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湾区之心”如何打造未来之城?广东高质量发展调研行聚焦高质量发展“南沙路径”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柳宁馨 南沙报道
3月23-24日,中山大学原副校长、经济与管理学部主任、岭南学院院长、广东决策科学研究院院长、自贸区综合研究院理事长李善民带领由中山大学专家组、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组成的调研团队再次来到广州南沙,深入基层一线、产业前沿探寻南沙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路径。
3月初,调研组已进行南沙的第一次调研,重点了解南沙落实《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以下简称《南沙方案》)的最新进展,关注招商园区空间释放、重点科创平台建设、粤港澳合作对接情况等。
(调研组在南沙开展座谈调研,图片由调研组提供)
日前,为研究探索中国式现代化的广东实践,广东省委宣传部牵头组织开展了全省高质量发展调研行,成立14个调研组,由省内知名专家带头深入各地市聚焦高质量发展主题,开展调查研究,珠海横琴、深圳前海、广州南沙是此次调研的重点之一。
南沙,地处珠江出海口和粤港澳大湾区地理几何中心,优质的地理环境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2015年,广东自贸试验区南沙新区片区挂牌成立;2019年2月,《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明确南沙为粤港澳合作发展的重大合作平台之一;2022年,《广州南沙深化面向世界的粤港澳全面合作总体方案》赋予南沙新定位——打造立足湾区、协同港澳、面向世界的重大战略性平台。
调研中,南沙区委相关负责人表示,“《南沙方案》出台后,想要落户南沙的企业纷纷打电话咨询,区里的招商联系电话几乎爆满。”今年一季度,南沙区开工项目33个,总投资803亿元;签约项目30个,总投资1382亿元,迎来开门红。
南沙的最新定位明确了怎样的发展方向、在实施层面又有哪些明确的任务目标?南沙现有的土地资源、产业空间、科创基础如何协调创新、更好地支撑南沙高质量发展?围绕这些问题,调研组深入一线、持续跟踪,深度调研南沙高质量发展实践和探索。
南沙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南沙高质量发展的关键在于产业发展。
调研组了解到,近年来,南沙着力发展实体经济,先进制造、高端装备、航运物流等产业持续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人工智能、新能源、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加快布局,具有竞争力的现代产业体系逐步形成。
以汽车产业为例,南沙目前已构建北部黄阁国际汽车城、中部明珠湾智能网联汽车创新区、南部万顷沙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园的发展格局。2022年,南沙汽车制造业实现工业总产值1956.99亿元,同比增长19.3%,汽车产量突破100万辆,居全市第一。
在南沙的道路上,不时能够看到无人驾驶出租车驶过。在智能网联汽车的应用场景上,南沙已经先行探索。去年6月,南沙获批广州首个智能网联汽车混行试点区,去年7月,小马智行的自动驾驶出行服务正式开启收费运营。
目前,南沙的汽车产业已形成生态链,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总量突破900家。调研组实地走访了广汽丰田了解到,企业正助推南沙打造“整车-新能源汽车研发制造-汽车零部件基地-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生态链。
此外,南沙初步形成了覆盖宽禁带半导体设计、制造、封测、材料全产业链的完整生态,是国内仅有的以车规级第三代半导体产业链为核心的半导体和集成电路产业聚集区。
《广州市南沙区先进制造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南沙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构建“2+5+2”总规模达万亿级的先进制造业体系,要巩固提升智能网联与新能源汽车和现代高端装备2大战略性支柱产业;培育壮大人工智能、生物医药与健康(含高端医疗器械)、新材料、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5大战略性新兴产业;超前谋划海洋经济和空天经济2个未来领域。
未来产业方面,调研组实地走访了中科空天飞行科技产业化基地,广州南沙独角兽企业中科宇航公司在这里打造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宇航产业化基地,总规划600亩产业用地,目前一期100亩已建设完成投入使用,而由中科宇航参与研制的力箭一号运载火箭也首飞成功。
(调研组实地走访中科宇航公司,图片由调研组提供)
