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谷银行倒闭风波“让位” ,瑞信财务风险拉响全球金融市场“警报”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陈植 上海报道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在硅谷银行倒闭风波尚未完全平息之际,全球大型银行瑞士信贷(下称“瑞信”)的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再度引爆全球金融市场恐慌情绪。
受此影响,周三瑞信股价一度大跌逾30%,创下1995年以来的最低值。其他欧洲大型银行股也被拖累遭遇大跌,比如法国巴黎银行、法兴银行、德意志银行、巴克莱银行、荷兰国际集团的股价跌幅均一度超过9%。
“突然有种2008年次贷危机再度卷土重来的感觉。”一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瑞信此次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风波给金融市场带来的冲击已远远超过硅谷银行倒闭风波——若硅谷银行倒闭风波仅仅是造成美国区域银行股价剧烈波动,瑞信则令全球众多系统性重要银行股价大幅下跌,让人很快联想到2008年次贷危机爆发初期的惨烈景象。
在他看来,相比硅谷银行的业务相对单一(主要服务创投生态与高科技初创企业),与全球大型银行的业务交叉风险不够大,瑞信则截然不同——由于它与众多全球大型银行存在密切复杂的交叉业务,当前金融市场普遍担心在去年其遭遇净亏损72.9亿瑞士法郎后,若瑞信因财务问题曝露新的巨额亏损导致破产倒闭,全球银行体系将很可能遭遇未知的重大冲击。
晨星分析师Johann Scholtz发布最新报告指出,瑞信的融资成本已经太高,这家银行要么想办法筹集更多资本金,要么面临解体。
“我们预计瑞信2023年的亏损增加,足以令其资本充足率受到较大威胁。”他指出。若无法售股筹资,瑞信另一个选择就是分拆资产单独上市筹资。
在Johann Scholtz看来,尽管瑞信仍有足够资金流动性应对储户挤兑风波,但它仍需从瑞士央行获取紧急资金支持。但这未必能解决瑞信的盈利能力提升与资本金不足担忧。
一位美股经纪商向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表示,尽管3月16日瑞士金融监管部门决定向瑞信提供资金救助,令瑞信股价一度大涨约40%,但众多对冲基金仍在持续逢高抛售瑞信股票债券避险。在他们看来,瑞信的最大风险恰恰在于没人知道它的财务损失窟窿到底有多大,是否会引发连锁反应拖累其他欧洲大型银行陷入未知的业务风险。
“显然,光靠瑞士金融监管部门提供紧急资金支持未必能妥善解决瑞信的所有风险。当前风险事件令全球银行风声鹤唳——因为所有人都在担心,在近年欧美央行大幅加息引发金融资产估值大幅回调后,全球大型银行已无力掩盖其此前竭力隐藏的资产端巨额投资亏损。”他指出。
瑞信财务风波缘何引发金融市场巨震
本周一,瑞信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风波已“浮出水面”。
当天瑞信表示,该行在2021年和2022年的财务报告内部控制方面发现了“重大缺陷(Material Weakness)”,审计机构给予否定意见。
具体而言,此前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SEC)官员向瑞信询问其对2019年和2020财年相关现金流量表的修订,以及相关控制措施,但瑞信没有向SEC给出妥善的解决方案,反而表示它发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存在“重大缺陷”。
记者获悉,这项重大缺陷涉及未能设计和维持有效的风险评估以查明分析财务报表重大错报的风险,且瑞信管理层未能采取适当管理措施保持对现金流量表分类和分列报告的有效控制。
瑞信承认,过去两年集团对财务报告的内部控制失去了作用,管理层因此认定财务报告披露控制和程序无效,
