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沙金融新方位|围绕“跨境”特色做文章,南沙气候投融资积极探路提升国际话语权

湾区金融郭晓洁 2023-03-29 20:25

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郭晓洁 广州报道

自2022年8月获批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以来,南沙开启全方位推进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

南沙开发区金融局副局长李景泰表示,自2022年8月南沙新区成功获得首批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资格以来,已吹响推进南沙新一轮高质量发展的号角,进一步增强南沙新区推进应对气候变化工作的使命感和紧迫感,正从成立一个领导小组、出台一份专项政策、打造一个峰会品牌等“八个一”重点任务推动南沙新区气候投融资体制机制创新,在推进与港澳规则衔接及加强国际金融合作上下更大功夫,擦亮南沙改革属性、开放属性。下一步将重点围绕“一中心一交流平台一基金”,大胆探索粤港澳大湾区气候投融资发展路径,推动南沙新区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创新,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绿色低碳和高质量发展,为国家实现“双碳”目标作出南沙努力、南沙贡献。

南沙围绕“跨境”二字做文章,与其他试点地区错位发展,探索出以跨境投融资为特色的气候投融资发展模式。多位受访专家表示,接下来,在实际落地层面,南沙要推动气候投融资的标准衔接、认证体系落地、气候项目库搭建,并借助广期所发展碳期货市场及打造粤港澳大湾区碳交易市场的契机,在“碳金融”创新上加快探索。

发挥“跨境”特色打造新优势

早在2021年申请国家气候投融资试点初期,南沙便开始了气候投融资探索,包括推动设立全国首家应对气候变化支行、成立全国首个碳中和融资租赁服务平台、落地全国首支公募碳中和资产支持商业票据,并储备了10支绿色产业相关投资基金等。

据参与试点申报工作相关人士透露,试点评审工作关注的重点之一,是如何真正找准地区特色,并与其他试点城市错位发展。

实际上,在首批试点城市中,南沙已具备这一重要特色。南沙气候投融资试点工作由生态环境部门和金融部门“双牵头”推动,这为南沙后续从金融产品创新、利用区位优势推动跨境金融发展,从而推动气候投融资项目落地奠定了良好基础。

实现“双碳”目标需要巨量资金,而吸引更多境外资金投入境内“双碳”领域,是当前发展气候投融资的重要路径。为搭建跨境资本流通渠道,2月4日,南沙启动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与工农建交等国有大行及其海外分支机构围绕气候投融资领域的资产管理战略合作项目进行签约。南沙还将选取迪拜、新加坡、德国三个国家举办气候投融资相关峰会,通过链接国有银行境外分行为纽带,吸引上述国家资金入境,打造南沙气候投融资国际竞争合作新优势。

南沙开发区管委会总经济师林少礼表示,未来将以实施《南沙方案》为总牵引,以“开局就加速、起步即起势”的精气神,奋力跑出高质量发展南沙“加速度”,加强与金融机构、企业的交流与合作,围绕气候投融资试点、粤港澳大湾区跨境理财和资管中心建设等战略部署,高标准建设具有国际化水平的金融服务平台项目,助力南沙在气候投融资产业化、绿色金融、跨境金融等方面塑造国际竞争优势,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国际气候金融创新开放枢纽。

汇丰中国常务副行长兼副行政总裁程卓雄表示,粤港澳大湾区的绿色金融有望成为中国绿色金融创新的策源中心和全球绿色金融的中坚力量。南沙可发挥重要作用,进一步提升中国在国际气候投融资领域的话语权。

推动气候投融资项目落地

南沙在气候投融资的探索道路上已找准方向,下一步则是如何将战略落地。

气候债券倡议组织(The Climate Bonds Initiative)中国区总经理谢文泓在接受南方财经全媒体记者采访时表示,气候投融资虽是金融策略和金融行为,但其发展需要从区域和行业角度整体规划和布局,并协调政府和金融机构,共同加强能力建设,完善联动机制。

如在财政预算方面,应进一步推动政府在绿色低碳领域的预算和公共投资管理,使政府支出与去碳化的途径相一致。又如,从政府层面推动更多货币政策工具(碳减排金融支持工具)及差异化监管等激励措施在地方落地。

此外,在全球的绿色金融发展实践中,是否有明确的绿色、转型金融分类标准也是气候投融资项目能否落地的关键。绿色标准是企业和市场达成“绿色产业”定义简单且有效的工具。这些标准涵盖了明确的分类目录、权威第三方认证的互认、气候投融资信息披露标准等。

程卓雄建议,南沙可凭借大湾区自上而下的制度优势,不断实践摸索形成高效、有序的绿色金融标准、评估、管理体系,促成中国参与全球金融治理、实现与国际金融规则的衔接。

同时,扩大绿色项目库,推动资金精准支持绿色低碳项目,也是推动气候投融资项目实践落地的关键一步。

谢文泓建议,南沙可牵头推动大湾区气候投融资项目库的储备,包括低碳能源、低碳工业、低碳交通、低碳建筑、废弃物和废水、生态系统增汇、低碳技术和服务等领域,对入库的项目组织开展政银企对接,温室气体核证减排量的开发培训以及碳减排支持工具信贷辅导,并通过已在不断搭建完善的海外融资交流平台,气候投融资(南沙)国际交流合作中心等平台,从境外融资、境内投资等方式予以支持,有的放矢地引导境内外的低息长周期的资金投向入库项目,支持大湾区产业低碳转型。

业内认为,广州碳排放市场运行已超过10年,去年其碳配额累计成交量和成交金额均居全国首位。未来在碳市场上探索与国际市场接轨,或许是南沙发展气候投融资、争取国际话语权的关键抓手。

暨南大学低碳与可持续发展研究院副院长、广州区域低碳经济研究基地执行主任沈洪涛表示,尽管目前学界和业界正进行论证开放碳排放权期货市场是否为时尚早,但广州特别是南沙可率先探索大湾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落地的可能性,通过打造碳市场期现联动,打通境内外碳交易市场,为气候投融资与国际成熟碳市场的进一步接轨,寻找一条可行的路径。

(作者:郭晓洁 编辑:李振,梁小婵)

郭晓洁

记者

常驻广州,聚焦湾区金融,长期关注绿色金融及可持续发展。微信:xjguoxmu;邮箱:xjguoxmu@126.com