙井一所职业学校毕业的杨登辉为进一步提升数控铣技术,选择报读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2014级世赛班继续深造。经过4年训练,杨登辉在2017年代表中国参加第44届世界技能大赛,成功摘下数控铣项目金牌。

这是杨登辉个人的“胜利”,也是广东技工教育体系的“胜利”。从2015年摘下首金以来,广东选手已累计从世界技能大赛舞台上捧下22金11银13铜和23个优胜奖。

拿下金牌之后,杨登辉以副高级工程师待遇留校任教,并担任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教练组组长。在他的指导下,来自广东省机械技师学院的周楚杰在2022年世界技能大赛特别赛上,再次摘下数控铣项目金牌,实现广东选手在此项目上的“四连冠”。

在“杨登辉们”背后,是广东建成的全国最大技工教育体系,共有技工院校148所,在校生65.2万人,约占全国的1/7。不是每一位职校、技校毕业生都能成为世界冠军,但技能人才发展的更多可能性正在被打开。

“每个人的成长路径是不一样的,但是土壤很重要。为什么选择读技工教育?很多人讲可能是因为不太擅长应付考试。我不这么认为,在我培养的学生里,很多都很优秀,毕业之后都能找到很好的工作。”杨登辉直言,选择技工教育并不等于缺乏学习能力,在良好的教育环境滋养下,职校、技校毕业生的发展前景并不如传统认知中的那么狭窄。

“我们去年培养了一个学生,也是参加竞赛,通过以赛促学、以赛促练的过程,掌握了很多技能,既会普车又会普铣,还掌握了数控车、数控铣技术,也会一些软件设计跟编程。去年刚刚毕业去到企业,年终奖拿了11万。”杨登辉笑言,当技能人才的社会待遇、发展前景被看到时,家长自然会“用脚投票”。

“技工教育、职业教育不是一个被认可的过程,而是被认知的过程。技能人才的发展潜力和产业需求是长期存在的,但需要用更多显性成果让年轻人、让家长、让社会真正看到、了解到职业教育的前景,转变观念。”广东省战略性产业人才培养与评价联盟秘书长陈玉琪表示。

头部企业也开始从提升薪资待遇、建立成长路径等方面着手,持续挖掘技能人才效益。专业从事精密模具制造的东莞祥鑫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祥鑫科技”)就在公司内部打造了八级工制度。

“做技术第一年、第二年可能很辛苦,但三年以后随着技能水平提升,薪资待遇是呈几何式增长的。”祥鑫科技高级经理刘再华表示,为鼓励员工持续提高技能水平,公司内部设置的职业等级和薪酬直接挂钩,“做到技师级,薪资水平可以达到3-5万元/月。”

提升技能人才供需结构

对个人而言,技术工人的晋升通路正逐步打开,对企业来说,现阶段的人才供给又能否满足产业发展需求?

“我们从2019年开始推行八级工制度,但目前大部分工人仍集中在技工这一级,专家级技术人才全集团只有3-5人左右。”刘再华表示,随着社会科技进步,产业一线对技能人才的要求不断提升,但院校毕业生大部分都处于初级水平,往往不能直接满足岗位技术要求。

他直言,目前院校教育与企业实操仍存在3年以上的差距,“现在科技发展非常的快,像我们做新能源储能都是站在风口上的新兴产业,基本上3-5年各种设备就面临换代,很多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都没有用武之地。”

长期工作在产业一线的周冲也表示,目前很多技工院校、职业院校在人才培育上缺乏针对性,毕业生在校学习的技能“面广”但不“精深”,无法完全匹配企业需求,“我们招进来之后还需要进行长时间培训,考取各种操作证后才能上岗。”

为弥合人才供给与产业需求之间的错位差距,许多头部企业开始主动承担起人才培育责任。

其中,周冲所在的广州港集团就创办了广州港技工学校。“我们技校每年招500多位学生,其中100多位在广州港集团就职,还为周边企业、包括粤港澳大湾区各地港口集团等培养400多名学员。”他说。