“但是,周一全球金融市场的目光都聚焦在硅谷银行倒闭风波所引发的美国区域银行股价剧烈波动,反而忽视了这个重大利空信息。”上述美股经纪商告诉记者。
随着过去三天瑞信股价持续大幅下跌,市场开始意识到瑞信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风波所带来的金融市场巨震,可能堪比2008年雷曼兄弟倒闭。
数据显示,瑞信业务遍布全球,管理财产规模达到约1.3万亿瑞士法郎(约合1.4万亿美元),相当于欧元区GDP的约10%。
“目前,越来越多华尔街对冲基金都认为瑞信可能遇到与硅谷银行类似的双头受压问题,即在资产端,此前英国Greensill Capital金融公司破产事件与对冲基金Archegos爆仓事件可能对瑞信实际利润与现金流的负面冲击,远远超过市场预期,这也是瑞信出现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一大潜在原因;在负债端,去年四季度瑞信存款流失额达到约1220亿美元,某种程度已呈现挤兑效应。
“若瑞士政府不迅速救助瑞信(包括提供必要的资金流动性与储户存款安全),其遭遇的挤兑压力将远远超过硅谷银行。”前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向记者指出。
记者多方获悉,瑞信财务风波引发金融市场极度恐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是瑞信现有大股东——沙特国家银行决定不救助这家全球大型银行。
3月15日晚,沙特国家银行董事长Ammar Al Khudairy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考虑到监管等原因,他们不会向瑞信提供更多援助,包括不会向瑞信提供进一步的资金流动性支持。
这直接令金融市场担心——得不到大股东资金救助的瑞信将以更快速度陷入经营困境。
“事实上,华尔街对冲基金对此的解读是,连大股东都不愿对瑞信施以援手,从另一个侧面显示瑞信财务报告内部控制重大缺陷的严重性,尤其是瑞信很可能还有超乎市场想象的未曝露财务风险。”这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直言。
这进一步加剧金融市场恐慌情绪。
受此影响,3月15日晚起,对冲基金开始疯狂买涨瑞信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其报价在一天之内跳涨逾150个基点,触及1000个基点上方,这意味着瑞信的CDS报价达到瑞银的20倍,德意志银行的10倍。
CDS实质是一种保险产品,如果公司无力兑付债务,投资者就能通过CDS上涨获得收益(变相实现债务兑付)。概括而言,CDS的报价基点越高,企业债务兑付违约风险越大。
值得注意的是,3月15日晚瑞信CDS曲线还出现明显倒挂,意味着瑞信短期违约几率远远高于未来,其结果是欧洲多家银行紧急通知部分客户——不再接收瑞信CDS产品作为对手盘交易,因为这些银行害怕瑞信CDS产品持续飙涨而令自身巨亏。
前述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直言,考虑到瑞信逾万亿美元资产规模,以及它与全球大型银行的交叉金融业务复杂性,越来越多对冲基金更担心一旦瑞信陷入重大业务风险,其他大型银行业务稳定性也将受到严重波及。于是,3月15日晚欧洲大型银行股价纷纷跟进大跌。
据悉,3月15日晚美联储与美国财政部正开展合作,评估美国金融机构在瑞信的风险敞口有多大。
这令对冲基金还意识到,瑞信不是下一个“硅谷银行”,而是下一个“雷曼兄弟”,即瑞信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风波可能会引发类似2008年次贷危机般的全球金融市场系统性风险。
“目前,全球投资机构都在紧盯瑞信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报价是否高位回落。毕竟,大型银行一年期CDS报价超过1000个基点是极其罕见的。只有在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爆发期间,希腊大型银行CDS才出现过类似状况。以此类推,瑞幸此次遭遇的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风波所造成的金融市场冲击,已经不亚于2011年欧洲主权债务危机。”这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告诉记者。