在调研过程中,调研组也了解到南沙发展制造业的一些问题,包括产业链条韧性不强,结构布局仍待优化。2022年,南沙区汽车制造业工业产值占比南沙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51.4%,呈现“一家独大”的产业结构,其他人工智能等产业目前规模较小且集群程度不高。
另一个明显的制约因素是,南沙的资源配置效率不高,要素制约亟待解决。尤其在产业用地方面,土地供给相对不足,土地产出效益不高,供给不平衡,工业经济密度不高。
对此,调研组建议,南沙目前最要紧的工作一方面是围绕高质量发展,优化制造业布局,打造产业集群发展平台,另一方面探索多元用地和空间供应方式,加强产业用地供给,提高土地利用效率。
拓展科创、金融两大功能
产业发展离不开科创支撑。《南沙方案》提出,建设科技创新产业合作基地。
目前,南沙正高水平推进南沙科学城、港科大(广州)二期、国际化人才特区等平台建设,建设广州科技创新走廊南部极点。
在香港科技大学(广州)的展示馆,大疆研发的机甲对抗的教育机器人,宇树科技推出的全球第一款消费级智能仿生四足机器人UnitreeGo1在工程师的远程操控下完成灵活的移动,时钟墙、3D打印机也呈现出满满的科技感……
调研组了解到,这里以跨学科、跨领域交叉融合为特色,采用“枢纽”(Hub)和“学域”(Thrust)的学术架构,大力发展新兴学科和前沿学科,进一步推动实验室知识向产品化转化。“所有教师的办公室是随机分配的,鼓励不同学科领域教师多交往、多交流。”港科大(广州)相关负责人介绍。
2022年是南沙科创发展的关键之年。调研组了解到,以南沙科学城为核心的科创平台体系建设加快,南沙正着力深化粤港澳科技联合创新,探索“港澳成果、南沙转化”,华南技术转移中心与港澳高校及科研院所合作深化,目前已实现300余项粤港成果需求对接。
创新政策方面,南沙发布全国首个“四链融合”政策体系,推出独角兽“黄金牧场九条”“元宇宙九条”“强芯九条”“探天九条”“科创十条”等特色专项政策。
例如, “探天九条”是南沙区抢抓商业航天产业发展机遇,出台支持商业航空航天产业的政策,从航天器发射奖励、商业化支持、保险贴费支持、频率资源申请支持、产业联动支持、空间要素保障、研发创新支持、多元融资支持、专业化能力支持等九个方面提出扶持措施。
南沙也逐步拓展金融功能,目前已经有广州期货交易所和国际金融论坛永久会址等项目入驻。数据显示,截至3月中旬,南沙已累计落户金融(类金融)企业6758余家,持牌机构15家,获批全国首批跨境贸易投资高水平开放试点、全国首批气候投融资试点,QDLP及QFLP试点政策陆续落地。
南沙开发区金融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广州期货交易所落在南沙,给南沙的金融业基础设施补足了一个短板,未来会带动很多期货公司的总部落在南沙,这对金融服务实体非常重要。
他进一步表示,“把数字化真正融入到金融业里,用到具体的金融场景中,南沙还有很多需要去研究的地方。南沙在期货交易、融资租赁、商业保理、跨境金融方面具有特色,能够带动整个金融业态的发展。”
打造优质环境聚集人才
陈贤帅从香港中文大学毕业后,就跟随香港中文大学精密工程研究所所长杜如虚来到南沙工作,依托于广州中国科学院先进技术研究所,陈贤帅和团队花费三年时间打磨研发个性化牙科种植体等多项核心技术。
随后的2013年,陈贤帅创办了广州市健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孵化后,他和团队也申请南沙的产业、人才政策,获得了技术研发、场地选址、人才引进等方面的支持。
这仅是一个案例,目前南沙在招引人才方面不遗余力。《南沙方案》明确提出,推动国际化高端人才集聚,而南沙也是全国人才管理改革试验区、粤港澳人才合作示范区和国际化人才特区。
调研组了解到,目前南沙正在推动建立“1+3+N”人才政策体系,而《南沙方案》提出的“港人港税、澳人澳税”政策、鼓励类15%企业所得税优惠政策已正式落地。
吸引企业不仅靠人才政策,还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在国际人才方面,南沙在全国率先提出“营智环境”概念,也在广东省率先设立“大湾区国际人才一站式服务窗口”,将涉及28个部门443项人才服务事项集中到一个窗口办理,这一举措也入选广东自贸区改革创新经验向全省复制推广。
而当调研组深入东涌镇、大岗镇等南沙镇街时,也看到营商环境建设的基层实践。例如,东涌镇拥有已登记企业1.89万家,其中规上工业企业242家,占南沙区三分之一,高新技术企业243家,占南沙区27%。
据东涌镇相关负责人介绍,亲商安商的环境是镇里的金字招牌,要实现对重点企业一对一服务,扑下身子靠前服务,例如协助有需求的企业开展税务申报,积极解决重点企业外来员工子女入学问题等。
而大岗镇则注重用地改造提质增效,努力实现“地等项目”,以点带面推进全镇村级工业园区升级改造,释放优质载体吸引新兴企业进驻。
大岗镇还突出发展生态旅游,去年,十八罗汉山森林公园创建国家3A旅游景区,此外,岭东古村落、潭洲人民路骑楼等独具地方特色的景点也吸引了周边的人员聚集。
自此,全省高质量发展调研行三大平台的调研全部结束,调研组也将开始资料归类、整理、分析工作,针对调研中发现的问题总结经验、提出建议并最终完成调研报告。
(作者:柳宁馨 编辑:李振)
21世纪经济报道及其客户端所刊载内容的知识产权均属广东二十一世纪环球经济报社所有。未经书面授权,任何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使用。详情或获取授权信息请点击此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