但筹办技工院校同样是一笔大支出。周冲坦言,不是每一间企业都有足够的资金支撑一所技工院校运作,许多中小企业甚至也无法负担“订单班”这类校企合作项目的成本。

因此,近年来,强调推动院校教育与行业发展整体融合的产教融合成为职业教育发展重要方向。

“政府近年在持续强调产教融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也在努力深化产教融合。”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副校长罗丹介绍道,在制冷与空调技术专业建设上,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就与广东产品质量监督检验研究院等政府机构、中国制冷学会等行业组织,以及美的集团等骨干企业,合作搭建了覆盖制冷产品研发、生产、检测、售后全价值链系列技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建设支撑“三教”改革,实现专业与产业协同发展。

据悉,目前顺德职业技术学院制冷专业毕业生已获省级以上各类创新大赛、技能大赛奖励40余项,学生参与科技作品开发获专利授权7项,并为500余家企业提供技术服务。

突破人才发展多重“隐形关卡”

面对技能人才发展链条上存在的多重“隐形关卡”,代表们也在此次全国两会上提出议案,建议在教育、评价、就业等关键环节寻找突破口。

从技能人才培育角度出发,周冲建议,可加大力度支持大型国有企业筹办技工院校,结合行业、产业需求,针对性培育高精尖人才。

“以广州港技校为例,我们在教学中就会针对性设置港口机械课程,并且安排学生在校期间就考取相应操作证书。所以相比于其他综合性院校毕业生,广州港技校毕业生入职后能够快速适应岗位需求,投入企业工作。”周冲说。

此外,头部企业筹建的技工院校也能将人才效应进一步辐射至周边区域及行业。“比如广东,港口航运产业集聚,广州港周边还分布有盐田港、珠海港等国际港口,他们都很愿意招收广州港技校培养的学生,主要还是看中我们在航运人才培育上的专业性和针对性。”

还有部分代表的建议将侧重点落在技能人才评价体系建设上。

罗丹表示,要进一步激发学生树立技能成才、技能报国的热情和志愿,仍面临进一步改变传统观念和社会文化这一重任。她建议,“要加快推进国家资格框架建设,把职业教育、普通教育、各类培训等都纳入资格框架中,通过统一的资格等级标准表述,建立‘等值而不同类’的国家资格等级体系,从根本上解决职业教育社会认可度不高的问题。”

“相当于用一张全国通用的‘资格等级证’,代替目前的学历证书、职业资格证书等各类证书,从而打破普通院校、职业院校、技工院校之间的学历壁垒,真正让各级各类教育获得‘同等重要地位’。”罗丹解释称。

此外,她表示,建立国家资格框架,还能为企业在招聘过程中提供更加清晰的人才评价标准,“举个例子,中职、高职、技工甚至本科院校都有开设汽修专业,每个学校的教学课程不同,企业招聘时很难判断哪位应聘者的技术技能水平最契合岗位需求。但在统一的国家资格框架下,企业就能通过应聘者获得的不同国家资格等级,对个人水平和能力形成清晰认知。”

罗丹建议,为加快国家资格框架建设,应推动形成强有力的统筹,统筹教育部、人社部资源组建国家资格框架研制专家组,联合行业协会、头部企业等,开展资格类型及等级标准研制,形成可以指导教育与培训、学习工作的具体标准、要求。

(作者:郑玮,柳宁馨 编辑:李振)

郑玮

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长期关注大湾区宏观经济动态,聚焦法治、财税、统计、人口流动的动态和趋势。邮箱:zhengwei@sfccn.com,欢迎交流分享。

柳宁馨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

南方财经粤港澳大湾区中心记者/研究员。长期关注大湾区宏观经济动态,聚焦外贸、区域产业及教育。邮箱:liuningxin@sfccn.com,微信:ningxin429412,欢迎交流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