美国资管公司Penn Mutual Asset Management负责人 Mark Heppenstall认为,瑞信CDS持续飙涨某种程度演变成投资者对瑞信的信心危机,人们正在试图寻找所有可能方式以获得保护。
瑞士当局紧急救市“成效几何”
面对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风波所引发的金融市场巨震,瑞信迅速采取自救行为。
3月15日晚瑞信通过各种方式要求瑞士金融监管机构提供紧急资金支持。
Opimas分析师Octavio Marenzi表示,这也是瑞信最后的“救命稻草”。在大股东不愿资金救助,瑞信又难以从金融市场筹资的情况下,瑞士央行不得不作为最后的“白衣骑士”并帮助瑞信渡过难关。因为瑞士央行与瑞士政府都意识到,若瑞信破产倒闭且导致储户存款损失,将严重影响瑞士的国际金融中心声誉。
当地时间3月15日晚,瑞士央行和瑞士金融市场监督管理局发布联合声明表示,瑞信符合适用于系统重要性银行的更高资本和流动性要求。如有必要,瑞士央行将向其提供流动性支持。
瑞信随后发布公告称,根据担保贷款安排和短期流动性安排所行使的相关权利,瑞信将从瑞士央行借款最多500亿瑞郎(约合537亿美元)以补充自身流动性,且这些借款将由高质量资产抵押担保。
此外,瑞信公布新的回购方案——斥资约30亿瑞士法郎回购部分OpCo高级债务证券,其中包括动用约25亿美元资金回购10款美元计价的高级债务证券,动用约5亿欧元资金回购4款欧元计价高级债务证券。
记者获悉,由于上述14款欧元美元计价的高级债务证券要约收购条款将在今年3月22日到期,瑞信此举无疑向市场传递一个信号——它仍拥有足够资金赎回债券,不会触发债务违约风波。
在业内人士看来,瑞信此举的更大意图,是大幅压低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报价。因为瑞信深知,若一年期信用违约互换(CDS)报价持续维持在历史高点,金融市场仍将不断押注瑞信在短期内破产倒闭,从而导致更大规模的挤兑风波或将接踵而至。
值得注意的是,在瑞士当局对瑞信采取一系列救市措施后,金融市场恐惧情绪有所回落——截至北京时间3月16日17时,欧洲斯托克指数期货一度触底反弹约2%,瑞信欧洲股票股价则大涨约40%,
但是,上述救市措施能否帮助瑞信“起死回生”,仍是未知数。
财经博客网站zerohedge指出,瑞士央行给出的约500亿瑞士法郎流动性,更像是给瑞信一笔启动破产保护融资(DIP)的贷款,其代价是将自身最后的剩余资产抵押给瑞士央行。这或许是瑞信最后一笔紧急资金流动性注入,所起到的作用是防止类似硅谷银行倒闭的强制性资产清算,但它对阻止储户从瑞信抽离存款起不到任何作用。
多位华尔街对冲基金经理也向记者透露,目前瑞信要重拾金融市场信心,需迅速公开财务报告内控重大缺陷的具体内容——到底隐藏了多少财务风险,财务损失窟窿到底有多大(能否靠政府现有的紧急资金救助规模度过难关),否则资本市场仍将担心瑞信在资产端拥有大量未知的投资损失,被迫从瑞信持续抽走存款资金或投资款,导致瑞信很可能遭遇比硅谷银行更严峻的挤兑风波,进而冲击欧美金融市场稳定性。
在多位对冲基金经理看来,瑞信要彻底摆脱此次生死考验,仍然道阻且长。所幸的是,欧洲大型银行的资金流动性监管要求相对较高,理应令其挤兑压力小于硅谷银行。
花旗银行分析师Andrew Coombs指出,欧洲大型银行的存款外流风险较小,因为他们的资产负债表流动性较强。毕竟,欧洲银行的资金高流动性覆盖率 (LCR,即在优质流动资产和流动性压力共振下,未来30天银行资金净流出量的比率) 达到约163%,高于巴塞尔协议III的最低要求100%,相比而言,美国只有少数大型银行遵守LCR最低监管要求,包括硅谷银行都无需遵守这项规定。
(作者:陈植 编辑:包芳鸣)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